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教多学教学策略之课堂点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少教多学,强调学生独立、积极的学习。为了让这样的课堂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走向深度学习,老师适时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思维雷同时点拨,拓宽思路;在传神精彩处点拨,加深感悟;在“浅尝”之处点拨,使之深化;在争执不下时点拨,指点方法。
   关键词:少教多学 自主 点拨
  少教多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由于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正处在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少一种研究能力,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领悟,在交流反馈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回答不全、理解不深等情况,感觉学生的发言“不痛不痒”。如果教师此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课堂交流就会浮于表面,不得要旨,既达不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又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点拨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在思维雷同时点拨,拓宽思路
  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即只要有一名同学说出答案,其他同学的答案就总跳不出这个答案的圈子。这实际上是学生缺乏独创性,而出现了思维的雷同,这时正是教师该点拨的时候。教学三年级第一篇作文时,作文的内容没有限制,提出写作要求后一学生马上联想到自己暑假到桂林游玩。第一个学生发言后,立即第二个学生说要写自己到西湖游玩的情景,第三个、第四个……都要写游玩。可这个作文题并不一定写游记、写景物,学生之所以思路狭窄,与他们的思维缺乏发散性有一定关系。教师此时适时点拨,除了写游玩的还有写别的内容的吗?小组交流,为了写出新意,别人写的你就尽量避开写别的。经过教师的点拨,全班同学几乎没有与他人相同的。可见,教师巧妙又及时的点拨,能极大限度的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引发他们的想象和多向思维,同时能培养他们思维的独创性。
  二、在传神精彩处点拨,加深感悟
  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在学习中,学生有时会对一些特别精彩的词句视而不见,或理解不到精彩之处。教师抓住这些传神之处让学生删一删、添一添、换一换、调一调、变一变,启发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真正读懂和领悟这些精彩语句。例如:《燕子》中有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痕”字好在哪里,我故意把这句话中的“痕”改成“根”,让学生比较:在这里用“根”好还是“痕”好呢?学生往往难以说出为什么来,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平常我们在看一样东西时,近看时觉得怎样?(大)远看时又怎样?(小)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把电线在高处、远处等因素考虑进去了,再看老师这时展示的图片,便很快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妙处: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准确地描绘出来,与后面描写“燕子”成了“音符”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 通过这一指点学生领悟到课文中句子的优美,从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文本语言的魅力。
  三、在“浅尝”之处点拨,使之深化
  因受理解分析能力的限制,学生阅读时,往往会出现理解不够深入甚至不正确等情况。此时,教师的相机诱导,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卧薪尝胆”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后,他是这样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的:
  师: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个教学案例,将“点拨”这一教学手段的意义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第一次,点出卧薪尝胆为了发奋图强;第二次,点出卧薪尝胆需要坚持不懈;第三次,点出卧薪尝胆的时代意义。三次点拨,层层剥笋,使理解逐渐深入。在薛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一步步地透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老师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从词语的表层走向词语的深层,从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将思维步步推向纵深,将词语的广度延伸再延伸,智慧的火花由此时时闪现。
  四、在争执不下时点拨,指点方法
  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对同一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在课堂上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的点拨是关键。例如课堂上在讨论一道排序题:
  把下列句子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 )月亮湾的后面有山,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 )河里,一群群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小桥。
  ( )我的家乡在月亮湾。
  ( )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火红的霞。
  ( )前面有一条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排序时,学生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有的认为先写月亮湾前面的景物,有的则认为先写月亮湾后面的景物。面对学生不同的理解,我是这样指点的:首先让学生找到他们的分歧集中在第一句和第五句,然后问学生:“你发现这两句话最大的区别在哪吗?”进而学生发现第一句中“后面”前有“月亮湾”,而第五句“前面”没有“月亮湾”,第五句中“月亮湾”是承前省略了,所以是后写前面的小河。在此基础上小结:在排列句序时,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总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一个方向,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少教多学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周一贯    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心育艺术》  彭剑飞 冯周卓    湖南人民出版社
  [3]《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薛法根    山西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80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