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统战”视野下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创新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红利和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生活,这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大统战”视野下,分析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结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创新路径进行探究,得出高校应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强化对辅导员、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理论培养,以生为本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民族文化校园行,构建和谐校园等结论。
  关键词:“大统战”视野;少数民族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6-0013-03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群体与统战工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统战工作重要性突显,直接关乎民族团结与国家安全稳定。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协同部门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大统战”,即中共中央以更高更开阔的视角,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作用,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努力[1]。本文以“大统战”为视角,从高校学生工作全局出发,重新审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整体概况,寻找整合后更具优势的工作路径,形成联动机制,提高高校民族统战工作的实效性[1]。
  一、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桂西南片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广西是全国瑶族、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区,有7万多人。
  作为汉族与少數民族聚居区域,桂西南高校与内地其他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独特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1.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情况
  以学校A为例,截至2017年10月,在校学生9 100多名(不含2014级),汉族学生4 000多人,占比44.8%,少数民族学生5 000多人,占比55.2%,涵盖29个民族,其中,壮族学生达3 800多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76%。少数民族学生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广西区内各地,少部分来自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地。根据学生生源及表现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区内外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另一类来自少数民族独居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类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没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无论是外貌、语言,还是脾气、性格,均没有明显差别。相对来说,第二类少数民族学生,虽然较少穿戴本民族服饰,但仍然保留了一些民族习惯,如使用本民族的语言,邓壮语、京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等,还拥有饮食上的禁忌,如部分回族学生等[2]。
  2.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长旺、郑凯、崔洪成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探析》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上述两类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言,第一类学生在各个成绩段的比例与学生整体状况相比没有明显区别,不及格科目数与学生整体情况基本持平。第二类学生80%以上成绩居于班级的后40%,不及格课程也明显偏多[2]。
  少数民族学生受制于生源地区教育水平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与其他学生对比相对薄弱,特别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以及一些相对专业性强的理工科课程,尤为明显。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选择一些相对不需要太深基础功底的文科专业学习[3]。
  3.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情况
  在家庭经济方面,结合近几年贫困生认定结果,少数民族学生在贫困生中所占的比例约为60.38%,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总数所占55.2%的比例。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一定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与学生整体情况相比,稍显突出。
  在思想上,少数民族学生总体上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党组靠拢,热衷社会实践及服务工作,主动融入周边环境,拥有较强的集体主义观。对于自身民族文化认识正确,民族情感、民族意识较强烈[4]。但部分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安全警觉性还不够强,容易轻信他人,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深、认识不足,导致个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和敏锐性。
  在心理状况上,由于学生所在生源地经济发展状况、家庭经济和文化氛围等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在应对环境、观念、文化等变化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较大心理落差[5]。一方面,心理落差的存在会激励他们奋发图强,勇于担当;另一方面,面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文化差异的存在、语言交流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失衡、压抑自卑、茫然失落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人际交往中,少数民族学生能够与周围同学建立良好融洽和谐的关系,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因控制自我情绪不良,处理问题时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直接对待的方式,不利于人际关系的长久维系。尤其对于性格内向、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学生来说,更易发生上述情况,如未能及时处理,将对校园安全稳定和民族团结造成一定的影响[6]。
  二、当前“大统战”视野下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 在民族性、文化性、信仰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和生活,桂西南高校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大体一致,对其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学生工作成效关乎校园和国家的安全稳定。虽然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认识不够深刻
  高校统战工作紧随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新变化,要求我们对高校统战工作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解读。由于大量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深造,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统战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和国家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而部分高校没能及时把握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点,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且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化等问题。
  2.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与工作需求不统一
  面对呈不断增长趋势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短缺。以学校B为例,从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一线人员主要为辅导员,首先,辅导员岗位人数不足,带班师生比达296∶1,且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少数民族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等实时动态[7]。其次,由于辅导员自身专业背景不同,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体育学等相关专业毕业的较多,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了解甚少,学校也没有开展相关的专业、系统的培训。第三,高校在实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时,一般采取刚性措施,即与汉族学生采取同样的对待方式,人文关怀较少,多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及经济资助上,缺少对学生民族性、文化性以及深层次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探寻[8]。
  3.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式尚不完善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发挥作用的“全媒体时代”,部分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工作方式仍稍显单一,以传统的班级授课、班会讲授为主体,这就使得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不够科学化和精细化。全媒体时代,如何能更加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搭载不同新媒体载体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科学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工作的必然趋势。
  三、“大统战”视野下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如何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成为许多普通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大统战”视野下,结合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路径[9]。
  1.树立牢固大局意识,重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重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在实践工作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在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祖国观”“民族观”,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2.创新工作路径,形成联动机制
  “大统战”视野要求我们需以更高更开阔的视角,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大团结”“大联合”作用。我们须从高校学生工作全局出发,形成学校党委、统战部牵头,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后勤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配合,各二级学院党委重点落实的工作机制。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化解矛盾,科学果断处理突发事件。定期召开民族学生工作联合例会,协调各部门相关工作,形成服务合力,解决有关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3.强化理论培养,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工作队伍水平
  首先,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管理骨干辅导员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文化、宗教政策等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提升辅导员理解和把握相关民族政策法规的能力水平,提高解决相关少数民族学生问题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党、团、学生会骨干培训为载体,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培养。实现少数民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校团委、宣传部、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等,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4.改进工作方式,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注重以生为本、与时俱进,搭载新媒体平台,改进传统工作方式,提升教育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注重奖助贷勤补等资助体系完善。在桂西南高校中,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占比高于汉族学生,高校资助体系应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合理又不特殊化的资助服务,可以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实施特殊资助政策,尝试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提高他们的获奖比例,也可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注重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高校需要积极实施心理咨询服务,通过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规划,结合桂西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特点和民族特点,以团体或个体、网络等方式为来访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视自身,悦纳自我,发现自我优势,面对未来树立自信心[10]。
  注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应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灵活性、应变性等特点,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正确找准自我优势,明确自我发展定位。开设好職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以社会前沿信息、最新时事案例进行讲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加强民族文化校园行,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民族自尊心和对民族文化归属感都比较强。我们应在高校结合重要民族节日组织开展能够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文体活动,如歌舞节、民族舞蹈比赛等,宣传各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同时,在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汉族文化的传递,高校也应搭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平台,互相展示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双向交流。高校应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促进民族大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郭元君,栗秀萍,张利平.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中高校统战部门作用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15.
  [2]谢长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0):14—17.
  [3]崔莉.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思政工作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56—59.
  [4]孙莉.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6):67—68.
  [5]汤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3):59—61.
  [6]魏军.辽宁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J].高校统一战线工作,2012(2):11—14.
  [7]田晓江.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研究——基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5):24—27.
  [8]马世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57—59.
  [9]颜涛.国内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法制化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34—36.
  [10]陈海明.中国梦语境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2):56—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