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维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完善的重要条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99-02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及变化的规律,进而指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的科学,具有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的积极性乃至教学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问题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断提升,能促使教师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利于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断发展提高,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1、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意识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青年学生尤其容易被新事物新思想所左右,内心容易彷徨和困惑。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
  但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现实针对性不强,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以理论教授为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缺乏。二是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用以联系实际的素材更新不够。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国家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授课内容过分强调计划和系统性,忽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有时甚至避开现实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抽象、枯燥、生硬。
  教育者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可以有效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改变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的状况。一是结合国际国内发展的现实。可以结合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成分多样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等设置问题。如针对日益凸显的全球问题,教师应注重从环境、生态、网络等热点问题中获取更多教育素材,作为教学的拓展点。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在不同的时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选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理论创新问题、价值观建设等问题,可以更好地回应社会对教育及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三是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学习、生活问题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领略理论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加强知识的内化,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时代发展性要求,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体现时代精神。
  2、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更新完善的重要条件
  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思政课教学主体间的关系往往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思政课教师习惯于机械地按照教案的固定程式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泯灭学生的参与热情,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主-客”单向灌输的教育理念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不能达到使学生将理论真正入脑入心的目的。尽管现在有些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呈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安排和角色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统筹整个教学过程,对问题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讨论。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观众和听众,而是站在舞台上的主要演员,可以自主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充分对话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个性化理念、主体性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主体间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是高校思政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要条件。
  3、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主体自觉地认同教育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在实践中自主、积极、能动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和品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体性不是先验的,而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基于问题意识的思政教育以问题带动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是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一种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总是容易发现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一些问题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欲望,他们会自觉地运用已有科学知识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人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是在这种主动探究活动中产生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可见,发现问题是进行科学创新的关键,而只有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才敢于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冲破旧的思维定式和习惯束缚,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现代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反思性、批判性的学习过程中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大胆质疑,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概括,且大多数内容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过,很多学生不能立竿见影地感受到在大学学习该课程的有用性。因此,很多学生对思政课学习兴趣淡薄,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教学效果底下的现象。思政课中的问题教学围绕社会热点、重点 、难点问题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及同学间的交往互动中增长智慧、开拓眼界。
  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时指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一种综合能力。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能较为系统地传授知识,但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难真正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而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教育,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中自主地发现、收集、处理相关资料,并促使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思政课问题意识的强化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培养独立人格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问题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探究式教育,启发式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回避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不能高屋建瓴地为学生解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锐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无法顺利地展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观察并审视来自教材的、学生的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其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扩大知识面,在不断的反思、质疑和创新中形成更加开放的教学思维和理论视野,加深对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破单纯的“以本为本”、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观,树立更加科学的现代教学观。同时,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升,发现提出的问题更深更广,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多关注该学科的前沿理论和话题,必须关注各种时事动态,必须经常了解和搜集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对收集到的学生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与总结,对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相关重要问题积极回应,为学生答疑解惑,疏通引导,在这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XJK015BDY005)阶段性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5教研教改项目“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B2015012)。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10):40.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2.
  [3]郑金州.《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23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