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在高职院校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艳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17-02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指出了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推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更好的推进高职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程度的现状
  
  (一)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忽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今后将持续的增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多,在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可能性很大,薪酬、社会地位相比很多中高级白领并不逊色。因此,很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学好一门技术,认为只要把专业技能学好就可以了,往往是重视专业课学习,积极参加专业课实践活动、考证等等,为日后就业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许多的学生认为与学好专业无关,与成才进步无关,与个人前途无关,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够重视。大学生主流积极向上,但在学习过程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力不足,应付式学习占据较大部分学生思想阵地。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状况都不甚理想,突出表现在缺乏学习气氛,目标不明确,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什么作用,往往只把应付眼前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认为将来走向社会有用的是专业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得好与坏无关大局,忽视了解决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只满足于会背几个名词、概念,解释几个观点,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较低,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并且对考试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能混则混的思想占据较大部分学生的思想阵地。学校虽然都开设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思政课,但很多学生都是应付式地听课。考试时死记硬背只求过关就好,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
  一些大学生在政治上虽然积极要求进步,但参与政治活动热情不高。高职院校学生价值目标积极向上,但价值观念欠成熟,部分同学还不能用正确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比较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给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很多困难,也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障碍,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采取办法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能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观和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为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状况提供参考。
  (三)高职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墨守陈规、单一化。
  很多思政教师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照本宣科,机械地用纪律和制度去管理大学生,缺乏对学生个性和情感的了解,缺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科学手段。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墨守陈规和内容单一化,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矛盾,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解决学生思想上、心态上存在的问题,难以达到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重知识的一般性灌输,轻能力素质与政治素质的综合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目的上的短见,往往只把应付眼前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了解决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只满足于会背几个名词、概念,解释几个观点,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较低。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解决周围的现实问题。学生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对于人才培养的综合效应,要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修课,不断增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自觉性,在高职院校中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在高职院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措施
  
  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针对高职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与特点施教,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信心。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推进高职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代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实践行动。由于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还不很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实践基础,理解能力不强,又是刚刚开始较为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再加上学习往往是从抽象的名词、概念开始,学生还没有完全放弃中学时期那种死记硬背的习惯,久而久之便很容易产生一种畏难情绪。随着这种心理的加重,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理论教学的方法还不适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施教有关,思政课教师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只一味强调定义、概念、原理,使学生形成一个误区,就是把这些背下来就完成了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名词、概念较多,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把既抽象又严格的概念通过分解具体化,并讲透丰富的内涵,加深烙印点,使之更加通俗易懂。还可以采取恰当地选用大量的具有理性与感性认识相统一的事例,先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理论论证,上升至理性认识。
  (二)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意义在于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通过大众化的理论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修养。在实践中进一步挖掘理论的深刻内涵,既体现了理论的适用性和说服力,又增强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和价值。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关注大学生关心和热心的普遍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

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高度统一。
  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时代感。除了要统一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外,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在一定时间内,全面教学改革暂时顾及不到的问题。教学中要自觉地、经常地充实现行教材与现实问题联系不紧的有关内容,以解决教材更换周期长与改革年代新理论、新情况出现快的矛盾。
  积极引导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对问题有独特的简介,对当今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很干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出具有时代感的命题跟学生一起探讨,对于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不要而避开不讲,这只能加重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但又十分自信自己观察思考能力的青年学生的矛盾心理,要善于把握住学生们普遍关心,但又找不到“合拍”答案的问题,并将这些巧妙地贯穿到教学中,及时给予解答。以避免由学生的好奇心容易制约理性分析的弱点而产生疑点积累,最后形成某种偏见。
  社会实践是从理论认知转化为理论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桥梁,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在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二是学校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一些社团、党团支部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充分他们的积极作用。最后就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参加暑假社会实践吊车活动等,把从书本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三)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加强教材建设,提高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师资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以学习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力引导广大学生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历史跨度较大,知识范围较广,加之学生所学专业也不同,要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讲好这门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采取专题讨论赛、社会实践、讲座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都进入研究探讨问题的“角色”。要适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或请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搞一些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践感。要进一步改革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重点突出思维及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探索符合现代网络特点的传播手段。
  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引起充分重视,既给予物质上的保障,同时也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师队伍的职业待遇和地位。同时,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信、真学、真用”。切实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身的力量感染、教育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