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取治

  [摘要] 从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C语言 高职 教学质量 精讲多练 考核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以下简称“C语言”)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熟练地掌握C语言对理解程序设计的理念和开发模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为后续《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作为计算机入门语言, C语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入学,对于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加之作为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 C语言与自然语言差异比较大,学生普遍觉得难学、学不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时间久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后续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所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C语言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下面就此问题提几点建议:
  
  1 认真研究专业需求和学生基础,制定好教学计划
  
  1.1 研究专业需求
  从软件专业知识体系来说, C语言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升本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从专升本的考试大纲来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理解面向过程语言的一些概念,掌握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方法;C语言的后续课程主要是《数据结构》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描述数据结构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主要用到C语言中的函数和结构体;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对于C语言课的要求,则侧重掌握程序设计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懂得C语言的书写规则,会写C语言程序。
  1.2 研究学生基础
  研究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也是制定教学计划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连续几年的大学扩招,不仅使进入本科院校学生的比例增加,也使通过复读高中再考进本科的几率加大,所以分数较高的学生进入了本科,分数中等的学生去复读了,可见高职院校的生源是有限的。以我院为例,学生的高考成绩一般都不是很高,而且很多学生英语成绩不好,这给C语言这门用西文符号描述的、抽象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英语底子不好,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减少理论环节,增加实践操作,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对于英语单词涉及较多的章节应增加课时量。
  1.3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上述两个因素,针对我院现行C语言教学计划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其一,选择结构和循环控制结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C语言的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很困难的,对于计算机原理知识还掌握不深的计算机语言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该章节的课时应该适量增加。在选择结构章节的讲解时应该安排复习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单分支if、双分支if…else以及多分支switch语句用2个学时介绍;if语句的嵌套以及分支结构应用实践也安排2学时。循环结构章节中,while和do - while语句安排2学时; for语句和break、continue语句安排2学时;循环的嵌套以及循环结构应用实践也安排2学时。其二,函数章节如果设置6个学时,作为讲授是够用的,但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C语言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完成数据操作,这里还需要加2个学时的实践。其三,结构体与共用体部分知识也是后续课程中应用比较多的, 8个学时用来学习其基本知识足够,但是要使学生掌握技巧并达到熟练应用,需要再增加2 个学时的实践。最好将结构体知识与函数相结合设置4个学时的综合实践课,可将《数据结构与算法》中部分数据操作内容用做实训素材,并渗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类”的概念。其四,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普遍存在即使课堂上能听明白,遇到实际问题也无从下手的状况。所以在课程学习后期需要安排适量的课程设计,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上,现行教学计划安排的C语言课程(每周2节理论+2节上机实验)是不够的,建议安排成2+4,即2节理论加4节上机实验。
  
  2 依据教学计划,尽量自编内容适当、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
  
  根据已定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选择适合高职教师和学生的教材,是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一本好的教材要系统性强、实例性强,老师授课能用,学生自学也能用。所以根据高职专业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是个不错的措施。关于使用自编教材,我院已经正在实施,效果不错。
  
  3 实践总结,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有了科学的教学计划,好的教材,还需要有适当可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对于C语言的教学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即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3.1 多样的理论教学
  C语言的语法规则枯燥、难记,概念抽象,算法较多,思维方法难于掌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一个吸引学生的案例是很重要的,尽量多使用一些和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分支和循环结构介绍完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让学生自己分析程序设计的过程,画出流程图,然后自己尝试用代码来实现。分组教学和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的综合运用,对于C语言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过程中对于每2~3个知识点设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进行探讨,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老师观察和协助。限定时间结束,由老师简单点评完成情况,并给做得好的同学记录平时成绩,老师讲解由任务引出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C语言环境中解决该问题的步骤,指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老师判断在授课之后是否设置练习,进入实践环节。
  3.2 渐进的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和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很难从自然语言转换到计算机语言思维,所以,就算理论听明白了,入手编程也很困难。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每次的实验内容。每次提前把实验内容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先回去思考,实验课的时候可以上机调试。根据实验的情况,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验的情况
  适当地调整授课安排,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让疑难积压到新章节中,导致学生对“程序设计”失去信心。
  
  4 积极探索,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采取何种考核方式将会影响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形成多样、灵活的考核方式。我院主要采用了两种考核方法,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阅读程序和编程能力以及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程序改错和调试程序的综合应用能力,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平时考评主要是考核学生出勤、听课情况和上机实验情况,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在平时考评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小的模块、游戏或小型系统,让学生分工完成,最后提交程序或者心得,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
  
  5 结语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C语言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面对高校扩大招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基础下降,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欠缺,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和总结,找到一条能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燕红,罗享江. C语言教学体会[ J ].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 19(2): 25-26.
  [2] 姜俊坡,张延飞.“本质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J ]. 科技广场, 2007, (10): 197-198.
  [3] 楼明珠.《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探讨[ J ]. 科技广场,2007, (10): 207-2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