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请搭乘北京城里的免费大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安琪

  住在回龙观的居民很多人看到过这样的一幕:344公交车总站,一名身着西装,光头,中等身材的男人站在一辆大奔前高喊:“马甸、北太平庄有没有走的?免费!”一旁的协管员大爷也挥动着小旗跟着喊:“有顺道的快点,能坐四个,不要钱!”
  他叫王永,像这样免费搭载人的事已经做了13年。
  
  顺风车,大城市里的另一个社交平台
  “现在还免费搭人吗?”“搭呀,不过现在我搬到世纪城住了,这边大家去的地方比较分散,公交车也多,所以我的‘生意’没以前好啦。”坐在位于中关村南大街的办公室里,王永笑着回答。白色地毯,米色沙发,四处摆放的绿植、假山上的小树长得生机盎然,桌上照片里王永和骑在他脖子上的小儿子笑得很开心,屋里的温暖与窗外呼啸的寒风宛如两个世界。
  王永说自己十几年前刚开始搭人时很犯傻,总是追着问别人“你去哪里?”人家不上来他就在后面一直跟着,结果越追别人跑得越快。后来发现这样行不通,别人会想,我去哪里关你什么事,容易产生戒备心理。后来他变聪明了,改成了问“我去××,你顺不顺路?要是顺路可以上来,不收钱。”发现这样的问法别人很容易接受。
  王永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农村,在他的记忆里,上学时如果自行车后座上没载人肯定是这人人缘不好,住宿舍时从家带来的咸菜没有同学抢肯定不是受欢迎的人。来北京以后,他觉得那么多人等公交,而自己的车又空着,怪浪费的,很自然地产生了捎别人的念头,没想到很多人不敢上车,还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郁闷,好歹咱也是个有点身份的人,开着自己的车免费搭人,还要求爷爷告奶奶的,个别的人上了车还不给好脸色。”但让他感动的是,几乎所有上了车的人下车时都很感谢自己,他们说王永你这件事做得太好了,以后我有了车也会这么做。于是每当想放弃的时候,这些人的支持和鼓励又让王永继续做了下去。
  上了王永的车,除了能免费搭车,还有人陪你免费聊天。每次有人上车后,王永都先递上自己的名片,但不会主动要对方的名片。他会先介绍一下自己,再让车上的人都作个自我介绍。王永喜欢和别人聊天,喜欢了解年轻人在北京的生活状态,车上的几个人在他的带动下很快就能聊得火热,下车时每个人又多认识了几个朋友。有人通过搭王永的顺风车互相认识结为了夫妻,还有多年未见的朋友在王永的车上碰到了一起,在车上认老乡的,在车上谈生意谈合作的⋯⋯有一个小伙子就是通过搭顺风车来到了王永的公司:那天聊天时王永觉得这年轻人不错,就说以后如果想换工作可以去他公司看看,几个月以后小伙子打来了电话,王永让人事部门按工作流程对他进行了面试。小伙子在这里干得很出色,到现在已经三年了。
  一个曾经搭过王永的车,后来去了深圳的女孩给王永写了一封信。她说:“在深圳生活快两年了,发现深圳像您这样的人还真不多,每次在大雨中等车的时候,多么期待有一个您出现,呵呵,可惜奇迹还没有出现。也许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城市,每一个年轻人为了他们的梦想而拼搏着。像我们这样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农村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大都市,每天都是在骗与被骗中度过,每一次被骗以后就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保护起来。我想如果此时真的有一辆陌生的私家车出现在我面前,我一定不会坐。因为时间、地点,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全变了,人的心也就随着变了。所以北京的相遇人生也许也只有那么一次最难忘了⋯⋯”
  王永在自己的车上看到了无数别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都与自己有关,这让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城市越来越大,人却越来越寂寞,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越来越少,我始终觉得网络上那种虚拟的沟通和这种真实的交流无法相比。顺风车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人的另一个社交平台。”
  十几年来,王永搭人已经搭出了经验,“现在我看到路边走着的人,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他是要去坐车还是要走路。所以我常和爱人说,我要是去开出租也会是个不错的司机。”王永说,有两种人比较容易上车,一种是结伴而行的,比如小情侣或是一家三口,还有一种是做市场工作的人,像销售、推广之类的职业。对于单身女性,王永一般不主动搭,怕对方有不安全的感觉。
  其实,王永和太太也是结缘于顺风车。那时他们在同一个驾校上课,每天下课的时候打车的人都很多。一天,王永发现有一个女孩总是看表,一副很焦急的样子。等他打到车后,问女孩要不要坐这个车一起走。后来两人联系越来越多,最终走到了一起。
  
  让顺风车成为制度
  顺风车在国外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二战时期,为了节省燃油,欧美的老百姓们纷纷拼车出行。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顺风车在美国进入了异常活跃的阶段,那时欧美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顺风车社团。
  目前,欧美的顺风车已经有了非常细化的服务模式。例如,顺风车社团会向注册用户提供一些固定的搭乘顺风车的地方,停车指南和方向指南。同时,一些顺风车机构也会为付费用户提供如互联网、车载移动电话等服务。目前还出现了“即时顺风车”概念,即有一套独立的顺风车通讯系统,可以把车和顺风车需求者迅速配对,方便出行。
  “而在中国,我每天观察路上的车,发现70%都是私家车,其中70%又只是一个人开,这样实在太浪费了。如果能达成搭乘双方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我觉得顺风车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在单打独斗坚持了顺风车行动几年之后,王永将目光转向了在城市中推广顺风车理念。
  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王永打心眼里认为顺风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王永认为,要想把顺风车这件事长久地做下去,仅仅靠道德层面是不行的,只有让提供顺风车的人得到切实的利益,并形成制度,才能在全社会开展起来。
  王永的建议是:规定在高峰时段,一个人驾驶的车辆不允许上高速或需要加倍收取高速费用,2~3个人的可以正常上高速行驶,而4个人以上的则可以免收高速费用。这样一来,顺风车就会马上被很多人所接受。为此他也征求过高速路收费站的意见,对方表示从技术层面来讲,他们可以做到。此外,他还提出了有车族拼车方案、为愿意提供顺风车的车主安装具有IC识别卡的顺风车证,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监控、奖励的方案,以及在相对偏远的小区专门设立顺风车站等提议。
  从2007年起,王永连续四年在两会上提交了顺风车提案,终于在今年收到了交通委的一封感谢信。王永有不服输的性格,他觉得这么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事,自己又做了这么多年,没有一个结果自己肯定是不甘心的,“我已经做了13年,大不了再做30年,我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我相信随着我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的话语权可能也会越来越强。”
  
  杭州深圳的顺风车行动
  2011年两会现场,休息时,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找到王永,笑称自己久闻其大名,今天终于看到真人了。原来蔡奇任杭州市市长期间,看到过关于王永顺风车的报道,对他的理念非常赞同,并由此将西湖边上单双号限行的政策改为了满载车辆不限行,取得了市民的一致拥护,特此来对王永表示感谢。王永这才想起有次去杭州出差,吃饭时本来安排了两辆车,结果老板说大家坐一辆车吧,可以不限行,原来这事还和自己有关。
  除了杭州,深圳也在大运会期间参考了王永的顺风车提案。大运会期间进出深圳的车辆较多,为解决好交通问题,深圳市政府讨论了多种方案,还特地征求了王永的意见,并最终在大运会期间实施了顺风车方案。
  王永现在是品牌中国联盟的秘书长,平时他经常应邀到大学和一些公司去演讲。在演讲中,他总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说一下自己的顺风车理念,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它。2011年底,王永成为“2011年度绿色中国人物” 和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榜样”的候选人。其中“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我国首个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到现在为止已经举办了五届。
  现在,媒体的关注让王永几乎成了顺风车的代名词。通常不用作过多的解释就能搭到人,上车的人会告诉王永自己看到过关于他的报道,或者看过中央台有关他的公益广告。有一次有个人一上车就兴奋地对王永说:“哥们儿,我听说回龙观也有个人让别人搭顺风车,好像也是光头。”王永说那人就是我,我现在搬家了。还有一次他没有开奔驰,上车的人倒有些疑惑,“你是王永吗?我听说他开大奔呀!”
  
  搭人支招:
  如果你也想为别人提供免费顺风车,王永给出几条建议:搭载别人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时间太晚最好不要搭人;在偏僻的地方如果遇到的是几个彪形大汉要小心;不要问别人去哪儿,要告诉别人你去哪儿;可以在车前窗放一个牌子,写上自己的目的地。最后,王永还想告诉大家,做顺风车这件事贵在坚持,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好意思喊,或者喊了几次都没有人搭理你,但是当你搭了一次,别人非常感谢你时,就会感受到快乐和一种成就感。
  编辑/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61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