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旭林

  摘 要:“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保证自身的教学质量。地理作为初中重要学科之一,教师要依托“双减”政策开展作业优化,切实提高教育广度与深度,提高作业的服务效能。为此,本文就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对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双减;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142-03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想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合理优化作业体系,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使作业数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增强地理学科关键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双减”政策的含义及重要性
  “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开展了规范化管理,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并且对课后作业也有明确要求,教师需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做好校内教学工作,保证校内教学质量,使作业能更加高效、精准,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后服务水平。因此,必须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做好作业体系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开展作业布置,进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借助完成课后作业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以及认知水平,并且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开展地理作业优化工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极为重要。
  2.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现状
  (1)初中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较低
  地理学科知识复杂,内容比较深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再加上地理教师布置作业内容的形式较为枯燥,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而这样会导致学生出现错误思想,会将地理作业作为任务完成,不会根据作业形式进行深度学习,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实现深度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布置作业时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出现无聊、枯燥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下降,无法体会到地理学习的魅力。
  (2)初中地理作业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作业主要是以习题练习与知识点背诵为主,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但是其类型过于单一,学生会出现机械化做法,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完成作业,知识建构能力较弱,并且其内容过于单一,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只会机械地套用各种知识点,缺乏逻辑思维,并且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改革工作落实。
  (3)初中地理作业效果不理想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理教师布置地理作业时都是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布置相应作业,其内容以及形式也较为整齐划一,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差异,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部分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全面消化各类知识点,接受能力较弱,而部分能力的学生会出现随意的状态,导致作业布置效果不理想。
  (4)初中地理作业布置缺乏“三性”
  地理作业作为实践类作业,教师在布置过程中需按照“三性”原则,充分发挥地理作业的开放性以及实践性,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大部分地理教师都是以习题练习为主,会导致其作业形式缺乏“三性”,无法发挥地理作业的特性,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1)增加作业趣味性,增强作业的吸引力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地理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地理学科偏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性较差,部分知识点学生理解浅显,而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合理设计,使作业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与学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背诵相应知识点,并且开展课后习题练习,而这种方式过于乏味单调,学生在实际做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情绪,如烦躁、抵触等,会严重影响到作业完成量,无法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与优势,因此地理教师要做好这些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转换传统作业形式,通过喜闻乐见的作业题目、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重点内容,将其与不同作业形式结合起来,如绘画、制作模型、科学小实验等,进而大幅提高作业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在玩耍中深化知识体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进而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
  例如,在开展“世界海陆分布”这一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地理作业,让学生根据不同海陆轮廓描绘相应图形,这种方式与传统的作业方式相比,能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了解到各大陆板块的具体个性,进而掌握各大陆板块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良好的海陆分布图。学习非洲大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者梯形,进而使较为抽象的图形简单化、明朗化,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大洲与大洋之间的关系,明确各大洲、大洋的具体位置,进而记录各板块的特征,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充分掌握世界海陆分布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总之,作业的趣味性将会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作业完成过程中,因此教师需做好转化工作,以趣味性原则,优化传统作业形式,进而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升华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准确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2)把控作业数量,减轻学生作业压力
  在“双减”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开展作业优化时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实现减负增效目标。过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地理教师都认为要想让学生获得高分,就需掌握各题目的解题流程,只有对问题足够熟悉,才能明确解题方向,找到解题的具体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大部分地理教师都会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进而让学生能形成大脑记忆,提高自身的成绩。教师需按照精而少的原则,准确布置课后作业,提高作业整体质量,落实我国新课改教学要求。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都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控制作业数量时不能遵循统一性原则,需以分层作业为依据,如A、B、C,并按照相应原则准确布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自身所需完成的作业目标,进而朝着既定的目标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国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基础性问题,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能掌握我国的主要地形以及地势,了解我国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气候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基础水平,让学生充分掌握我国的自然环境。而对基础能力良好,但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布置践型作业,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形成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而对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布置开放型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展开调研,准确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河流分布情况,进而了解地势与地形之间的区别,掌握不同区域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防范措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维度开阔自身视野,为学生后续学习中国自然资源奠定基础。
  (3)注重作业实践性,提升学生认知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中,教师主要是讲解单一的知识点,其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准确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特性,但是在新课改与“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庭作业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的静态式转化为动态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准确应用已学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地理作为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提高作业的实践性,而这就需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确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可以准确把握地理学科的学习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而提高学习资源的服务效能,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走入社会,走进生活,根据相应的知识体系开展实践活动,进而转换自身的理论结构。
  例如,在完成“天气与气候”这一课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在相应的区域记录不同环境下的天气情况,如温度、气温、风向、风力以及降水等,进而让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充分了解到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其区别,调用自身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实际调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在后续解题过程中,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准确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在调研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气象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准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需注意该类作业时间较长,因此教师需根据教材内容准确将相应元素融入其中,避免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出现认知混乱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为学生制定一周或者半个月的调研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研活动,并且期间教师需做好普及工作,将相应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进而让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地理调查的具体方式,掌握气候环境,明确气候对天气的影响。
  (4)凸显作业拓展性,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枯燥,教师对课后练习格外重视,而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力,但是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固定模板中,影响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因此教师需提高作业的拓展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开阔自身视野。而教师在设计拓展型作业时,要准确设计拓展型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需充分了解,在新课改以及“双减”政策下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转化,教师需明确在该背景下的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传统作业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其内容以及形式,让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展现自我创造平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布置拓展型作业,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创造,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小组合作题目,进而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能了解到他人优秀的学习方式,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自身薄弱之处,进而让学生能了解正确的思考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着手完成作业。
  例如,在进行“海陆变迁”这一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布置拓展型作业,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完成相应作业任务,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绘制出不同大陆的轮廓并将其裁剪,并按照地球仪上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观察不同大陆之间轮廓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相邻大陆之间的轮廓是可以重合的,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阐述其中的原因,进而让学生能了解到海陆变迁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了解到不同大陆的变迁过程,得出各个大陆板块在几万年前或者几亿年前都是属于一个整体,经过地壳运动和板块漂移以后,各板块之间才会出现断裂,成为不同的板块,形成如今的陆地情况。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及演练,能提高作业的广度以及深度,让学生在拓展练习过程中充分了解到海陆变迁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4.结语
  “双减”政策作为新型的教学政策,教师需全面了解“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做好作业优化工作,提高作业质量,控制作业数量,让其作业能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做好分析工作,了解新时代下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以及内容,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地理学科的生活化,丰富作业内容以及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志宏.“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优化设计[J].试题与研究,2022(28).
  [2]范和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家长,2022(26).
  [3]康娟.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3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