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一种美丽叫关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颖

  汶川大地震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新增的孤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究竟有多少孤儿有待收养?是否已被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将如何继续?
  初冬时节,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省民政厅、绵阳市民政局、安县民政局、安县茶坪乡等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安置点。
  救助热线被打爆
  “地震后没几天,我们的电话成了热线,接电话接到耳鸣,手也写麻了,上千人要求领养孤儿。”安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陆春华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地震灾区的关心,也很感动。”
  安县茶坪乡副乡长高银兵告诉记者,地震后打到乡上的电话非常多,还有朋友托他提供孤儿的信息。
  一个乡、一个县接到关心孤儿的电话尚且如此之多,四川省民政厅的孤儿救助热线更是被打爆了。5月14日,四川省民政厅开通孤儿救助热线,自此,开通的电话几乎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打到省民政厅的电话数以万计。
  除了电话,还有不少人从外地专程赶到四川省民政厅、各受灾县民政局,甚至乡镇去,想要领养孤儿。
  安县民政局救灾救济福利股股长郑荣介绍,地震后情形一片混乱,首先要救人,而不是把孩子送人,再说,跟父母失散的孩子究竟是不是孤儿还需要确认,而这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让社会各界及国内外知晓孤儿收养情况,省民政厅只得通过媒体向外界宣布孤儿收养尚需时日,到时会对外公布详细情况。
  
  “孤儿”数字不断变化
  
  汶川大地震的惨烈,使最初的孤儿数目一度骇人。从4000名至1000名到最近的532名,随着灾后秩序逐渐恢复,不少孩子陆续找到了失散的亲人,孤儿的数字明显下降。
  在安县民政局救灾救济福利股办公室,郑荣给记者看了两张A4纸的表格,一张是社会散居孤儿信息统计表,一张是省外安置孤儿信息统计表。
  这两张看似简单的表格,是安县民政局关于地震孤儿最新的统计数据。在此之前,这种统计表不计其数。
  地震后,安县民政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摸排与父母失散的孩子情况。对于震后没有与父母联系上的孩子,还不能叫孤儿,而震后这种“疑似”孤儿很多。后来,其中大部分陆续被自己的家长认领走了。
  于是,反映在统计表上的数字也在不断地减少。
  这种情况在北川、江油、平武等重灾县(市)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绵阳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福利科,记者看到了一张“因灾新增‘两孤一残’人员信息统计表”,表上显示,“三孤”人员总共597人,其中孤儿316人,孤老190人,孤残91人,这是10月16日的数据,也是绵阳市民政局最近上报给省民政厅的数据。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断变化数字的背后,是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艰辛劳动:在各安置点、在交通中断的多个乡村查找、核实这些孩子是否真的是孤儿……
  
  99%的亲属不愿放弃抚养权
  
  “88名14周岁以下的孤儿符合收养条件又有被收养意愿。”
  8月24日,四川省民政厅对外公布的这一数字,让众多关心孤儿情况的社会各界大吃一惊。
  对于经历了整个孤儿身份与优先收养确认工作的民政工作人员而言,这个看似过低的数字却在情理之中。
  记者在对省、市、县、乡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采访中,采访到的人无一例外地认为88这个数字很正常。
  整个北川有200多名孤儿,99%的亲属不愿放弃抚养权。
  安县30多个孤儿,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有意愿被收养,其中一个被意向中的养父母带到深圳上学去了,“但还没办收养手续。”安县民政局陆春华告诉记者。
  民政工作人员到基层登记情况时,发现一些孤儿家里只剩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困难,他们试图建议送养,无不被一口回绝。
  河南的一位中将和一位少将托人找到安县茶坪乡领导,想各领养一个孤儿,当去找孤儿的亲戚或爷爷奶奶谈时,老人们都眼泪汪汪地说:“谢谢好心人,但我们儿子媳妇没有了,不能把小孙子、小孙女也送给别人啊!”
  “想收养的这家人条件很好,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可能从此改变孩子的一生。”即便是这样的语言仍然打动不了老人们的心。
  北川县有位孤儿只有一个60多岁的爷爷,生活非常艰难,成都的一家人提出收养,老爷爷就是不肯将小孙女“送人”,最后,这家人提出助养,他还是不同意。
  “他是不是没弄清楚助养是什么意思?”记者问。
  “跟他讲得很清楚,他就是不同意。”绵阳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能一是怕麻烦别人,二是太担心失去孙女。”
  民政工作人员必须尊重这些老人的意愿。民政专家们也都认为,必须优先考虑亲缘和地缘的因素。
  6月初,民政部与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省“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亲属优先被重点提及,孤儿首先满足有监护能力亲属监护抚养的意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生活困难、抚养能力不足的,应当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确保孤儿尽可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成长。
  《收养法》还规定,收养必须征求10周岁以上被收养人的意愿。
  事实上,大多数年满10周岁的孤儿也不愿意接受一对全新的父母。采访中,记者得知安县一个11岁男孩目前在对口支援省山东复课,他拒绝了数个家庭的好意。绵竹一名10岁女孩则坚决不愿离开唯一在世的奶奶,尽管连老人也希望孙女“找个好归宿”。
  
  多种安置为孤儿撑起一片天
  
  针对很多地震孤儿亲属不愿放弃抚养权的情况,孤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生活困难、抚养能力不足的,政府将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
  安县目前有15个孤儿由亲属监护,除了国家给予的一些补助外,“成都一家企业有意给这些孤儿每月600元生活费,直至18岁。”陆春华告诉记者。
  除亲属监护、家庭收养以外,灾区民政部门还将采取家庭寄养、集中供养、学校寄宿、社会助养等多种办法来长期安置。目前,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口资助、助养孤儿的申请络绎不绝,各种捐建学校、儿童福利院的项目也在加紧实施。
  绵阳目前有10名地震孤儿被安置在梓潼儿童福利院,这10名孤儿都或多或少有残疾。
  “如果没人收养这10个孩子怎么办?”对于记者的提问,杨平作了这样的回答:“如果无人收养,他们的日常起居和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等年满18周岁,他们将被转到孤老院生活,直至终老。”
  
  链接:安置孤儿,领养不是第一选择 赵国秋
  
  领养孤儿的事情要谨慎再谨慎,领养不应该摆在安置孤儿的第一位。最好的办法是让孤儿亲属来收养,让孤儿对父母的感情有个延续,感觉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也可以随时祭奠爸爸妈妈,这将大大加快其灾后心理重建过程。这比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等,效果都要好。
  所以,应该动员各方面资源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与孤儿有血缘关系的人,甚至是远房亲戚:对他们的亲戚,要动用社会慈善资源。给予资助。
  其次,尽可能让小孩,尤其是12~14周岁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生活,这对他们发育和成长是最好的――这也是一个对父母感情延续的办法。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陌生的环境可以让孤儿忘记往事”,这是完全不对的。对全新环境。孤儿首先要面临一个适应性问题,同时又要面对失去父母的心理创伤,不利于他(她)的成长。
  另外,“爱心学校”也是很好的方式,同样境遇的孩子在一块学习生活,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4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