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康复性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进展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对康复性体能训练的概念进行溯源,并对其内涵进行廓清,展示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说明其是一门结合多种相关学科理念的一门新兴学科,其训练体系实质上分为预康复和损伤康复两个层面,根据病程阶段和康复目的不同又细分有若干种类型,最后选取在国内开展较好、具有量化数据支撑的小样本实验设计和个案研究成果进行述评。
  关键词:康复性体能训练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015-02
  1  概念溯源与内涵探讨
  康复性体能训练(Prehabilitation)亦称之为体能康复训练,缘起1942年Rowntree在美国医疗部门对军士入伍的检查。
  康复性体能训练既不是康复医学的一种具体手段,也不是“全面康复”的某个阶段,而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的身体运动机能的康复,结合康复医疗与体能训练两方面的优势,它与医学范畴的康复最大区别是结合运动技术,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通过身体姿势、核心力量、动作模式等功能性练习达到特定康复目标。
  2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论进展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康复性体能训练有效结合运动医学、功能康复学、运动训练学以及运动营养学等多学科的理念,全方位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恢复训练,并与运动专项训练相结合,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估,找出容易造成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并采用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法并辅以营养支持,帮助运动员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使运动员的机体功能和体能水平能够满足专项训练的需求。
  训练体系包含预康复(prehabilitation)和损伤康复(rehabilitation)两方面,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前者无论在国内外都是比较新的理念,在对运动参与者身体薄弱环节进行诊断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干预,避免受伤或减少受伤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后者是传统意义或狭义的。吴爽爽等认为体能康复训练也包括运动员在健康状态下进行的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训练,但笔者认为这与普通的体能训练和为竞技而准备的体能训练更为贴近,已脱离康复性体能训练的范畴。
  根据拟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划分,训练体系包括损伤急性期、医疗康复期、康复体能期、体能训练期4个阶段。 根据康复目的不同,可分为机能康复型,防病型,功能康复型,核心强化型,神经康复型,肌群康复型,平衡和关节康复型,拉伸康复型体能训练。
  3  康复性体能训练的实践进展
  运行体系的运作方面,与竞技体育高度职业化的欧美相比,中国运动康复在竞技体育中实践应用刚起步。相关科研人员更是匮乏。国外运动队中参与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人员包括医生、康复师、运动训练员、体能教练和专项教练。(1)医生做诊断和处方治疗;(2)康复师负责受伤或术后在康复机构的恢复;(3)防护师协助康复,实施预防伤病的措施;(4)体能教练帮助提高体能素质,调配出适用于专项运动的最佳素质组合和体能,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国内的教练和队医尚且有较大的人才缺口,更缺少康复师和防护师来衔接医生和教练之间的工作,帮助运动员完成恢复过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
  可喜的是,近年来实践案例逐步增多。
  霍兴华对垒球运动员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发力源、着力点和力杠杆部位如肩、膝、腰、肘关节设计预防性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案并对每一階段训练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训练后上下肢爆发力、脚下快速移动能力、上肢和腰腹肌肉耐力(核心控制能力)、下肢稳定性、身体协调能力都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对1名拳击运动员赛后出现的腰椎间盘突出这一显著的运动损伤,在测量肌力、体成分和身体围度等指标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排三阶段为期10个月的康复性体能训练,前后对比发现有效改善伤病和机能水平。针对1名柔道运动员的赛后腰肌劳损情况,采用类似拳击运动员的赛后康复方法理念,训后其肌群、关节的运动能力有显著改善,身体成分亦发生明显变化,更加符合专项要求。
  李欣根据青少年男子足球队运动员竞赛、训练和生长发育特点,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腿部连同踝关节的轻度损伤,常见损伤类型是擦伤、挫伤、韧带损伤,急性损伤发生率高于慢性损伤,设计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案,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康复训练后的FMS测试总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改善运动员下肢运动能力效果明显。
  胡好等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70名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部位和总体频度、损伤类型、原因及数据表现、现有治疗措施选择频度等的研究基础上,对预防型体能训练和损伤后训练的策略和内容都给出具体的方案计划。
  刘贵博,刘溥对北华大学体育学院30名大学生进行预防型知识调查问卷,显示运动员在接受康复性训练后,感觉效果非常显著和显著的人数占总体的83.3%,感觉不显著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体差异,也受到接触训练的时间长短的影响。
  4  结语
  康复性体能训练从理念到方法,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是一项较新的体育保健理念,廓清其概念、内涵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有利于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并促进其发展。国内体育工作者始终在不断地积极尝试相关方法的运用,在运动员损伤恢复和预防并减轻伤痛方面取得许多定性方案和量化数据实证结论。今后,结合多学科的文献研究、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设计需要不断加强,发挥优势以促进康复性体能训练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时.功能性训练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12(4):85-88.
  [2] 崔长军.运动训练中体能康复训练的作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10):159-160.
  [3] 张忠林.论运动训练、体能训练、体能康复训练三者的辩证关系[J].运动,2017(9):3-4.
  [4] 吴爽爽,乔勇,杨永红,等.浅析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功能和价值[J].搏击(体育论坛),2012(9):47-48.
  [5] 陶小平,陈伟.康复性体能训练在我国运动训练中的研究和实证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7(4):69-71,73.
  [6] 陈方灿.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10):95-96.
  [7] 王英.体能康复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功能与价值探讨[J].运动训练学,2017(30):41-42.
  [8] 霍兴华.康复性体能训练在女子垒球项目中的应用[J]. 湖北体育科技,2014(7):629-631.
  [9] 霍兴华.拳击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4(3):35-38.
  [10]霍兴华.优秀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5):39-52.
  [11]李欣.康复性体能训练在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7):77-78.
  [12]胡好,王传平,王卫星,等.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6):65-76.
  [13]刘贵博,刘溥.龙舟运动员运动伤病防治及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