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社会学视觉下英国的音乐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道教是中国本土民族宗教,道乐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也是包含中国传统精华较多的音乐之一,本文将通过介绍道教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等,探讨道乐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思想根源,并试图探寻其中的关系和意义。
  关键词 道乐 风格 审美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道教始于汉代,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宗教,它历经近两千年的积淀及演变,广泛吸收古代巫术、神仙方术、神鬼祭礼、儒、释理论及哲学、科技等多种文化养料,建构成以“长生成仙、祈福驱灾”为核心内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道士们历来视音乐为通神成仙的途径,也由此将音乐作为弘扬道要的工具,道士们大都会吟经唱韵,乐师更是擅长音乐的行家。道教拥有风格独特的音乐体系,以独有的艺术形式和手法表达神学信仰和宗教情感,成为不仅是道教文化,而且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历史背景
  道教音乐萌生于东汉年间道教创立初期,主要伴随道教仪式而用,以仪式为根基。自魏晋时期开始,正统的道乐就已蕴育成型;宋元时期是道教科仪书出现最多,也是道乐颇为盛行的时期,这时最为流行繁盛于江浙一带。
  道乐由南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南方多山川溪石,景色多奇异诡秘,变幻多样,南方人崇神信鬼,自古以来南方就有“重淫祠,信鬼神”的民俗,巫风盛行。《荆楚岁时记》《玉烛宝典》就记载了很多南方信鬼崇神的民俗。别致而独特的南方文化,造就了道乐偏重柔婉的南方风格。
  2艺术特色和审美风格
  道教音乐多用歌舞乐一体的原始音乐形式,歌唱形式以独唱、齐唱、一唱众和为主,作为科仪音乐的主体部分,用于演唱经文。唱词多见于古老的诗体、骈偶体。器乐又名法器,有钹、鼓、木鱼、铛、钟、磬等。道乐的体裁统分为“韵腔”和“曲牌”两大类,韵腔指声乐曲,曲牌指器乐曲,每类再按用途或形态细分。道教音乐的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易传神”四个字。简易,指的是用材经济朴素,音响以平稳庄重为基调。传神,旨在自然的基础上,构成深刻感人的内在神志。
  悠缓的节律,优婉的音调,安详的韵味是构成道乐独特的美感的主要因素。道乐的旋律音调主要是由小音程构成,旋律进行多级进下行或环绕式旋法,旋律线条多曲折回环。它使用的节奏会刻意淡化重音的强弱对比,以达到流畅自由的情调,这种顺其自然的律动与道人宁静柔和的心理节奏相呼应。它的速度、力度和唱法也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平和、平衡的思想境界,速度不急不燥,力度不强不弱,唱法也尽可能地接近自然说话的音量和语调,自始至终无高潮点,音响自然舒适,沉着庄严。
  道乐的审美风格准确表达了道教与世无争的宗教观念和追求虚静的审美情趣。它强调以和谐的乐音来平抑人的感情和思虑,让人处于静若止水的身心状态中,最大限度地保养生命元素的精气神,这也是道乐作为养生的一个独特之处。
  3音乐观及哲学思想
  道教音乐的特殊审美风格归根于道教的音乐观和哲学思想。道教音乐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认为音乐本源于天界固有的隐秘语言,自然天成、神秘难测的音乐才是正统音乐。(2)通神降魔、修道养生的功能观。第三就是“雅妙宛绝,难以名状”――(《步虚经》)的审美观。认为音乐是神造之物,又具备特殊功能,其音响效果就应当高深莫测了。“事实上,即在凡人听来,道教音乐本身确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玄虚难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符合音乐审美的一般规律,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具有抽象性,通常的音乐欣赏中,产生难以名状的美感也是常有的事。”
  道家哲学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道士的人生观和心理素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征是以“天”为本,崇尚自然,以恬淡平和为准则。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哲学的代表著作《老子》,处处体现了对“女性”阴柔本质的推崇,并以之作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哲学精髓的形象阐述。老子哲学作为道教信仰的主要思想来源,历来是道士必诵经典之一,很少有道士不懂它的要义,不以之为行动的指南。所以,它必然会从观念层面制约着道士心理和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
  他推崇“大音”,用以否定“五音”,认为其思想是消极的。但对“大音”即无声之至乐的推崇,能激励人们超越外在的音响层,深入音乐的内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故其思想也有积极意义。道教的理念和精神与老子尚俭、尚朴、尚静、尚自然无为的哲学理念完全是想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教音乐的艺术表现是成功的,同时又贴切了音乐审美的高层次境界。它提示音乐创作,除了追求形式的雕琢和丰满的音响,还应发掘音声矛盾中无、静、弱等方面的表现力;它提醒音乐欣赏,要懂得简洁音声的神韵,要听之以心,听之以气。这样,才能使我们进入一个更高的生命体验的审美境界。
  同时,宗法虚静的修道术,培养了道士集团与俗不同的清净心理。修道术是每个道士普遍勤行的日常宗教活动,受制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体验,具有统一的理论和技术,使道士心理高度趋同于“虚静”状态,并含有审美因素,由此构成了道乐美学风格的审美心理基础。
  道教音乐深受历代人民的喜爱和赞赏,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独特价值仍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对于人民的审美力的拓展和艺术趣味的多方面需要,都在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蒲亨强.中国音乐的新视野[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传统文化讲演录.贵州教育出版社.
  [3] 蒲亨强.东汉道教仪式音乐之初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996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