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及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构造地质学是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结合安徽大学构造地质学的教学现状,将遇到的主要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学生对学科的科学性认识不足,学生缺乏构造理论基础和推理能力,课堂教学与地质实践严重脱节”。作者针对教学现状中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 教学改革 工程地质 构造理论 实践教学
  地质构造学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1-3]。传统地质学可分为以物质成分为研究对象的矿物学,从时间角度展开的古生物地史学和地层学以及从空间角度展开的构造地质学。因此,构造地质学是传统地质学的三大支柱学科之一。不仅如此,只有构造地质学才能阐明地球各岩石圈层各种物质在空间中的关系,以及它们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因此,构造地质学在地质学学科中还起着上层建筑的作用。此外,构造地质学还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震学、工程地质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跨地质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
  一、构造地质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科的科学性认识不足
  地质构造空间上的多尺度性,时间上的漫长性以及构造几何、形态、组合样式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地质构造过程认识的多解性。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构造地质学理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迄今多数主流构造地质学理论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地质工程专业的理工科学生接触构造地质学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
  2.学生缺乏构造理论基础和推理能力
  构造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已经发生的构造事件的几何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过程与机制,是一门逻辑推理性很强的学问[4]。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逻辑推理过程,感觉背一背,记一记就能学好构造地质学。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课本上关于理论推理的阐述知识相对较少。目前,构造地质学的中文教材资源十分有限,经典的教材是朱志澄先生编写的《构造地质学》以及后续改进版本。这一系列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在近三十年内未有大的修订。教材的重点是介绍构造地质学概念和描述性解释构造现象。教材中所涉及的构造理论大多是对构造现象的合理解释,仍然较多的属于构
  3.课堂教学与地质实践严重脱节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中与野外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反复地在野外实践中得到验证、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传统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内容是在课堂完成的,学生的野外实践机会非常少。学生缺乏基本的野外观察能力与操作能力[5]。
  二、《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实践
  1.激发热情,讲好绪论
  绪论部分的主要授课目标不仅仅要向学时介绍《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发展历史这些课本内容,还要重点阐述《构造地质学》理论的科学性。对于工科学生,如果对学科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就会很快对专业失去兴趣。因此,在绪论部分授课时,要重点阐明构造地质学专业课理论知识的特点以及专业理论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从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模式向专业课学习模式转变。在引导学生认识构造地质学专业理论特点和发展规律时,授课教师要积极备考,充分准备。
  绪论部分讲解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介绍专业的应用领域和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避免学生盲目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绪论部分我们可以介绍工程地质领域的相关专业课与构造地质学的联系,介绍构造地质学在实际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
  2.增强数理基础,树立定量思维
  构造地质学的理论不仅仅是现象学上的解释理论,其有着坚实的数理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将构造地质学当做一门以描述性为主的课程来教授,定量内容很少。加之,对于许多构造现象的解释,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作为初学者的本科生就很难理解不同见解背后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思想,难以树立正确的构造分析思维。构造地质学从岩石力学角度可分为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两大块。
  3.加强野外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坚实的理论教学外,野外实习及相关实验也是比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掌握了这门课程的一些基本概论和理论知识。但在学生看来,构造地质学这门课课堂学习时普遍觉得枯燥、难懂,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更是束手无策。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课时安排上作了适当调整,课堂授课5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三、总结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教材选取、授课方、式方法以及与学生交流方面都狠下功夫,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不断积累经验,进行探索、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志成 . 构造地质学(第二版)[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2]戴俊生 . 构造地质学及大地构造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胡明,廖太平 . 构造地质学 [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4]索书田,曾佐勋,韦必则,等.国家理科基地《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1999,(4):13-16.
  [5]万天丰 . 怎么了,构造地质学 [J]. 自然杂志,2008,30(4):216-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