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价值、指向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岳清

  摘 要: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优势、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贡献度的现实体现,也是破解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真实问题的重要举措。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认识与把握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向度,并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例,从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产教融合视阈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YB2021020402);2021―2022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X证书制度下五年制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HYBLX2021139);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专项课题“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I/D/2020/24)
  作者简介:徐岳清,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9-0072-0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202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完善,“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同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这为职业院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即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这些研究大多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缺乏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专门角度的“类型化”研究。本文系统探讨了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指向,并以无锡机电高等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例,进而提出实践路径,以期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优势、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贡献度的现实体现,也是破解职业教育教学诸多现实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优势
  职业教育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的主体,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切的教育类型[1]。首先,职业教育强化类型特色,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深化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征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需要从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出发,扎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基于职业教育特有的课程和教学类型,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而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其教学工作有别于普通教育,是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有机衔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2]。
  (二)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贡献度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期,“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世界品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核心要素。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所依赖的人力资本不再是低水平技能的操作者,而高职院校正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3]。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综合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迫切需要根据社会与产业发展要求,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对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贡献度。
  (三)破解职业教育教学现实问题
  当前,将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受传统思维影响,高职院校长期沿用学科式的教学组织模式,以学校、课堂教授为主,企业参与度低,培养的人才企业直接适用度较低[4]。其次,在现行的高职院校管理上,其考核评价标准都在教育内部,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质量管理都侧重于学校内部的标准,企业行业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考核评价标准等育人要素与育人过程涉入并不深,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与职业标准规范对接不强,实际职业能力不足。再次,在实践教学中,校企融合仍处于较低层次,校内实训教学缺乏综合性、实战性和创新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缺少企业化的实际岗位式训练,这些都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梳理教学管理流程,创新教学管理内容与方法,对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融入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二、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指向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强化各类教学资源供给,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刻认识与把握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向。

nlc202210261829



  (一)教学理念:重在产教“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中的“产”是指“生产”,是实践教育中的重要形态;“教”则指教育教学,涵盖教学活动与内容等;“融合”是指通过一定机制或作用,使多种不同事物合为一体。[5]产教“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是将生产生活、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的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产教一体、校企协同是其创新的基本内涵。因此,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也要进行转变,在构建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设计学校管理制度、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充分渗透产教融合的理念,体现校企合作元素,促进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将教育教学活动与素质陶冶、技术技能升级与生产劳动、技术项目研发与社会服务融为一体,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育的成果形成现实效应,推动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教学内容:巧在“全要素”的产教一体
  高职院校培养人的过程就是对其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而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要素既涉及到教学保障硬件,如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又涉及到教学软要素,如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专业文化等。与一般的校企协作模式有所不同,基于产教融合开展教学工作,是将教学过程中的各方要素进行统筹管理、优化整合,从而使受教育者受到同向影响,以此优化教育的整体效果。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转向教学全要素的产教一体融合,将影响教学质量的硬件、软件要素实现有机融合,具体措施涵盖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协同建立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创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统筹制定质量评价标准等。通过将教学过程中的所有要素进行产教一体化设计,突出以工程问题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适应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教学方式:贵在“全流程”的校企互动
  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教学方式“全流程”的校企互动,才能使教学改革落地、教学质量真正提升。因此,在专业设置上,要依据当地产业结构,科学把握专业的类别、结构、规模以及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做到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对接[5];在课程内容上,要将职业标准、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根据目标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在教学实施上,要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落后课程模式,在实践场境中真实操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做到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教学评价上,要构建校企“双元”的评价体系,除学校学业评价外,增加职业素养的评价,加强n证融通,将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证书的内容和标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做到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证书考核相对接[6]。
  (四)制度建设:强在“协同联动”的机制保障
  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在建设实习场所、技术资源、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摈弃传统的单元思维,建立校企利益共赢的一体化目标和双元思维;在办学方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吸引企业主动参与,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长效机制,构建合作主体间合理的利益平衡关系,调动校企双方的参与积极性;要根据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共建形态多元的产教联合共同体,如建立企业订单培养班、现代学徒制班、建立产学研一体实训基地和教学工厂、建设产教一体的产业学院等,依托多种载体,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同步发展。
  三、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基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与指向,本文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搭建产教融合平台等举措,实现教学质量与产教融合的同步提升。
  (一)校企协同,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优化产教融合教学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了理事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办学和教学工作。理事会成员主要由学校、政府部门、企业行业、社会名人等组成,参与学校发展的参谋、咨询,进行学校管理的监督、协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热心职业教育的企业界、教育界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咨询,课程改革建议、实验实训室建设指导,协助学校搞好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7]学校还建立了专业的动态管理机制,以产业需求分析报告、就业率等数据为主要依据,优化专业结构,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状况,设置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在社会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及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机电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艺术设计类四大重点专业群的建设,使学校专业建设对接地方产业,彰显特色,协调发展。
  (二)产教融合,优化教学组织管理
  学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组织开展教学,健全了从人才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实施到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等全过程的运行规程,形成了教学组织过程的闭环管理。学校编制实施了《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产教融合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办法》《校企合作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办法》《工作导向模块化课程开发办法》《校企合作教学运行管理条例》等文件,使产教融合在教学工作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产教深度融和,学校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重点建设专业群的相关课程标准,并物化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校考核与行业鉴定、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无缝对接[7]。
  (三)知行合一,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按照工作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机制。学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对各专业对应的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真实岗位(群)的分析,提炼出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能力要素,并根据能力要素确定相应的知识或技能模块,设置对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6]。在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学校推行“知行合一”的专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同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生产场景,使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和学生做学教合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亦工亦学,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职业岗位所需技术技能。

nlc202210261829



  (四)立体多元,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以“立体多元”为导向,建设质量标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的五大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中,学校全面融入产教融合要素,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设、教材选用、课堂教W和实践教学考核等均提出了明确的产教融合的指标和要求,建构了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将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融合衔接,要求校企双元共同参与,按照企业员工职业素养标准,增加企业对终结性成果评价的比例,增加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评价,如严谨、安全、协作等方面的考核,将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提升,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6]。
  (五)多方参与,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依托品牌专业群和相关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学校以项目为引领,共建产业学院。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华为ICT学院,将华为职业认证和学校课程融合对接,引入最新的ICT领域技术,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成为大数据技术技能人才;与罗克韦尔(中国)自动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集学校研究开发、教学和企业技术推广、应用及培训一体,在人才培养、师资、课程、智能工厂、培训认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的校企合作。学校还担任了中德智能制造教育联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先进制造人才培养联盟、凤凰国际高端制造校企联盟、江苏・发那科职教集团等5个职教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其中江苏・发那科职教集团在2021年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借助各种产教融合平台,学校加强联盟单位间信息沟通,开展企业捐赠、产学研合作、订单培养、员工培训、共建基地等校企合作活动,共享人才、课程和设备资源,校企密切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牢牢把握“产”和“教”深度融合、“校”与“企”双元并举,重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理念、内容、方式、制度等方面推进,将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融入教学过程;从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等路径去实践,使职业教育供给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高度匹配,不断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1]李玉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规定性[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4):1.
  [2]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3]周建松,陈正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目标与关键[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4):6-10.
  [4]许海深,谢慧.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75-178.
  [5]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47-49.
  [6]徐岳清.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教育研究,2013(12):62-64.
  [7]徐岳清.“一总四主,产教融合”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 现代职业教育,2018(12):22-23.
  [责任编辑 曹 稳]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Value, Direction and Path
  XU Yueqing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a realistic manifestation of 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s and enhancing the contribu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essay recognizes and grasp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ak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Wuxi Electromechanical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as an example,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teach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management,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to put forward a practical path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nlc202210261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147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