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构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新要求,而想象情境教学是沟通学生与文章作者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一步。因此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通过对教学实例的分析,简要分析引导想象情境教学的策略。
  【摘要】想象情境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实例
  引言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生字、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课堂要求,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其中,想象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情境产生丰富的想象,为课堂教学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项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使教学课堂更加有效。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小学教师还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十分单一。小学语文课堂大多操持着朗读课文、学习生词、教师讲解课文的传统套路,教师讲完课后思考题后,学生将统一的答案记在书上。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必须始终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机械的朗读、笔记,很难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难以提起语文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动力,其想象力、感知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缺乏知识拓展
  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了偏移,只要求学生掌握考试大纲内包涵的知识,因而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当中,在课堂教学当中很少进行知识迁移和拓展,忽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入的思考,使语文课堂教学难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念的作用。而想象情境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学生通过情境想象设身处地的进入文本表述的场景,对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产生思考和理解,使课堂教学收到更有价值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影视和图画,创造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要既有“情”又有“境”,要使学生能够对情境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首先应当能够烘托情境,引发情感。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很难对文章中用语言描绘的场景通过阅读想象出来,因而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难以产生共鸣。但是影视和图画能够营造最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更加有效的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情境当中,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利用影视和图画时,应当注意选择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动漫、卡通形象。例如在《西门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动画片《西门豹》中哀鸿遍野、巧惩巫婆两段内容,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色彩丰富的画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文章中描写的场面,从而了解到封建迷信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对西门豹的英雄壮举从内心产生理解和崇拜。再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的学习中,学生们处于经济发达的社会,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根本无法体验到小红军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处境,因此无法理解小红军倔强的缘由和其做出牺牲的意义。教师结合课本片段,在课前播放了动漫《倔强的小红军》,让学生们通过画面了解小红军当时的艰苦处境,从而感受到小红军的崇高品质。
  通过视频和画面的展示,给学生们提供了直观感受文章内容的机会,使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对场景的想象,从而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对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通过视频进一步理解的教材内容,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二)展开想象,叙说故事
  小学阶段的孩子都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层的含义,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阅读课上,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故事之后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说故事。例如在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学习中,在学生通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卖火柴的小女孩死了,在人们欢度节日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了,她在最后的时刻看到奶奶来接她。同学们想一想,小女孩是跟随奶奶进入天堂了吗?她会和奶奶说一些什么呢?请你扮演小女孩,说一说你想跟奶奶说的话。
  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已经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了同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见到奶奶时说的话,进一步推动学生思考小女孩的命运和处境,使学生从内心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文中大的时代背景的思考。
  (三)结合其他学科,描绘想象情境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由于其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很难将自己想象的情境充分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想象情境教学面临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等形式将自己想象的情境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解释,用语言描绘出文中展现的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找到文中出现的事物,例如竹排、小鸟、河流、竹林等。详细的解释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对画面有了初步的想象,这时,学生利用画笔在纸上画出脑海中的画面,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迅速的记忆这篇诗歌。爱图画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利用其他学科描绘学生想象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引导学生对文字描绘的场景进行积极的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感受文字的魅力,体味文章的深层含义,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想象情境。
  【参考文献】
  [1]薛飞.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设计最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李新玲. 让小学语文课堂鲜活的想象情境教学[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10:9-10.
  [3]袁卫民,周娜.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情境创设能力[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73-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812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