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家,中国也是消费猪肉最多的国家,所以猪肉的质量安全不仅和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对猪肉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供应链中从生猪养殖到屠宰加工以及流通销售等,这些行为主体自身的质量安全以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状况都会影响猪肉的质量。本文从各个方面研究了我国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希望能更好的促进猪肉质量安全的提升。
  关键词:猪肉生产;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
  一、我国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分析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的约束下采取各种行为来达到自身对于利益目标追求的所有组织或者个人。组织的概念十分广泛,包括企业、政府机关或者农户等都属于其中,行为主体同样也是利益的主体,不同的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哪怕是同一个行为主体也会拥有很多的利益目标,是多元化的,例如经济利益目标、社会利益目标以及政治利益目标等,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为主体来说这些目标的重要程度排序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本文中所说的行为主体既包括消费者,关系着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的政府机构,也包括进行生猪养殖的企业或农户、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生产和销售猪饲料的企业以及兽药生产销售企业。
  2优质猪肉供应链的结构和特征。人们现在普遍概念中的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开展,通过有效的控制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从最开始的原料采购,然后制成中间的副产品以及最终的成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发放到各个供应商、分销商和零销商手中,然后将其贩卖给顾客,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而优质猪肉供应链就是将上面所说的供应链理论应用在生猪产业领域,猪肉供应链的构成有生猪育种、苗猪生产、饲养生猪、进行屠宰和加工、批发或者零售几个环节,涉及到众多行为主体例如生猪养殖企业、生猪繁育企业、屠宰和加工企业、批发商、消费者等。
  二、我国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现状
  1.生猪饲养的市场结构。2007年我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推动仔猪的培育,不断提高在仔猪生产方面的扶持力度,例如提供了能繁母猪的补贴,并且在2008年将补贴标准由原来的50元增加至100元;将生猪良种的繁育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调拨专项资金来进行繁场的扩大以及资源场的扩大和改建工作;为了更好的推动良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补助等。通过这一些列的措施来提高仔猪环节产能,使生猪生产朝着标准化和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推行生态养殖的概念使其更加清洁和健康。
  2.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模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仔猪一般来说在30天左右断奶,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数值,畜牧业发达的南方地区可能21天左右就断奶了,而欠发达地区要等到40~50天,虽然总体来说断奶日龄在不断地提前,仔猪早期断奶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但是南北方在养殖环境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地域性的差异;同时有的是集体养殖,成千上万头聚在一起以集约化方式来进行,有的是个体养殖,以家作为单位;既有养殖场配备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又有农户手工的方式进行养殖,这种种差别都导致哪怕出现了成功的养殖模式也难以得到复制和推广。同时一家一户进行的个体养殖会对仔猪市场的程序造成一定破坏,不利于国家畜产品市场的准入管理。
  3.仔猪饲养条件依旧恶劣。仔猪能否成长为优良的生猪是由品种、所处的环境和营养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但是人们通常不够重视环境带来的影响虽然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仔猪生产企业对仔猪繁育中的环境比较重视,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但是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仔猪养殖环境中60%以上都不够理想,这样一来仔猪很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不仅在防病治病方面没有明确的制度,同时很多养殖企业也没有对应的医药来及时医治仔猪疾病,养殖条件十分不好。
  4.仔猪的饲料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如今的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加上原料供应商的推动,养殖户认识到了更多的仔猪饲料,同时饲料使用的原料也越来越多,例如大豆分离蛋白、酶制剂、酸制剂、血浆蛋白粉、乳清粉、益生菌等。但是饲料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配比度不合理、加工技术不过关等,很多企业在重视饲料的原理配方的同时忽略了加工技术也会很大的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
  5.没有积极的推广使用科研成果。近年来我国在仔猪养殖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例如历经了六年系统研究才完成的“早期断奶仔猪高效培育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的解决了早期断奶仔猪出现了成长状况不良和腹泻的情况,这对于仔猪养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像这样的科研成果例如猪的理想蛋白模式以及猪饲料的膨化技术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以及推广。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推广的成本较高,同时我国在仔猪生产上来说没有形成规模,过于零散的模式导致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理想。
  三、促进我国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行为协调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1.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先进系统。想要将养殖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质量安全行为协调程度提高,首先应该将养殖规模进行进一步扩大,使其朝着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合理地配置资金、技术、设备、劳力等生产要素。同时将养殖方式转变的更加科学化和集约化,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积极的应用那些得到了国际认可的质量安全标准等。而屠宰加工企业要积极克服其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屠宰里的应用程度,将闲置的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2.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供应链完善
  (1)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质量行为水平。首先是养猪户的自身素质,很大的影响着质量安全行为协调的认知,如果养猪场户的决策者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程度来保证可以顺利地理解质量安全行为协调,自然也就意识不到其重要性。但是目前来说养猪场户的决策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几乎一半都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所以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积极去当地的农业院校或者兽医站等培训相关的技术,才能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提升。
  (2)不断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提升管理水平。首先从养猪场户来说,不规范的质量安全行为会对生猪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必须要严格管理,在进入养殖区之前进行消毒,避免带来病菌;发生病猪后立即隔离扑杀,严禁将病猪出售;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加强疫病防治和质量安全意识。而屠宰加工企业同样要通过完善和质量行为相关的制度来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具体来说要对猪肉的来源和流向进行严格地记载并保证准确度,保证安全生产制度,发现问题猪肉后及时召回;采用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这种国际普遍认可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避免出现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韩文成,孙世民,李娟. 优质猪肉供应链核心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01:1-6.
  [2]王仁强,孙世民,曲芙蓉. 超市猪肉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分析――基于山东等18省(市)的526份问卷调查资料[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8:64-66.
  [3]张园园,孙世民,季柯辛. 论供应链环境下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J]. 科技和产业,2011,10:99-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87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