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有赖于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两者构成了密切的关联。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培育中学教师核心素养出发,理解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即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最终指向是服务学生、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提供动力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提升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在动力、场域条件和制度保障,对当代师生关系、中学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26-04
随着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界定和培育实施,以及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素养时代”成为对教育形势的新诠释。中学教育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变是大势所趋,对于如何有效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有赖于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基于此,研究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推动、保障教师科学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专业能力素养”。探究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从教师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程度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从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能力看教师教学实践的专业水平。
(一)理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學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要从提高其理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落脚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正确解读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怀为进一步全面认识学生和发展学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内生动力。
1.教育理念是教师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苏格拉底曾指出,实践是一个为了“善”的目的而改变对象的活动,“教育者都有一个为了孩子‘好’的目的,而孩子会因为接受教育而发生变化”。教育是一项典型的实践活动,亟需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实践中最艰巨的工作之一,要求教师建构完整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系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教师应内化生成的理念有:教学目标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教学手段观、终身教育观。教育理念体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总结教学经验,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统一中深化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提高理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2.教育情怀是由理念认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的内在动力。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产生的一种心灵状态,教师的教育情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教师‘爱’的情怀,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是一项需要坚守和等待的事业,教师要坚守初心不被利益诱惑所染,要慢慢等待学生的成长变化。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作,时刻考验着教师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只有坚守崇高的教育情怀,教师才能自然自觉地把头脑中形成的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转变为切实可行的教育行为,转化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促成学生的转变和发展。
(二)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
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就是培育和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阶段。
1.综合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将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规定具体化为文化基础、自主管理、社会参与3大领域6个素养18项具体内容。它不仅关注学生当下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而培育所必备的素养。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参与者、指导者和价值引领者,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综合素养。
一是人文艺术素养。教师要有广阔的人文视野、艺术情怀和欣赏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满足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发展的需要。二是科学创新素养,适应学生在理性思维、批判探究和实践创新能力上的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把学生当作创新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新创设条件,激励学生敢于、勇于进行创新实践。三是社会道德。教师要为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树立榜样。四是健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教师要用健康的姿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和健康生活。
2.学科教学素养。
作为学科教师,在进行学科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学科专业素养,保障教师能够掌握最新学科动态、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以及研究学科热点问题,确保学科教学有序进行。此外,教师必须具备跨学科素养,能够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调用各类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为了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师还应具备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能够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并在正确评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进行调配使用。媒体素养要求教师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恰当且高效地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作为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3.根本性和整合性素养。
综合各类素养,在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中,引领学生形成深度学习的能力、促成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是最根本的目标,且统整其他素养。在教学方式改革上,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育是关键指向。教师必须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变以教师“教”为主导并单纯进行知识传导和转移的“虚假学习”状态,改变以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为主要特征的“浅层学习”模式,把学生培育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中学教育在培育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价值导向,而培育学生具备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就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中学教师核心素养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学教师核心素养和中学生核心素养同样紧密相关。正确认识两者关系有利于推进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和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工作。
(一)提升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最终指向是服务学生
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是为了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要求,而评价教师能力是以学生的“学习”获得为主要依据。因此,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最终指向是服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自身能力时,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以培育好、发展好学生核心素养为使命,以具备与学生核心素养匹配的能力为奋斗方向,立足學生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为提升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供动力和方向
培育和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各项能力。反之,也为教师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1.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关键在提高教师素养的质量。
无论在“知识本位”还是“核心素养本位”导向下,“教师素养的高低始终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教师在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转化和推动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精神、教育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可视化的学习内容,并用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解答学生困惑、突破教学困境、解释教育现象,让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具有可靠的实施主体和推动力量。因此,教师必须因时因势不断提升能力素养。
2.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方向。
正如钟启泉所言:“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突出表现。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席卷教育全局,教师专业化发展既取得了成就,如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但同时也面临众多问题:教师的素质如何准确界定和如何有效评价、教师队伍体系如何建立以及如何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等,都对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不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基于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教师素养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和结果,对于学生成长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研究提升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现实路径,有助于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推进基础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内生机理
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涵养和提升必须从自身努力中找到原生力量。
1.不断强化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
教师解读中学生核心素养,应从理解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特点和价值意义入手,明确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培育等问题。一方面,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中反窥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能力考察联系起来,从而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突破自我、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加深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理解的最后落脚点是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因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是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推动落实”。教师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工具,在确定的情境中展现教师素养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从而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统一。
2.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学习是提升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学科动态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并提升教学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强化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互助学习,能够使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问题,进行“以生为本”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互助合作,有利于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是保障教师不断提升核心素养的不竭动力。因为培育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对教师而言,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一项艰巨的工作。而从教师实际出发,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能力也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教育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成长为学习型教师,并致力于培育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素养。
(二)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场域驱策
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师生交往、教学活动和教师自主发展等活动都在学校环境下进行,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起到引导、监控和熏陶感染的作用。
1.围绕核心素养开发学校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的内容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综合质量,也影响着教师个人成长,因为教师和课程需要相辅相成,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是课程付诸实践的主要承担者,其一举一动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情况;同样,教师在将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亦会受到课程的反作用。”因此,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不仅关注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应加入有利于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规划的条件下,综合校内外资源,从课程功能、内容、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着力开发包括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在内的学校课程体系,把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放到课程建设的关键位置。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
首先,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的主体性。学校需多关注学生的天性释放和素养培育,秉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但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必须在学校管理中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自己在学校、学科和学生中的价值得到认可和弘扬,以此激发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发展自身素养的热情。其次,学校要调整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涉及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三个方面。在评价内容上,改变单一以学生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适当加入涉及教师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打破由学校内部,比如,由校长、教导主任等管理层决定的评价机制,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参与决策的评价体系,突出社会第三方在教师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评价方法上,降低绩效评价的比重,突出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质性评价,坚持以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构学校文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基于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目的是实现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但同时,为教师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当关注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考慮如何实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的问题。在物质文化建设上突出在教学研究设施、工作生活场所等与教师日常工作直接联系的方面满足教师的需要。在精神文化建设上,突出在校风建设、学校奋斗目标等上与教师情感、态度和思想变化相关的内容吸取教师的意见。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学校应突出在办学治学理念、学校管理等规章制度中融入教师的要求。在行为文化建设上,学校应突出在教师实践活动、教风学风上彰显教师群体的活力。
(三)中学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制度保障
中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必须由国家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在制度建设和后续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
1.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
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职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主要途径。随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确立,国家应统筹规划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渗透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在教学技能课、教育教学理论课设置之外,加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教育,强化跨学科教育,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要依据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教师职后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把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阶段有机连接,把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目标贯穿在职前和职后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2.完善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支持引导机制。
首先,国家应建立并完善保障教师教育以及与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从宏观意义上为教师发展创设制度保障。
其次,完善新形势下指导教师发展的能力和资格标准,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同时为教师素质发展提供了参考。
最后,国家可以帮助中学打造一支有助于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专家团队,进入校园实地指导或举行讲座培训等活动,为教师素质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参考文献:
[1][3] 赵垣可.以育人为旨归的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7,(5).
[2] 陈向明.教师最需要什么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8,(8).
[4] 张地容,杜尚荣.试论“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8,(12).
[5] 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6] 董波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2).
[7] 赵垣可,范蔚.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核心素养发展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