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社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且团组织的凝集力相对下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社团人气旺盛,生气蓬勃。学生社团可以而且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一方面要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另外一方面要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相关机制,支持、督导和激励学生社团,将团组织建立在社团里,将学生社团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团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08403
  一、学生社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动,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大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元性。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教育成效也不是十分理想。同时,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同样承担着在广大青年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目前,由于基层团组织建设相对薄弱,形式单调乏味的理论说教工作已经调动不起青年学生参与共青团活动的热情;高校中的“全民团”现象使一些对自己要求不严的团员学生放纵自己,随波逐流,团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出来;由于没有照顾到青年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心理需求,除一部分团员骨干以外,大部分的青年学生日渐淡化了与团组织的联系,共青团的凝聚力正在下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死气沉沉和团组织人气渐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学生自发组成的各类社团组织人气旺盛,生气蓬勃,呈现出参与人员多、活动范围广、传承性好、自主性强等特点。这是因为,学生社团适应了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心理诉求提供了平台。
   二、学生社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的可能性
  一方面,学生社团在具有参与人员多、影响面广、连续性好等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年级,居住地分散而造成的组织松散、人员流动大、可利用资源有限等消极因素。学生社团要想做好、做大,必然要寻找持久、稳定并可提供一定资源甚至是资金的后援。另一方面,如能使团组织和学生社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完善共青团领导下的社团组织,必将会使共青团和学生社团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将学生社团培养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组织随人建,团跟青年走。”抓住了社团这个青年群体,就等于抓住了传统团组织以外的大部分青年学生;反之,失去了社团,就使团的建设工作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过于局促和无力。
   团的基层组织人才培养和活动的开展,需要吸收和借鉴社团人才培养和活动开展的成功经验,这是一个青年组织有凝聚力、号召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把一个社团看作一群有着相同或相近兴趣爱好、追求的团员组织,把这个组织引导到团的队伍中,在社团上建立支部,就能够使团的基层建设落到实处。
   从长远来看,青年学生基于兴趣爱好和个性诉求以及个人发展而产生的结社需要,是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必然结果,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而完善团领导下的社团组织体系,将会使社团和社团青年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将学生社团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在社团中建立支部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碍。首先可能来自团组织内部。社团成员因为来自不同院系、年级,居住点也不集中,这必然打破传统的班级支部建制模式,使管理者无可适从。
   管理者同时还会对面对社团的松散型、流动性而束手无策,这也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来认识。在社团上建立团组织,其目的在于最大范围地团结、教育和引导青年,而社团的流动性、开放性恰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这个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让最多的青年人加入并听得见我们声音的平台,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在社团中得到团的教育和培养。
   阻力还可能来自社团的不理解、反感和抵制。社团的这种态度源自于对个人及小团体的兴趣、追求的过度重视,以及对共青团及其作用的排异和漠视。克服这个问题,当然需要我们重点在向社团及主要负责人透彻说明个人发展、小团体发展同社会发展、团组织发展的互为依存、相互损益的利害关系,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团的工作。
   四、学生社团如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着力点
  怎么将学生社团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如何处理共青团与学生社团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要双管齐下,做到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完善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学生社团采取支持、督导和激励的灵活政策,以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吸引他们,使其自愿接受共青团的帮助和指导。
   一是要完善共青团组织建设。新形势下,共青团完善组织建设必须要坚持共青团作为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实现个人社会共同发展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在此基础上,完善以传统组织格局为核心,以学生社团等业余组织为外围的组织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团支部的建设上,通过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传统组织建构,保证党的精神和团的指示贯彻。通过建立服务、教育学生的组织和发展学生社团,强化联系学生的社会化手段,变说教为服务和帮助,积极拓展共青团的外围空间。
   二是改进共青团管理学生社团的模式。在管理方面,建立以社团为突破点,支部为基础,团委为主导,活动为纽带,大多数学生参与为导向的格局。这种格局能够有效地倾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有助于团组织更好地与广大团员青年进行互动式的交流沟通,从而为共青团工作开创新局面做好铺垫。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分析和利用学生社团的优势、劣势,使其尽可能为我所用。应当看到,参加社团的学生大多数是那些具有团籍但已与团组织的关系淡化、游离在团组织体系边缘的青年学生。抓住了学生社团就等于抓住了这部分青年学生;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就会为已经萎缩的共青团工作重新注入活力,从而为共青团重新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反之,放弃社团,就会使团的工作曲高和寡,无的放矢。    三是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对学生社团的支持要落到实处,因为只有让学生社团切实地感受到了团组织的真心扶持,才能将社团团结在共青团的周围,才能谈得上对学生社团进行监督指导。学生社团除了众多的参与人员外,可以说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利用。而各个学生社团的挂靠单位或多或少地掌握着一定的人员、场地和资金资源,恰好可以发挥作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扩展,他们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思想活跃,其需要是多层次的。通过扶持社团活动,团组织可以与广大青年学生沟通联系,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利用社会实践、科技大赛、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青年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提供舞台。将共青团的管理职能更多地向服务职能转变,让共青团的骨干和学生社团的广大参与者都能体会到,共青团是在真心实意地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则共青团必然会在青年学生和各界心目中树立起新的形象。
   四是得到学生社团的信任。得到学生社团的信任是对社团进行监督指导,使之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和广大青年学生成长的前提。为了取得学生社团的信任,并不意味着对社团活动无原则地扶持。团组织要在学生社团的政治取向上把好关,在学生社团机构的机构建设、骨干培养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社团成员在组织参与活动时完全凭借一股激情,很少有长远的规划,随意性很强,这对社团骨干的培养很不利。很难想像,一个社团如果没有一批中坚骨干会有什么作为。即使通过一两次活动聚集了一些人气,也只会是昙花一现。共青团在骨干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团的纪律是共青团骨干健康成长的保证。但团组织缺乏足够的舞台供他们实践所学。如果让共青团的骨干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这样既能使他们得到锻炼,又为社团培养了中坚力量,也确保了在组织上共青团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使校园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就少不了社团管理上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来自两个方面:一种是自我激励,一种是社会激励。青年学生自由地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或是自己组织一个社团,面对别人的赞许和质疑,实施自己的策划和构想,不管成功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激励,在众多的社团中脱颖而出,得到同龄青年人进而是社会的认可,这就是社会激励的体现。共青团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的这种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的心理,认真地做好疏导工作,将社团活动与共青团的工作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达到双赢的效果。由共青团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大赛、青年志愿者工作已在社会上赢得广泛赞誉。
   六是做好四项基础工作。在学生社团中开展团建工作,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社团的种类、大小、活动频率、成员分布等情况综合考虑,不能刻意追求整齐划一,而应分门别类。原则上每个社团应完成四项工作:社团上建支部,支书由社长兼任,组委和宣委由副社长或其他主要社团骨干兼任;社团支部级别与各班级支部平行,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支书所在院系团委领导,接受校团委组织部管理;社团支部的活动应结合社团的实际情况开展,应配合校团委开展相关重大主题和活动的宣传组织,同时在自身活动中体现支部活动宗旨;社团负责人应具备双重素质,既要懂社团业务,又要把握政治方向;既能团结领导社团的青年,又能配合党团的工作需要。对社团负责人,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充分信任。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正吸引凝聚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和共青团工作处于高位徘徊的情况下,学生社团在高校的发展却一枝独秀,因此,社团工作应该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着力点。学生社团在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方面,尤其是在团结青年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共青团通过参与学生社团的工作,可以扩大共青团影响的覆盖面,更好地完成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志民.论高校基层团建设工作在“高位徘徊”时期的趋势与应对[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王曦.高校共青团体制资源的运用和开发[J].当代青年研究,2000,(4).
  [6]唐伟.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Student Association: the New Focu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XIONG Jiche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reli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bu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and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cohesion is on the decline; by contrast various student associations are very popular and vigorous. Student associations can and should become a new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 one thing,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and for another w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stablish related mechanism to support, supervise and motivate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build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 in student associations, which will become the new focu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student associ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strategy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629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