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赏识与宽容是开启“后进生”心门的金钥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看过一项调查发现,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在长期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父母教育孩子谈话、走路的阶段是孩子进步最快的时期。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宽容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这项调查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赏识与宽容是一种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学会赏识、学会宽容,让赏识与宽容成为我们手中开启后进生心灵、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呢?
    教师要有一双欣赏的眼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笔者的教育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自信,他们就像是参天大树上长出的片片鲜嫩绿叶,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总有几个孩子略有瑕疵,不够完善,成了我们眼中的“后进生”。他们可能会让教师们伤心费神,手足无措,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该坚信,“后进生”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也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值得我们欣赏。教师要有一双欣赏的眼,要第一时间去抓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随时捕捉并巧妙地创造教育情境放大闪光点。
     来自市幼儿园有“四大金刚”之首称号的张文凯聪明、机灵,十分好动,是个十足的“小泥鳅”。据说,幼儿园老师都拿他没辙。为此,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并发现这孩子每时每刻都能成为活动的“主角”。课堂上,他看看这,划划那,不是扯同桌,就是玩“消失”,颇不让人省心。更烦恼的是课间,他玩游戏、耍大拳,在人群中东钻西窜,来告他“罪状”的同学络绎不绝。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笔者准备得好好琢磨琢磨,想想对策,让这个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较差的男孩有所改变。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他和平常一样上着课。突然,程阳同学说想睡觉,笔者让他小站一会,以为可以解决问题,可没想到他还说想睡。这时张文凯就大声地嚷道:“老师,我有办法让程阳不想睡觉。”笔者心底狐疑,这小家伙又想搞什么鬼,为了不伤他自尊心,笔者还是赞许地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老师,笔者来唱首歌给他听,他就不想睡觉了,我唱歌很好听的。”看着他自信的小脸,笔者决定让他上台试试。他快速地在讲台前开始大声地唱了起来,一边唱一边还跳了起来。那动听的歌声,配上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笔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下程阳笑着大声说:“老师,我不想睡了”!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全班同学用掌声表扬张文凯,并且告诉他,今天他的表现太棒了,也许是这掌声、这赞赏具有魔力,没想到一直挨批评的他竟显得有些腼腆。从那一刻开始,这孩子似乎听懂了笔者的话,慢慢地变得乖巧了。尽管还会有同学来打小报告数落他的不是,但他的那颗不安分的心渐渐地静了下来,原来那个“小泥鳅”不见了。张文凯的转变让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赏识的力量有多神奇,而这神奇的力量来源于教师欣赏的眼睛。
    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面对众多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的孩子,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材施教,尤其是在对待“学有所困,行有所困”的“后进生”上,教师们更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的学习表现再糟糕,行为表现再差,我们都应学着忍让、宽容,期待他们的改变。
   班里有个叫徐惠的女孩,开学不到两天,就让笔者“头痛”。她每天几乎不听课,不是和同桌东拉西扯,就是和前后位同学说话。经常不写作业,不交作业。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笔者开始沉不住气了。笔者开始深思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对呢?笔者先后多次找她交谈,并从家长那里了解了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制定转化的相关策略。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她上课依然不改习惯,但笔者的做法却有了很大的不同。上课的时候,笔者的目光尽量不朝向她,若发现她在做小动作,就会从讲台前边讲课边有意识地走到她跟前,摸摸她的头或用手轻轻地拍拍她的肩膀,若发现她在和同桌说悄悄话,就来到她们中间做个“安静”的手势,不提之前她的错误行为,像什么事都没发现过似的继续讲课。奇怪的是,几天下来,徐惠竟然慢慢地有了变化:上课主动找人说话的次数少了。笔者发现她有了好的转变,就立即在课堂上表扬她,并奖励“进步星”,鼓励她克服缺点,争取有更好的表现。现在,徐惠上课时虽然仍然会犯错,但相比之前,她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笔者似乎真正明白了“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的深刻内涵。
    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用真诚的心、宽容的心去欣赏、去关注“后进生”的发展,给暂时落后的他们一份赏识,一份宽容,我坚信,沐浴在赏识与宽容爱河中的学生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开出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花朵。?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69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