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跳水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的教学展开了研究,阐述了跳板跳水走板技术特点,并为目前我国青少的走板起跳提出了一系列常用的辅训练方法,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跳水运动员 走板起跳 教学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是跳板跳水中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跳板跳水中难以掌握的技术。跳水运动员对走板起跳技术的掌握程度,往往会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比赛得分。因此,为了能有好的成绩,就必须要熟练掌握此技术。基于此,本文就跳水运动员板起跳技术的教学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帮助。
  1 跳板跳水走板技术特点
  1.1 助跑技术特征分析
  跳板跳水的助跑是在富有弹性的板上完成的,其最终任务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条件下,获得一个理想的人板运动状态。由于跳板作为支撑介质的稳定性差,所以在助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技术动作与跳板弹性性能间的关系,以保证助跑的平衡和稳定,这是助跑的核心问题,也是跳板跳水训练实践的一大难点。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起跳动作。
  目前有两种踏板技术。
  (1)合上跳板的节奏,利用脚腕的提起进行大步前跨的踏板,身体的重心前移较大。
  (2)走板第四步变为跳跃式的踏跳步。
  总之,很多文献对跳板跳水助跑技术结构的见解都是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或者以科学数据为依据的,对训练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可能因为运动技术本身的发展,或者研究手段的进步,使得部分研究结论出现了分歧,这在客观上要求应对助跑技术进行继续研究,包括对一些基础技术进行重新定位。笔者从亲身的多年跳水经历中感受到,如果将常见的六步走板起跳助跑分为无腾空的前三步(走板)、有腾空的第四步(跨步)和具有跳跃特征的第五步(跨跳步)去进行分析,那么走板应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下获得一个适宜速度的运动节奏;跨步是助跑中走与跳的过渡步伐,既承接走板进行水平加速,又有明显的垂直蹬伸,为下一步的跨跳步创造条件;跨跳步主要任务是获得尽可能高的腾空。
  1.2 起跳技术特征分析
  起跳技术分为跳台跳水的起跳和跳板跳水的起跳。跳台跳水的起跳又分为向前跑台起跳;立定反身起跳;立定向内起跳和臂立起跳。跳板跳水的起跳分为走板向前和走板反身的起跳;立定向后和立定向内的起跳。其中走板起跳的技术较难掌握,特别对小队员,他们体重轻,压不动板,板的性能不容易掌握。但是,不管是难或易的起跳技术,都要通过系统训练才能做好。
  走板起跳是跳板项目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在5个组别动作中,其中有3个组别的动作要通过走板起跳来完成。女子3米板5个动作必须有3个动作采用走板,占总数的一半多。男子6个动作也必须有3-4个动作采用走板,占总数一半以上,再加上1米跳板的比赛也必须有3个走板动作,这样通过走板起跳来完成动作的就占整个比赛动作的38%~61%。从跳水项目的特点以及目前国际国内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可以看到,跳水训练周期比较短,由原来7~8年的训练到现在4~5年训练,年限逐渐缩短。一般5~6岁接受启蒙训练,8~9岁就开始接受专业训练,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早期专项训练时就必须掌握走板起跳技术,因为起跳是完成各组动作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水平,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起跳技术进行不懈地研究,提出了许多有见解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1)许多学者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利用基本力学知识、结合动作技术进行分析。1983年前苏联《跳水》一书中分析了充分利用跳板弹力和形变能的条件,1988年谢才明认为在压板阶段应做出“三点一线”的最佳发力和受力姿势,1998年吴延禧提出了四个平衡点的“合板模式”,同时论述了身体姿势和人体环节运动对“合板”的影响。
  (2)在数值分析方面,2000年王宗平从数学角度出发,以洛加尼斯起跳动作作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及相关数学计算,建立蹬伸时肌肉作用过程的标准函数,来评价或判断运动员蹬伸肌肉作用效果。
  (3)在建模理论研究方面,1995年沈有道从建立物理学模型出发,将跳板和人体分别简化为悬臂梁和与两刚性细杆相连的质点,建立人―板系统物理学模型及相关运动方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人―板这一藕合系统内相关力学和能量的变化规律。
  (4)在计算机数值仿真方面,郁红高(1988年)、徐建成(1990年)分别在其硕士论文中将跳板跳水起跳动作进行动态模拟,并先后对起跳技术进行生物数学分析,以揭示起跳过程中力的变化规律和寻找最优化的起跳技术。
  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动了起跳技术的改进,获得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成果。我国跳水界曾对少年运动员是以台为主还是以板为主有过争议。实践证明:应是以板为基础,以板带台,以板促台。没有跳板训练的基础,跳台训练要达到高水平是不可能的,而且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跳板器械高度低,运动员的思想包袱轻,并可利用跳板的弹性,完成高器械才能完成的动作。一些少年运动员经过2~3年专项训练,虽然跳台水平也已达到高水平,但由于长时期进行高台训练,单项刺激太深,思想精神上压力过重,得不到调剂,疲劳得不到消除,即使训练水平很高的少年运动员,也保持不了很长时间,有的出现下降甚至夭折,过早结束运动生涯。因此少年时期进行跳板训练,掌握合理的走板起跳技术是尤为重要的。跳板训练是基础工程,当然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
  1.3 我国青少的走板起跳技术特征分析
  众所周知,走板起跳教学技术原理是遵守牛顿运动定律的,走板起跳是人体在有弹性的跳板上通过单腿的踏跳腾空到双脚并腿落板,最后蹲离跳板为止。运动实践证明:走板跨跳步幅太小,造成起跳前冲走板起跳每一步的步幅需要多长才合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腿、力量及技术习惯等具体情况来决定。跨跳步应该多长才合适,一般讲身材高大、力量好的运动员适合采用长步幅50~70cm。我国运动员特别是少年时期,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身材瘦小,体轻,如采用大跨步就显得吃力,因此应根据我国青少年体型特征和技术特点,在符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适当缩小跨跳步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