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阳光洒向童年――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情况,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个性和良好人格。童年应该是充满阳光和快乐的,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运用学科渗透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能力差,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容易引发心理上的问题和阴影。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渗透,将阳光洒向童年,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和心态,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人文情怀,下面就小学美术课堂的心理健康渗透提出几点建议:
  一、依托美术教学内容,挖掘心理健康因素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绘画内容比较丰富,部分作品具有显性的德育或者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有的亟待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备课与教学设计,能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因素。例如在《多彩的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尽情讲述他们心中的梦境,将自己心中的梦境。教师给小学生搭建一个自由、轻松的展示想象力和独立思维的平台,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的梦境中探寻儿童心理,从孩子勾画图案和色彩中分析他们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对潜在的心理隐患和问题及时点拨和指导。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合理教学方法
  (一)营造自由、开心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片面重视学生美术技巧和知识的培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对美术的印象过于机械和僵化,将美术等同于画画。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成让学生画得与范本相像,因此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小学生心理诉求,对小学心理健康进行良好的渗透。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情和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思维的发展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健康心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差异,平等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个体心理的满足,促进非智力因素发展,让美术课堂变成童年的乐园。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自信
  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实践性展示活动,让小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美术艺术的成就感,例如在班级文化墙或者校园公示栏展示出小学生美术作品,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一展风采,为学生打造成功体验的舞台;开展创意绘画竞赛、美术常识擂台赛等小活动,增强小学生竞争意识,从小学会正确处理成功与失败、自我提高与竞争的关系;组织小学生利用多媒体专题讲座或者观看画展、参观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欣赏优秀作品,尤其是接触中外名作,例如《向日葵》、《蒙娜丽莎的微笑》、《清明上河图》、《奔马图》等,提升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开阔心胸,用美术艺术感染小学生的心灵,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性格,逐步消除学生潜在的孤僻、冷漠、自卑、害羞等不健康性格、心理。
  (三)利用美术的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体验
  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善于利用教学语言,用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精神面貌传递给学生,感染和带给学生正能量;教师应该身正为范,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小学生树立无声的表率,增强小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内驱动力,向往健康、完美人格,自觉摒弃不良心理和思想因素。美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从师素质,善于整合教学资料,选择趣味性和审美性强的教学资源,其中渗透健康思想和心理引导,潜移默化中增强小学生对人生与社会的正确感悟。例如讲授《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童年的家用画笔呈现出来,为小学生动情的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故事,深情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小学生沉浸在教师的情感世界中,激发了对自己家的联想和热爱,学生也尝试着用画笔勾画出自己的家庭故事,学会了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了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更加热爱父母和亲人,增强了对美好事物的心理体验。
  (四)创设小组合作活动,在交流中锻炼心理素质
  合作是现代社会交往和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良好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当前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是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美术教学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学科,有显著的合作心理与能力培养优势,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美术题材,例如手工制作、大型美术主题作品、创意美术、雕塑等,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学情,综合性别、美术基础、思维能力、性格等因素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在此过程中组员进行沟通和讨论,培养学生集体协作与沟通能力。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结束后各组展示作品,派代表发言陈述自己小组创作的意图和过程,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最佳工笔等奖项,激发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每个组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互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产生良好、向上的心理感受因素,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形式和创造力。
  三、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合理评价健全学生人格
  (一)赏识孩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美术教学不应该以培养画家的标准评价学生,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保护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与追求美好的自信心。教师要赏识与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能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评价,发挥教师评价对人心理素质的影响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向积极、正面、阳光、进步的方向发展。例如《到海底去》、《森林里真热闹》这类开放主题的课堂中,低年级小学生的绘画功底薄弱,想象力要大于现有的表现能力,因此教师不应该单纯评价小朋友的画作像不像,而应该充分鼓励和欣赏他们,找到他们的闪光地加以表扬,培养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相互借鉴,培养小学生主动评价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相互评价,有利于从同学身上学到优点,同时发现自己同样存在的不足。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正确、客观的看待同伴的作品,在教给学生评价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术常识和鉴赏水平,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良性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群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在阳光和向上的心理体验中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阮昌奇.试论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李雅凡.创设优美的美术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李克云.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育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