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宽带IP城域网的组网方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使宽带IP网得到迅速的发展。电信运营商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现有的通讯状况及城市发展的规模来来组件具有当地城市特色的城域网。为此本文将根据不同地区对宽带IP的业务量需求的具体情况提出四种组网方案。
  【关键词】 宽带 IP技术 城域网 组网方式
  一、前言
  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建立灵活接入、完善及可靠性高的IP城域网。宽带IP城域网的整体思路是形成层次化、利于开展灵活独立的多种业务的成语基础网络结构。宽带IP领域从整体网络结构上将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汇聚层及接人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与省骨干之间的互联,同时负责进行数据的转发传输,因此需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汇聚层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数据的转换,提供宽带控制及流量监控,将分散的接入点汇集,与多种业务进行衔接并配合后台业务系统的运行。接入层是指将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目的是允许终端连接到网络,必要时提供一定的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二、四种组网方式的分类及分析
  2.1大型宽带IP城域骨干网络
  大型宽带IP适用于业务量较大的城市,在组建宽带IP城域网时应考虑设置四到六个核心节点,同时根据各城域网的业务情况,设置六到八个汇聚节点,设备可选用G比特路由器。选用四个节点作为核心层,中继速率达到2.5Gb/s,会聚层的节点以两条155M622Mb/s或GE中继接人上述核心层节点中的任意两个[1]。
  核心层网络结构选择:由于目前城域网最大的业务量来自上网用户,为了保证所有的核心接入点均与一定的城域网出口节点的中继相连接,并能够节省中继电路,我们可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
  骨干传送技术的选择:由于POS技术的传输速率比GE高,传输效率比ATM高,在大型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网络组网时在核心节点间使用2.5Gb/sPOS技术。
  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核心层与汇聚层均与其他两个方向的中继及核心节点相连接,一方面不仅能够保证中继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均匀地分担业务。
  但这种采用分布式的接入方案,使虚拟拨号不能穿过城域网的骨干层面,同时G比特路由器的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在城域网发展的初步阶段会造成较大的投资问题。
  2.2中型宽带IP城域骨干网络
  业务量中等的城市应考虑 采用中型宽带IP城域骨干网络。在组建宽带IP城域网时设置两到三个核心节点,然后依据不同城市城域网的业务情况,设置四到六个汇聚节点,选用高速三层LAN交换机或G比特路由器作为汇聚层节点设备[2]。核心节点设备则采用G比特路由器。核心层的两个节点以两条155M/622Mbs/或GE中继接入。考虑到规模中等的城市业务比较集中,所以在核心设备的处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同大城市一样。但其业务量终究要小于大型城市,所以我们可根据不同城市的情况具体的考虑选择高速LAN交换机或高速路由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的成本。
  2.3小型宽带IP城域骨干网络
  由于IP业务量较小的城市,所需处理及承载的IP数据包较小,且现有的电信网络宽带相对富裕,便可利用少量节点来完成组件宽带局域网的工作及使用现有的交换机来增加模块。对于小型的城域网在建网初期可以先不划分接人层和骨干层,以简单的网络 拓扑为主,只采用其中一个 LAN交换机作为核心节点。这种采用叠加网技术来建设的小型宽带城域网受到ATM容量的限制只适用于业务量较小的城市。同时宽带服务器也可ATM的积聚能力采用集中式的接入方案[3]。但随着高速路由器的逐渐引入,宽带接入服务器也将逐渐完成从集中式向分布式的过渡。这种高速路由器的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节省投资成本的。
  2.4较小型宽带IP城域骨干网络
  采用高速LAN交换机进行组网适用于业务量较小的城市。可选取一到两个节点作为核心层,三四个节点作为汇聚层。采用高速LAN交换机来实现组网是出于带宽比较充足,IP的服务级别及流量的划分也不需要特别的重视等原因。通过此组网方式能够同时支持L2与L3的交换还能保证网络的稳定性[4]。同时高速LAN交换机的价格相对较低,并且虚拟拨号可以穿过城域网的骨干层面。这种集中式的接入方案在城域网发展的初期阶段能够节省较大的投资成本。
  三、总结
  城域网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能够继续忠于运行商的问题。IP城域网是支持网络融合及业务融合的多种业务的承载网,建设好IP城域网,加强与市场业务的拓宽渠道,增强用户的体验效果,将公司的业务与组织构架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各个因素及条件合理的设计,加强宽带IP城域网的设计与优化。
  参 考 文 献
  [1]杨俭.IP城域网路由协议改进的平稳过渡研究[D].吉林大学,2013.(1):6-7.
  [2]陈洋.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6):1-2.
  [3]夏冬冬.IP城域网优化与实现[D].华南理工学,2012.(5):11-23.
  [4]陈洋.电信宽带IP城域网优化及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5):1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2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