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自发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振铭 赵利娟 南海洋 张难花

  摘要: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目睹周围的一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内在动力不强,这与我们当初选择职业院校的初衷相违背,也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现代高职学生特点,本项目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构建学生自发性学习共同体,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自我肯定和认同意识,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自发性;学习共同体
  一、研究背景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过去的两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都超过百万人,这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随着职业院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一技之长,报效祖国。据不完全统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从事一线工作的新增人员中,有70%左右的人员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可见,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伴随着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以及高职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愈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部分同学是由于分数不足难以进入普通本科院校,才不得不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自卑心理。此外,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欠缺、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投入性偏低,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出现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1]。
  高职学生的学习普遍缺乏计划性,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极为模糊。高职学生容易在行为上自我设限,加上缺乏有效地指导和监督,身边缺少同伴和同学的鼓励支持,导致他们行为上出现绕行或者逃避,更有部分学生会给自己贴上“我不会”的标签。长此以往,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这与我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相违背。
  因此,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育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国内外目前关于学习共同体研究状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将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感觉比较吃力,难以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相互融合,对互联网背景和课堂教育的有效融合设计和思考不够,忽略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本质,从而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教育问题[3]。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创新创业和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不强,国家急需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当今社会,大学生应学会合作,并且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新课改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要我学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达到我要学的境界。
  国内也开展了一些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1999年,黑龙江南岗区教育局开始探索用学习共同体理论管理学校,并开展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首都师范大学开发虚拟学习社区智能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该系统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让学习者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形成虚拟学习社区,帮助合作者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满足学习者的认同感以及尊重感,提高网络学习的高效性。2006年,为促进我国城市和农村整体教育改革,推出“21世纪未来学校构想”,中国未来研究院和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共同组建了中国未来教育学习共同体研究所[2]。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职业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大部分高职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够积极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等情况,积极开展学生自发性学习共同体建设很有必要。构建学生自发性学习共同体,就是让学生自己管控自己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够全身心、高效率、轻松欢快地投入学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越来越普及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的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充满好奇,对互联网带来的软件技术比较熟悉,对电子产品的驾驭能力极强,他们更倾向于借助互联网软件、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幅度提升教育水平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借助互联网背景,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自发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二、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学习共同体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效率,它可以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和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3]。
  (二)学习共同体概念
  学习共同体最早由博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中提出。它由学生作为学习者,教师作为助学者共同组成,以完成共同任务为载体,成员全面成长进步为目的。它重在人际关系、心理相容,通过群体的动力来辅助学习。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主要包含三点:一是要有目的性,以共同目标为目的;二是要有有序性,即活动平衡性,权力责任分配的平衡性,活动的协调性及程序性;三是要有系统性,要有一定的层次结构[4]。
  三、互联网背景下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以我院为例,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有关共同体的现状进行调研。关于师生有效沟通方式的调研结果表明,有73.37%的学生认为师生面对面交流比较有效,这部分学生比较依赖教师,比较习惯传y的教学模式。有74.87%的同学认为QQ交流比较合适,并能及时得到老师的信息反馈。对共同体中组员信息一致程度进行调研表明,同学之间经验交流不多,特别情况下,组员信息一致程度仅达57.59%。对学习理解的共同体成员沟通方式和资源共享意义的调研结果如图1和图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2328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