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总体来说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说动手能力较强,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就是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要把他们培养成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我们在课程上下功夫,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你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更加厌学,在这种大的教学环境下对理论型性较强的《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这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进行了课
  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改革 技能型人才 岗位需求
  一、本门课程改革的行业背景
  1.高职教育对建筑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在建筑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建筑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行为特征是将建筑工程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和应用,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当前的高职教育的在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经常走两个极端:一、只重视技术的培养,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做支撑,其特征为只是简单的模仿劳动,遇到技术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到到位,其特征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际应用能力很弱,工作遇到实际应用问题就不知从何处着手。这使得当前高职教育的建筑人才培养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建筑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当前的高职教育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改革形势
  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实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要面向建筑技能及综合利用,以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企业要求为标准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注重学生素质和技能等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实施要面向工学结合,采用职业的、实践的、开放的课程模式,以能否熟练应用技能为主要标准进行课程考核,通过工学结合过程获得职业经验,通过职业经验积累提高职业综合能力;课程评价面向三位一体,从素质、技能、知识三方面考核,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工学结合评价、注重高技能与高素质评价相统一。
  3.本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方法,掌握建筑结构构造知识,懂得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构造原理,使学生能胜任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技术岗位工作。对建筑施工技术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有着支撑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结构问题总是比较茫然,不能充分认识本门课对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和对以后工作的重要影响,不能够认真学习,这说明我们的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课程目标方面,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二、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难、繁”并且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使学生难以对学习产生兴趣;三、在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等问题,教与学的方式仍然以被动接受式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四、在课程评价方面,过于强调结果的评价,而对过程评价重视不够,重视至上而下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进行评价,忽视学生在评价过程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改善。因此,要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
  二、本门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1.本门课程改革的目标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实施课程,使本课程教学更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技术员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达到提高建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的知识目标是了解钢筋混凝土材料基本性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构件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掌握建筑工程结构计算原则,了解建筑构造和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的能力目标是会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构件,会计算建筑上的荷载等作用,能够识读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结构施工图,参与图纸会审;能够正确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结构问题。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改革的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系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一定的建筑结构构件及建筑结构设计能力,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本门课程改革的思路
  本门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先导,以建筑工程中的真实构件为工作任务的载体,以校企双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与就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并按照以下10个步骤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①组建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由一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②深入到业设计施工和设计企业进行调研→③重构课程体系→④开发与设计专业核心课程→⑤创设学习情境→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⑧进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考核制→⑩课程实施反馈。
  三、课程改革过程与实施
  1.课程改革的过程
  按照我们课程改革的思路,在课程改革的初期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技术骨干等多方组成的课程改革小组,全面组织并实施课程改革工作。小组成员多次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报告中详细分析专业形式,专业需求及发展方向,同时提供给我们一份企业需求人员状况的调查表,使我们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工作。   根据调研报告及我们学生的情况重新修订了我们的课程标准,内容要素有课程目标、课程任务、课程定位、职业能力要求、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学时分配、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方法、课程资源、教材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这样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根据课程标准重新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教材和教学虚拟资源。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模式,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其中,学习情境一包括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设计、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设计2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二包括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设计、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设计2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三包括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单向板设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次梁设计、 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主梁设计;学习情境四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承重墙体设计3个工作任务。共10个工作任务。每一个任务都包括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作业单、检查单、评价单、教学反馈单。这些教学工单都单独成册随教材一同发放,在教学随用随填。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一些结构实验无法完成,为了给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与软件开发企业联合,开发了虚拟教学资源,将比较抽象的结构实验现象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房,同时还做了单层工业厂房组装过程的模拟虚拟资源模块,这样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程改革的实施
  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马上在全专业各班同时展开,而是选了一个班级做试点。
  首先将班级的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组成员为6~7人,每组选出组长,各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任务,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和学习。
  然后给各小组准备了一套框架结构的施工图,这套施工图就是本课程的学习载体,本课程的任务1~任务8都从此图中选出构件进行学习和训练,任务9和虚拟资源的训练为载体完成,任务10是砌体结构重新给学生下达了砌体结构墙体设计的任务。总之,每一个任务都是从工程实践中找出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结构计算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学会建筑结构知识,掌握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计算方法。如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情境时,学生要完成预备知识、钢筋混凝土单矩形截面梁板计算、钢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计算等四个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从做中学,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资讯、决策、编制计划,进行设计,小组完成设计任务后要进行成果展示,分析、讨论、互评,选出最佳方案,教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组织引导,营造好互动教学氛围;学生在设计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组成甲方、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会审,提出意见建议,从中体会实际工作过程。
  3.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结果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过程性考核按照学习情境分别考核,考核成绩是各学习情境考核成绩的累计,其中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占26%,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占8%,单向板肋梁楼盖占37%,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结构占29%。每个学习情境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其中知识占30%、技能占50%、态度占20%,由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结果性考核通过学期末的集中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考试包括概念题(50分)和基本构件设计计算题(50分),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设计计算、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岗位工作技能。
  知识部分考核根据本课程技能目标对必备知识点的要求,结合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建立各项目知识测试题库。每个学习项目完成后,采用口试和笔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成绩不合格者,重修后申请测试。
  技能部分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设计小组及成员进行考核,采用成果演示、答辩的考核方式。每个设计小组由组长负责成果演示,辅导教师及其他设计小组对当前做演示的设计小组及成员进行答辩。综合设计计算书、施工图纸和答辩情况,由设计小组对设计小组、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等方式对该同学进行评定。其中教师评价占60%,设计小组评价占20%,小组自评占20%。
  态度部分考核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出勤情况、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由企业、教师和小组学生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中企业评价占20%,教师评价占50%,小组自评占30%。
  三、本门课程改革试点后的效果与问题
  1.本门课程改革试点后效果
  本门课程课改后,更利于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知识、提高我们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等职位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通过这种训练学习我们能够看懂结构施工图和处理一些简单的结构问题,更好的从事技术员、监理员、预算员等岗位的工作。
  本门课程课改后,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特色课件、虚拟教学资源,课后有试题、案例等的网上自学自测学习包供学生使用,通过以上手段的使用把我们的课程建成一门学生喜欢的课程,使课堂的出勤率和学习率大幅度高。
  2.本门课程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试点班学生较多,分成8组有些照顾不到,致使个别学生有偷懒现象。采用这种分组教学方式班级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以30人为宜。
  虽然我们采用的是工地真正使用的施工图为载体,但学生对工程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需要加强认知学习。
  本门课程给了168学时,10个任务都按六步教学法完成,有几个内容较少学时也少的任务做起来学时不够,如果不能增加学时可以减少步骤完成任务。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加以调整后可以在全专业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王文睿主编
  [2]《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士弘著
  [3]《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 戴士弘 毕蓉选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