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针对在临床当中行以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具体原因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接受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的患者150例,就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对其中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总结,并探究其护理对策。结果:在150名患者当中有30例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是20%,其中包括肌肉组织跳动8例、囊袋出现血肿11例,出现电极脱位11例,在经过了对应的处理之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并顺利出院。结论: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处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 植入手术 术后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
  伴随着如今在临床当中对心律失常进行介入治疗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心脏起搏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它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植入心脏起搏器属创伤性治疗,因此在手术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所以,对术后患者行以严密的观察以及护理,能够很好地降低并发症,提升患者在术后恢复期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接受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的患者150例,就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在150例患者当中有100例男性患者以及50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均在45岁到80岁之间,平均数是(65.2±4.6)岁。全部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不具备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 具体植入方法
  本院采用的方法都是通过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来完成起搏电极的送入操作,对于单腔起搏的患者,将其固定在右心室的心尖部位;对于双腔起搏的患者则将其分别固定在右心耳以及右心室的心尖部位。待测试参数满意之后,叮嘱患者进行咳嗽以及反复的深呼吸,如果测试参数没有出现变化,则固定电极,并与起搏器相互连接,随后埋藏在皮下囊袋当中,对切口行以缝合。必要时需要适当行以抗生素类药物。
  2 结果
  在150名患者当中有30例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是20%,其中包括肌肉组织跳动8例、囊袋出现血肿11例,出现电极脱位11例,在经过了对应的处理之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并顺利出院。具体数值见下表(表1):
  表1 150名患者当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对照表(例数/%)
  3 讨论
  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手术在临床当中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也是唯一的治疗方式[2]。它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其并发症是不容忽视的,在本文的研究讨论当中,其发生率是20%,主要包括肌肉组织跳动8例、囊袋出现血肿11例,出现电极脱位11例。
  3.1 出现囊袋血肿的分析以及护理
  出现囊袋血肿在接受植入手术之后是非常常见的,大多会在手术之后一个星期之内出现,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前没有及时停止使用抗凝类药物、手术中没有彻底止血或者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相对较弱等有关联[3]。在临床当中主要的体现是肢体局部有痛感、有明显肿胀,甚至在出血量比较大的时候,触诊存在一定的波动感。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及时配合医师对患者展开辅助性检查,尤其是凝血时间以及肝肾功能等;在正式展开手术之前需要叮嘱医生对患者使用适量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的药物等,保证手术中的止血操作能够彻底;在手术之后的一天内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对患者术后伤口适当进行盐袋压迫,力度均匀;随时观察患者的囊袋是否出现肿胀以及伤口是否出现渗血等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有痛感,观察其皮肤表面是否出现暗紫色以及触诊是否存在波动感等;随时保证患者的创口处清洁且干燥,及时对敷料进行更换。
  在本次研究当中,出现了囊袋血肿的患者有11例,在接受对应的干预之后均在7天内好转。
  3.2 出现电极脱位的分析以及护理
  出现电极脱位大多是在手术之后的48个小时之内,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包括术肢活动过早所导致的电极牵拉;或者是患者的年龄较大,心内膜的条件比较差;手术操作人员技术不够纯熟等都可能会造成电极脱位。通常情况下,电极脱位分成全脱位以及微脱位,全脱位能够在X线检查当中发现明显的异常,在心电图当中呈现不起搏或者是不感知,对应的微脱位则不能在X线检测当中被发现,在心电图当中呈现间歇性的不起搏或者是感知较差。在临床当中主要的体现是患者出现体感不适,甚至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头晕以及黑朦等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在植入手术结束之后及时将患者移到病床,保证移动的平稳,并且同时开始监控心电图变化,持续72个小时,随时了解患者的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的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出现了电极脱位,需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且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手术之后72个小时之后可以协助患者适当进行室内活动,动作轻柔且缓慢,同时保证患者排便通畅,防止过度用力,防止电极出现脱位症状。
  在本次研究当中,出现了电极脱位的患者有11例,在接受对应的干预之后均有所好转。
  3.3 肌肉组织跳动
  出现肌肉组织跳动的情况大多是由于起搏对膈肌形成刺激所导致的,其在临床中主要的表现是起搏的频率存在呃逆或者是腹肌的跳动。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在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是否存在局部肌肉组织跳动的情况;在进行胸部X线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的检查过程中,观察电极的具体位置以及具体状态、起搏功能等是否正常,并且要随时调节起搏器的参数,例如,适当降低输出的能量值,以此来增加脉宽、降低电压值,减小对患者产生的电刺激等。
  在本次研究当中,出现了肌肉组织跳动的患者有8例,在术后立刻出现,接受了对应的降低电压干预之后,症状基本消除。
  结语
  综上所述,在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处理,能够及早发现并发症,保证患者能够尽快得到干预处理,以此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降低痛苦。
  参考文献
  [1]张玉琨,王子宽,刘雄涛,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07):1323-1326.
  [2]王素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15):186-187.
  [3]陈万平,李长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03):1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547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