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红英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价值取向 就业观念 诚信 感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传统的包分配制度也变成了双向选择。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来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能力的毕业生,毕业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用人单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职业观有什么变化呢?
   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极度 “关注个人”的就业观念,这种观念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求职择业中毁约跳槽不讲信用,人品缺失,个人诚信危机凸显。
   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诚信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企业减产倒闭,大批员工失业,学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我校就业办联系了浙江浦江人事局,通过他们带了一批企业到我校招了200多人,先到一线岗位锻炼,然后根据学生自身能力输送到各个岗位。结果一个月后大部分学生都走掉了,有的连招呼都不打,最后只剩下30来人,原因主要是学生很难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薪酬也不太高。
   另外,机材,电子,信息学院的毕业生每年都要分批到佳能去做顶岗实习,很多学生都很不适应,一是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另外公司实行刚性管理制度,上班时间要规规矩矩,不能交头接耳,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安排,而学生刚出校门,还未完成角色转变,对企业的管理理念都不了解,也不能理解,因此学生经常会跟企业管理人员发生冲突,摩擦不断。国有企业可能在管理上趋于人性化一点,在短时间内学生也能逐渐适应,而私营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在管理上,公司理念上对学生的刺激很大,超乎学生的想象,因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很多学生心里承受力不强,遇到挫折就马上退缩,大批学生有了放弃实习的想法。后来学校组织这些学生座谈,引导学生站在企业的立场去分析他们的管理模式,了解企业文化,慢慢地,学生的思想有了一些转变,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了,也慢慢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就业心理准备不足――就业依赖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存在依赖的思想,在就业中不愿承担责任,缺乏独立意识,没有个人独立的决策能力。今年毕业的语文教育专业的一个学生,写作能力很突出,曾在很多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省级作文大赛上获过一等奖。有家事业单位看中了这一点,准备聘用他,待遇优厚,试用期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转正后大概2500元以上,还有五金一险,希望马上跟他签合同,并告诉学生给他一上午的考虑时间,如果到时候还没给他们答复,他们就视为放弃了,他们会跟另外一个学生签约。这个学生有点动心了,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没有考虑好,最终丧失了这次绝佳的机会。后来他跟我讲了这件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当时他问了家里人和一些朋友,意见不一,我又问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他说这是他找的第一家单位,不想马上签约,总想着以后可能还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他。后来这学生又另外找了好几家单位,可是都不太如意,不是专业不太对口,就是待遇不好,这时候学生才后悔,知道自己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工作岗位不错,专业对口,而且待遇也很好,这件事情说明我们毕业生在就业时好高骛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也很模糊,当有好的工作机会时又犹豫不决。
   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现在处于择业转型期,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择业观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来自不同成长环境,家庭条件,各自在校表现的学生在择业时对不同因素的侧重:以薪酬待遇为主要选择条件;求安稳,没有闯劲;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追求热门职业等等。持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脱离自己的实际状况,对职业发展是很不利的,这样的学生即使如愿以偿,找到了高薪职业,可能也会因为自己不适合,或不感兴趣,或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痛苦万分。
   大学生要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呢?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坚持“做人”与“做事”同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学校举行的一系列招聘会上,总会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这是一些特别热衷于各种招聘会的学生,他们会到处递简历,然后等着面试通知,参加完一个企业的面试,接着又参加另一个公司的面试,面试合格了,也不急着签协议,他们会等着下一次招聘会,等着下一次面试,不甘心已经确定了的工作岗位,总以为后面会有更好的机会。即使已经签约了,甚至已经上班了,如果有了更好的机会,他们会马上毁约跳槽,我对2010 届我院毕业生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有过跳槽经历的学生达85%之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跳槽四,五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初次就业的薪资待遇不高,当然还有工作环境不理想,工作内容枯燥繁琐,经常加班等等多方面的原因。这就造成了毕业生频繁跳槽,用人单位不断招聘员工的恶性循环,其实这对毕业生本人,对企业都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毕业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浪费了很多时间,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不断招聘过程中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怀疑,认为他们做事能力强而做人品行缺乏。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这种负面评价也会对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带来困难。由此可见,我们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是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要让大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丢掉了诚信,任何人都不可能获得生活与事业的成功。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真正了解自我――离远一点看自己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90后,这批学生比较聪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也比较自我,在择业是好高骛远,期待轻松的职位,好的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环境等等,结果当然肯定是处处碰壁,这时候我们不妨冷静下来,站在远一点地方看看自己,站在社会的角度,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一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让用人单位付出这么高的代价来聘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不是就能胜任你所期盼的工作岗位,我想这时候,我们的大学生肯定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并调整就业观念,把大学生的架子先放下来,一切从头开始,虚心向别人学习,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这样我们才有了资本去挑选心仪的工作,并最终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获得成功。
   对待工作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很多人看来,工作就是一种谋生手段,我在工作中付出了劳动,付出了努力,单位就得付给我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这当然没错,不过这样就把工作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意义大大降低了,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这样就会让工作变得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因为缺乏经验,所从事的大都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工作内容单一繁琐,工资又低,也不太会处理同事之间关系,因此在工作中会产生厌倦感,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付出多而回报很少,于是会经常抱怨,我这么卖命却只有那么一点点工资,工作也会得消极,这样下去肯定很痛苦而且会丧失很多机会,与其抱怨还不如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这样我们才会用心地去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才会造就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关彤.职业顾问伴你同行[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袁岳 .职业选择的十大关系大学生.2005
  [4]大学生就业.201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70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