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类别学习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有关儿童类别学习的理论有基于规则理论、原型理论、样例理论、解释理论、多重系统理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色形抽象能力、儿童类概念、类标准及分类能力、儿童概括能力发展、儿童类别学习影响因素等方面,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但已有研究也存在着不一致性,基于多重系统理论对儿童类别学习的研究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儿童;类别学习;综述
  分类号 B842.3
  类别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研究类别是怎样被学习和使用的。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类别学习的研究,并形成多种理论,本文对儿童类别学习的研究进行综述。
  1.类别学习的理论
  类别学习的理论有定义属性理论、原型理论、样例理论、解释理论(艾森克,基恩,2004)和多重系统理论。
  定义属性理论也称经典理论(the classical view)、规则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概念可以被一组定义属性(defning-attribute)或语义特征(semantic feature)所规范。原型理论的主要代表为Rosch,他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Rosch,Mervls,Gay,Boyes,&Johnson,1976)。样例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类别判断时并不是从一个类别的所有实例中抽象出某种核心要素(即原型),而是简单地运用在给定的条件下进入意识的有关类别的特定实例或样例来进行判别的。以上三种理论都能解释类别判断的一些心理现象,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解释概念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基本水平现象;类别与应用脱节;缺乏对特征选择的限制。
  概念的解释理论也称为类别的“理论”观,它认为概念要比属性表所描述的还要广泛一些,概念还包含因果知识以及其他可用图式来表征的背景知识。解释理论认为,概念和类别是基于一个人的知识对属性及属性间的关系的一种解释,它受个人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的影响。
  解释理论突破了以往类别理论中只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忽视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同时回答了基于相似性的类别观所不能回答的“归类的为什么问题”。解释理论能够解释同一事物在不同背景下不能回答的典型性判断的不稳定性问题以及相似性判断与类别判断之间存在的分离效应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于相似性的观点难以解释的。因此,同基于相似性的理论相比,解释理论对于类别判断的过程和机制的解释显得更具有说服力、更灵活一些。
  多重系统理论(AshbV,AlfOnso,Turken,&WaIdron,1998)假设人们至少有两个独立的类别系统:一个是在意识控制下的基于外显推理的言语类别系统,另一个是内隐的基于程序学习的非言语类别系统。
  Ashby等人后来将这个理论加以发展,认为类别学习是言语系统和内隐系统之间的竞争(con-lpetition betweenverbal and implicit systems),并缩写为COVIS。COVIS假设,在类别学习中,言语系统最初占优势,可能是由于它受到意识的控制,然而,通过多次的训l练和经验的积累,当言语系统对行为预测的准确性比内隐系统的预测更差时,内隐系统就会逐渐占有优势。
  多重系统理论根据类别的结构将类别学习分为基于规则(rule-based)的类别学习和信息整合(infOrmationintegration)的类别学习。多重系统理论者通常使用基于规则的类别结构和信息整合的类别结构来考察类别学习。
  2.儿童类别学习的研究
  儿童类别学习的研究自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色形抽象能力的研究、儿童类概念、类标准及分类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又开展了对影响分类结果的各种因素的研究。
  2.1儿童的色形抽象能力的研究
  陈立、汪安圣(1965)的研究肯定了抽象作用的年龄差异,他们认为,幼儿在3岁以前形状抽象占优势,3.5~4.5岁是颜色抽象的关键期。6岁以后形状抽象又占优势。董书章(1987)则认为,儿童抽象差异不但体现出年龄特征,而且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他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抽象能力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2.5~3.5岁为抽象标准随客体的颜色、形状的不同为转移的形象感知的原始抽象阶段,5.5~6.5岁为主观意识作用加强的范畴抽象阶段,3.5~5.5岁为中间过渡阶段。
  由此可见,关于色形抽象能力研究的年龄特征是不一致的。
  2.2儿童类概念水平分类能力的研究
  国外学者将概念系统区分出下级类概念、基本类概念、上级类概念三种不同的层次水平。Mervis和Crisafi(1982)的研究表明儿童获得不同层级类概念的顺序是:基本类概念、上级类概念、下级类概念。幼儿能按基本类概念分类,按上级和下级类概念分类的能力也在学前期逐步发展起来。
  刘静和、王宪细、范存仁和张梅玲(1963)的研究表明,4岁儿童尚不能按基本类概念水平对图片进行一级概念的独立分类,5岁多可依情境、功用或其他外部特征进行分类,6岁以后分类正确率逐渐增加。4岁儿童完全不能按上级类概念对图片进行二级概念的独立分类,5岁及6岁的儿童分类正确率略有提高。6岁以后逐渐增加,但至9岁也还未能很好地掌握按二级类概念分类。
  Rosch(1976)等人的研究发现幼儿能按照基本类概念标准分类。方富熹和方格(1991)的研究证实了儿童按基本类概念和上级类概念的分类能力在学前期发展起来。4岁的儿童基本具有了按基本类概念分类的能力,约有近半数的6岁儿童被试能按上级类概念分类,基本类概念的掌握优于上级类概念的掌握。樊艾梅和李文馥(1995)的研究发现:3岁幼儿已能按基本类概念标准进行正确的种类匹配,3~5岁儿童尚不能按上级类概念进行匹配;6岁儿童基本能按上级类概念进行匹配。John―son,Scott,&Mervis(1 997)研究发现幼儿更可能从基本水平概括到下位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26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