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章程》建设推动学院内部治理能力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教育效率控制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理论创新与模式研究》(编号:14C095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一、《章程》的价值取向
  大学治理的核心是要建立和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和最高纲领。确定一所大学的基本治理构架,需要通过制订章程,科学划分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二级学院(系部)、行政与学术、党委与校长等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
  (一)强化办学自主权
  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1号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的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章程明确界定与学校的关系,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发展原则,落实举办者权利义务,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娄底职院《章程》明确:学院由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学院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院长为学院的法定代表人。这一规定明确了高校的法律地位,即独立法人;明确了依法享有自主办学权,即在政策法律范围内享有人事聘用权、收入分配权、干部管理权、资产配置权、学术自治权等等。
  (二)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
  1.以章程为依据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就是依法治校、规范治校、民主治校。那么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就必须以章程为依据,通过制度明确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分院(系部)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确定教授、教师、学生代表应具有的参与管理与决策决定权。
  2.以章程为依据,规范各部门和岗位工作程序。无论是行政权利对行政事务的管理,还是学术权利对学术事务的管理,都离不开正当的程序。如项目建设应履行:立项论证――院长办公会确定――经费预算――项目申报――财务审计――财政评审――进入采购等程序。
  3.以章程为依据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处理好组织内各方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就必须明确师生的权利与义务,并让师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对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意见。这些内容章程中都做了具体规定。
  (三)明确学院与社会的关系
  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必须开放办学。怎样处理好学院与主办者――政府、行业、企业的关系,《章程》规定:学院面向社会成立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建立健全理事会成员之间相互协商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在学院治理中密切联系社会、扩大民主决策、争取社会支持、完善社会监督的作用,搭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平台;发挥校友的作用等。如:职教集团、娄底职院校友会等都还运行得不理想。
  二、准确理解《章程》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领导体制是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章程》明确了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委是学院的领导核心,院长是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在党委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如何处理好党委和行政的关系:首先,必须明晰“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各自的职责。归纳起来党委就是“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人才、建好党的组织”,院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必须贯彻执行党委的集体意志,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其次,必须明确党委、院长办公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制度与规则的设计应充分发挥党政班子的集体智慧,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
  (二)大学文化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灵魂
  一所大学之所以谓之大学,是因为它具备大学文化基因,能有效履行大学的使命。同样,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大学文化”是其高等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有效履行高等教育使命的关键要素。我院秉持“学以致用、自强不息”的院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敬业、尚德坚韧、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就是要坚守自由独立、崇尚理性、人文关怀、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教授治学。在管理方式上,由“传统的学校管理”向“现代院校治理”转变;在管理理念上,由“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在管理制度上,由“经济人假设”向“自我实现人假设”转变;在组织结构上,由“一元科层制组织”向“二元学术组织”转变。
  (三)制度体系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
  实现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目标。大学内部治理的变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着重突出大学作为治理主体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决策、权力制衡、学术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大学治理结构,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立基于治理过程控制,由内部评估和外部监督构成的内部治理自律机制。实现路径则在于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资源集聚、资源配置、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实践探索。
  1.制度设计:
  (1)要求:一是合法性。即要有政策法律依据,以《章程》为依据。二是合理性。即从学院实际出发,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三是公平性。即要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四是适宜性。即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不适宜时就要及时修改,完善和创新。五是协调性。即制度间要彼此衔接,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六是可行性。即方便操作,举例说明我院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①权利部门化。②程序简单化。③内容不协调性。④职责交叉性。
  (2)程序:调研――法律依据――拟稿――征求意见(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修改后提交院长办公会(或党委会)讨论决定――教代会(党代会)通过。   2.制度执行:
  制度落实是关键,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好的执行机制作支撑。我认为制度执行要注意三个“度”的把握: ①规范执行的尺度,即把握执行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②掌控执行的速度,即执行制度要讲时效。③强化执行的力度,即执行制度态度要坚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要逐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目标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三、主动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
  (一)强化治理理念
  “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垂直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和一定制度措施,依靠行政强制性手段将学校的事、人、财、物管好,使其符合管理者的意志,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管理一般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主体单一,权利运行往往是人治的、单向度的,管理方式都是行政命令式的。而“学校治理”则是指学校的多元利益主体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依法依规整合、协调各种办学资源,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治理一般以教师为中心,治理主体多元化,权利运行系统化、法制化和多向互动,组织结构扁平化。
  从学校治理的内涵来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是学习和研究应用性学问的场所,是应用性学术性组织。可以说,“学术”是高职“高等性”的基础,也是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实践逻辑,现代院校治理必须遵循学术规律。由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由行政单向度管理,向多元民主协商转变,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由人治向法治转变,通过理性的制度约束和激励师生的行为,有效配置办学资源。
  (二)提升治理能力
  提升治理能力,关键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看,不仅包括物的要素、制度的要素,也包括人的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要素更具有根本性。因此,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就必须实现人的素养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只有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提高了,才能改变“牧民”思维、“官本位”意识、官僚主义作风,才能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公平正义、科学规范的理念。如制度落实就得领导带头。通过思想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员工形成与高职院校现代治理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总的来说,人的素养提升,一靠学习,二靠教育,三靠制度。
  (三)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主体意识。就大学内部治理而言,治理的主体是各方利益主体,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也包括教师、教辅人员、行政工勤人员、学生。学校每一员都是治理者,只是岗位不同,职责各异。成功不是取决于起点,而是把握转折点。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主体意识,具有责任担当精神,树立乐于奉献思想,内化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大局观念。
  二是大局意识。大局既是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所谓顾大局,既要看眼前利益,更要看长远利益;既要想个人利益,更要想集体利益;既要服从正确领导,更要勇于出谋划策;既要着眼个人发展,更要为他人发展提供帮助。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反对“以我为中心”的利己观,显失公平的处世观,消极被动的无为观,不愿担责的懦夫观。
  三是规矩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学院章程就是规范,制度就是规矩,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按政策法规办事,按规定程序办事,用《章程》指导我们的办学行为。
  四是看齐意识。“看”有对照学习之意,而“齐”是为榜样标准。大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小到学院发展,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院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包括向身边的优秀人物看齐。
  科学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是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治理能力的关键。高校要牢牢把握住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将“深化高校机关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作为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敢于打破利益格局,加快建立以“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精简高效”为内涵的高校机关职能运行体系,努力创建以“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节约型、廉洁型”为目标的新型高校机关,真正回归大学本质,切实转变高校机关职能,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简介:
  晏然(1980.10-),男,硕士,讲师,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219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