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音乐专业相关课程对声乐学习的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交叉课及艺术选修课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学生丰富自身知识面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合唱与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基础、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等课程都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课程,为学习声乐打下更殷实的知识基础,开设这些课程不仅是为了培养和提升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是对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将声乐教学与音乐相关课程链接起来,有利于创新声乐演唱技巧,提升声乐教学效率。
  关键词:发声原理;心理调控;框架结构;表演实践
  在学习声乐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能够真切的去感受音乐的真与美,否则再好的声音技巧去演唱也是空洞的表达,无法走进歌曲意境,引起听众的共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演唱声乐作品时要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只有准确的把握歌曲才能更好的演绎作品。学校的音乐选修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音乐的本身出发,让学生知道理论性的重要。例如歌剧赏析课、曲式课、合唱指挥课等专门为了音乐生开设的选修课程,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声乐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现代高校把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中,专业化、高水平的歌剧表演是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层次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剖析才能让自己的声乐艺术之路走得更远。
  一、掌握声乐生理学与心理学,做好生理与心理调控
  《声乐生理学》这门选修课程,通过学习声波、基音与泛音、声音的共鸣、声音的传播等相关概念,了解了人体构造,声乐发声的原理。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打开腔体”歌唱和“在管道内”歌唱,对腔体和管道的概念更加明确;用找“抛物线”的感觉歌唱,来解决声音如何获得高位置的问题;用“圆屋顶”来提醒学生,软腭需保持抬起,不能掉下来,画一个“三角形”来形象比喻声音是如何进入头腔并且保持喉头稳定,胸腔一直松开的状态;用“吹酒瓶”的感觉来寻找胸腔的松弛感;横膈膜的运动与支撑运用了什么原理,高位置声音与低气息的上下对抗等等。这样我们就能在声乐教学中,把抽象的“意念”教学,“悟性”教学,更加直观化、具体化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依据理论为基础,从而进行实践演唱。真正的学懂声乐,不是一味的模仿与找感觉,而是让学生在开口演唱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了这些概念,即思想走在声音的前面,并能帮助学生在嗓子及身体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稳定发挥。
  《声乐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控。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声乐学与心理学的交叉是一个新型学科。声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歌唱和发声的过程与机制。由于表演经验,技术水平,适应能力等因素所致,表演者表演心理各不相同,表演时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效果。一个声乐学生或演员在演唱技巧达到一定程度时,并不能完全保证在舞台上可以正常发挥,更谈不上完美演绎作品。往往在琴房或在舞台以外的场合,可以唱得很好,但一上舞台表演或参加专业考试、比赛,就判若两人。紧张占据了整个神经。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可能是每个从事声乐学习和工作者都遇到过的情况。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会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并会打击演唱者的学习积极性。这门课程从声乐表演的心理特点做了多方面的分析,如大强度的心里负荷状态,紧张的心理状态都会直接影响演唱者的表演行为。那么就要在声樂表演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激发演唱者良好的演出动机。表演动机是指推动声乐演唱行为的思想和念头,控制表演心理具体体现的关键环节。如因急功近利考虑如何出风头,可能会导致演唱者水平未能正常发挥或出现失误则不满意自己。只有良好的表演动机才会触发良好的表演心态。演唱者要端正表演动机,将努力练习和精心准备的歌曲,创造性地呈现给观众。保持振奋,自豪,坚定,沉着的正面动机。树立坚定地歌唱信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培养顽强的歌唱意志,增强适应的能力。
  二、曲式分析课程与声乐作品分析的相辅相成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一科目是每一个音乐生必修的课程,在没有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们对歌曲的基本结构是没有概念的,当我们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们开始从专业的角度对歌曲的结构和创作方向进行分析,从感性的体会作品走向理性的分析作品。它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学习背景不同,因此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专业特点,设置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虽然这门课程涉及较多方面的内容学起来相对困难,但是学好曲式对声乐的学习更是锦上添花。①以《一首桃花》为例来分析它的曲式结构,歌剧《再别康桥》取材、改编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陈蔚编剧,周雪石作曲,这是国内剧第一部而且是唯一一部公演了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歌剧的成功经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开创了中国歌剧的一种新形势,同时也成为我国现阶段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以林徽因为线索,描述的是在那段岁月里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歌曲《一首桃花》是一首女高音演唱作品,属于两段体。它是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结合,且A段属于宣叙调,B段属于咏叹调。通过分析演唱作品,脑子里就有了整部作品的结构图,知道演唱时不能从头到尾一种情绪,一个基调,A段g小调,整体速度为行板(Addante),由四个乐句组成,演唱时应表现出叙述桃花静态的安宁与美丽,高潮段则转为降B大调,使用的拍子是四三拍与四四拍的结合与交替,要唱出桃花的动态美。这是歌曲的副歌部分,这时候速度加快,前后紧接,刚进入歌曲B段部分(咏叹调)时候,使用的渐强的记号(piu mosso),和前面的宣叙调部分在速度和力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快到结束部分的时候,“一瞥一瞥”又弱下来,且转回了g小调。经过对作品分析,再结合时代背景,演唱时就不能唱得太开放,当时女子表达炽热的爱情时也很含蓄,它不像是现如今的开放时代。它的旋律自然流畅十分鲜明,具有印象派的表现手法,需要演唱者对歌曲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极具的演唱技巧。通过学习歌剧赏析课和曲式分析课,让我们知道学习声乐不是简单的学习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而是要深入到歌曲作品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打磨,才能成为一个专业与综合素质二者兼具的艺术人才,只有真正读懂歌曲,才能将它更好的去演绎作品,望每一位声乐专业学者和爱好者能够在专业的学习中汲取其他相关课程的营养,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内涵,完美的诠释,演绎声乐作品。
  三、结语
  正因为中国的声乐在不断的走向世界,社会各领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状态,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的社会背景及人们不断提高的新的艺术审美需求,时代向中国声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不管是专业音乐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对声乐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而不同的音乐必修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成为专业与综合素质共同发展的人才,我认为音乐选修课对声乐的学习不仅有促进作用,他们之间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歌剧赏析课中我们能感受歌剧的魅力,并对此进行借鉴学习;在曲式课中我们又从感性走向理性层层分析作品的结构;所以学好音乐交叉课程能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保驾护航,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中能够少走弯路,每一步都更加坚定。
  注释:
  ① 马巧梅.歌剧《再别康桥》选曲《一首桃花》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分析[J].音乐时空,2014,20.
  [参考文献]
  [1] 赵震明.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3.
  [2] 赵侠,张海洋.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