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康健

  摘要:文章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指导下,探讨信息素养内涵的范式转变,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从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并针对调查结果探讨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模式的创新,以期为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落实与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职院校;调查
  一、概述
  信息素养作为当前公民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包含日常大量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使用、感知与学习的关键能力。当下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层出不穷,但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共性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它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1]。具体来说,信息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信息认知,涉及信息查找、获取、传输和应用等方面;二是信息技能,涉及信息细化检索、计算机素养、计算机研究与学习等技能方面;三是信息思维,涉及基于信息资源的拓展学习、运用有效信息进行问题解决、运用已有信息进行信息与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学习者才有“善学”的基础和可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才有最根本的存在意义[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发生拓展(见图1),并逐渐成为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的必要基础。当下,它更强调信息收集途径的多元性、信息类型的多样性,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并且在教育领域内更加注重学习者信息能力提升与指导实践。信息素养对学习者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不同,在每个教育阶段的养成目标也不同。在信息素养培育中,应在传授原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培养在信息传播的整体语境中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信息素养是一个充实的概念,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构成。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信息意识是导向,信息知R是基础,信息道德是核心,信息能力是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之前制定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4个1级指标、18个明细指标构成,并依据各指标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关权重(见下表)。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应建立在一定的调查基础上。因此,通过构建面向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评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对所在城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评测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但视野较窄,局限性较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6.3%的同学对于信息素养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13.2%的同学不知道信息素养是什么。对于新信息的关注度,有92.9%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关注新信息,7.1%的学生表示他们从来不或者偶尔关注新信息。学生对信息素养这个词并不完全了解,对信息的关注意识也不够强烈,部分学生接受新信息主动性较差,信息素养整体认识参差不齐。
  (2)网络成为学生索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多样化移动终端的普及,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都源自手机终端、电脑网页浏览、电视广播等。调查结果显示,83.8%的学生选择网络特别是手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9.7%的学生选择报纸书刊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求助身边新人朋友或家人的占65%。同时,每天在线时间在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高达86.4%。从这些数据结果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对网络使用频繁、运用熟练,使用在线网络持续时间长,专注力强。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甚至绝大部分学生主要的信息获取和交换渠道。
  (3)学生信息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解答问题时,会选择在百度、知乎等网站或软件上解决,而在获取知识或者撰写论文时,才会有部分学生登录中国知网、超星、万方等网站获得所需信息。选择“去图书馆查阅图书、期刊或报纸等纸质资料”选项的学生仅占8.1%,且31.9%的学生不知如何使用自己学校图书馆的馆内搜索功能,也没有被普及图书馆的这些功能性。虽然大多数学生对图书馆有着一定程度的需求和夙愿,但学生对于图书馆庞大的资源利用率不高,信息资源熟悉程度不足,且在多元化手段获取信息方面,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
  (4)学生信息道德、法律知识淡薄。对于信息的整理方面,有28.9%的学生表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将所获有效信息进行分类保存以便日后继续查阅。有34.3%的同学表示完全不了解信息及网络不良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63.8%的学生表示使用盗版软件、盗版书籍,321%的学生曾经购买过盗版书籍,38.7%的学生表示使用搜集的信息完成任务时不会考虑版权问题。在撰写论文时,有77.6%的被调查者表示一定会或者会特别注明出处。
  在对待不良信息态度的调查中,78.94%的学生对待不良信息的态度表示偶尔看到也不会理睬,而16.7%的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通过正确途径向有关部门举报,或用其他方式阻止不良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在关于学生信息安全的调查中,62.4%的学生表示曾在网上透露过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生年月甚至身份证号码。因此,从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学生在实践中对信息道德方面意志薄弱,没有形成深刻认识,并且很少能自觉抵制有害信息骚扰。
  (5)高职院校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够全面系统。针对作者所在地区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课程设置也不够系统、全面。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高职院校很少,大部分还停留在认为计算机基础公修课就可以培养信息素养的阶段。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任何相关信息素养的课程,也没有关于信息素养的校园宣传或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图书馆仅仅作为学生看书、借书、上自习的主要阵地,没有充分发挥其信息能力培养的主要职能。

nlc202208191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798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