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培养农村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爱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尤其是农村学生缺乏生活见闻,词汇语言匮乏,所写的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因此,要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做起,逐步有效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尤为重要。首先,培养他们的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而内容来自生活和平时的积累,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三个主要环境。其次,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学生收集到丰富的生活素材还要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文章。第三,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像一座魅力的建筑物,材料固然必不可少,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去设计建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设计建筑的过程即作者运用语言材料去某篇布局的过程。而学生往往是写出初稿即交给老师,这就要求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作文 能力 感受生活 积累语言 表情达意
  学生每次写作文,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所写的习作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通过十五六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
  一、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
  学生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而内容来自生活和平时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去寻找作文的“下锅米”。但生活中的现象、事件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还要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发现素材,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生活的三个主要环境。有的学生总认为校园生活简单、乏味,对外界生活接触太少,其实每时每刻学生们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特别是农村可以说处处有生活,都可发现生活素材,如常见的马牛羊、鸡鸭鹅、春华秋实等。如果学生写作文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为题材,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人,作文就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内容充实,事例具体。同时要抓住感情主线,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去引导学生感受父母情、师生情、同学情,在细微处见见真情,即只要自觉地去询问、观察、感受,就能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思维上的天分,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会千篇一律,千人一目。
  二、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学生收集到丰富的生活素材还要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文章。不懂笔墨不算真读书,因此,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随地记录一些精简的语句,培养学生获取资料袋习惯。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词汇,活跃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很多名篇佳作,文质兼美,作家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语言上精心锤炼,用词表达、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引导阅读时,要让学生自备笔记,摘抄精彩片断、妙语佳句,然后背诵或在摘录的基础上写一至两篇练笔进行训练。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有写不完的话,就会对语言材料运用自如。此外,还要加强阅读量,除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强化学生生活素材的摄取量,也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书本中挑选出符合自己写作需要的材料。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像一座魅力的建筑物,材料固然必不可少,但怎样安排这些材料去设计建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设计建筑的过程即作者运用语言材料去某篇布局的过程。而学生往往是写出初稿即交给老师,这就要求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必须的整体把握,循序渐进,不可成人化、文学化。在教学中,一开始可让学生仿写。仿写,虽是让学生“照猫画虎”,但不是一味照搬,要求是在表达形式上的借鉴。我们每单元布置的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自写2篇,进行对照、比较,去找例文与作文题目的相似点,领会例文的神韵。模仿仅仅是起步,最终是引导学生走向创造,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