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十一五”规划数字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 莹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即将依法提请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为了帮助人大代表和广大读者对纲要草案的相关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本刊约请参与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的有关同志编写了下面这组文章。纲要的最终内容,应以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文本为准。
  主题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体现4个要求把握4个方面
  
  按照“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必须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推进又快又好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发展意识,抓住发展机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强化经济增长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推进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倡导和睦相处,健全民主法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改善民生,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农村城乡一体化
  
  主题词:顺应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新农村建设10大抓手:
  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强龙兴农”工程,农业10大科技专项,1500万亩标准农田、400个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1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一批环保型畜牧业养殖场和100万亩标准养殖塘建设;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中心镇培育工程;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农民健康工程;
  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职业教育、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万村文化阵地和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
  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浙江农网”、“百万农户农民信箱”等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农村综合改革。
  
  自主创新优化结构
  
  主题词: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走出一条互动互补、集聚集约、创新创优、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地区。
  
  着力整合提升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合力打造中高档纺织、品牌服装及皮革、电子信息及电气等10大产业集群以及20个左右国内重要的制造基地,培育100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1万家专业特色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提升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壮大提升6大优势服务业:
  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
  着力创建物流枢纽和物流配送中心,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推进金融创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
  打造文化、生态、海洋、商贸、休闲五大旅游品牌,做精做特旅游业;
  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及高技术文化企业和基地,积极扶持文化服务业;
  以改善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为重点,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培育发展4大新兴服务业:
  网络传输与增值并重、软件与系统集成并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
  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和现代教育体系,扶持发展科教服务业;
  推进市场化改革和规范化管理,培育发展中介服务业;
  围绕便民利民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发展城乡社区服务业。
  打造5个现代服务业高地:
  杭州、宁波、温州等11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
  宁波―舟山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长三角现代物流和国际航运枢纽;
  “数字浙江”及杭州国家级信息服务和软件基地;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现代商贸流通中心;
  杭州国际休闲旅游等十大旅游区。
  
  优化格局区域协调
  
  主题词: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使山区经济和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强化区域空间布局明确主体功能区划
  
  ●明确4大开发区域主体功能:
  优化开发区域。主要包括环杭州湾和温台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密集区,以及金衢丽地区开发强度较高的城区。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园区)、城市新兴工业功能区块,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发展区,金衢丽地区具有开发前景的低丘缓坡和河谷盆地。
  限制开发区域。主要包括森林覆盖地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是指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主要任务是依据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规定的任何开发活动。
  
  推进陆海联动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海洋经济强省建设4大目标和重点:
  经济总量。调整海洋捕养结构,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
  发展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兴海,重要海洋产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舟山大陆连岛、杭州湾大通道、洞头半岛等“三大对接工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体系。
  海洋生态环境。实施“310海洋环境工程”,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达到31%,主要河口、重点港湾、滨海旅游区等重要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基础设施要素保障
  
  主题词:着眼于适度超前,着力于综合提升,以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及其目标:
  水资源。“四水工程”建设,八大水系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防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海水淡化日处理规模超过20万吨工程。

  能源。水火核气并举、全省人均电力装机达到1个千瓦,加快推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综合交通。杭州地铁、沪杭、杭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沿海铁路大通道贯通,铁路建设和改造1500公里,电气化率达到75%,其中新增营运里程5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3500公里、准四级以上标准化公路通村率达到98%;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标箱,四级以上航道达到1000公里;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40万吨。
  信息化。建设“数字浙江”,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15%以上;全省城区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促进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三网融合。
  防灾减灾。提高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的防灾减灾能力,提高火灾、交通事故、化学污染、核辐射等重大公共事件应急避险能力。
  
  循环经济生态省建设
  
  主题词:全面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施循环经济发展10项重点项目: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企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示范工程;
  垃圾焚烧发电、废旧金属回收等废弃物处置与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机器设备翻新等再制造技术示范工程;
  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节水示范工程;
  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等节地示范工程;
  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生态湿地和海洋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到2010年,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40%,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确定4个市、10个县(市、区)、20余个工业园区(块状经济)和100余家企业作为工业循环经济首批试点,推动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和治理7项主要目标:
  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以上比例达60%;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比例达85%;
  设区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292天/年的比例达8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72%;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5%;
  废放射源收贮率达100%。
  
  社会事业文化大省
  
  主题词:发挥浙江人文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实施文明素质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全面建设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卫生强省和体育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8项工程
  文明素质工程;
  文化精品工程;
  文化研究工程;
  文化保护工程;
  文化产业促进工程;
  文化阵地工程;
  文化传播工程;
  文化人才工程。
  
  ●文化4个一批建设:
  ――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省、市两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县级、社区、农村三类基层文化设施;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文化旅游四类文化信息网络设施;文化演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化旅游、出版发行五类经营性文化设施。
  ――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
  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会展业、文体用品制造业七类优势文化产业;网络文化服务业、动漫业、广告业、体育服务业、文化经纪业五类新兴文化产业;文化演艺业、休闲娱乐业、艺术品经营业三类特色文化产业。
  ――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
  横店影视、杭州滨江两大高新文化产业区块;戏剧、工艺美术、金石书画三类传统艺术产业区块;现代传媒、文体用品制造、文化旅游、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文体用品专业市场五类优势文化产业区块。
  ――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
  若干大型综合性文化集团、专业性文化企业和外向型文化企业。
  
  突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4项重点任务:
  ――基础教育抓均衡
  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和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农村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建立素质导向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抓质量
  培育20个“重中之重”学科和200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25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争取若干所高校进入国内一流大学;办好高教园区,整合高等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抓结合
  建设80个与支柱产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15所全国和省级示范性高职学校、200所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60所中职学校。
  ――终身教育抓体系
  建设一批社区学院和农村成人文化学校;开展学习型社区、机关和企业创建活动。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人才培育和开发的10个载体:
  万名公务员公共管理培训工程;
  新世纪151人才工程;
  “钱江学者”计划;
  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非公经济组织人才工作推进工程;
  万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
  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全民健身
  
  ●卫生强省建设6大工程:
  
  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健康体检制度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建设工程。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以及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和报告“五大体系”。
  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科教兴卫工程。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科教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强院”工程。形成以三级特等、三级甲等医院为龙头,三级乙等、二级甲等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
  中医药攀登工程。加强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和谐社会平安浙江
  
  主题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民主政治、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加强社会管理四个着力点,建设“平安浙江”。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设“法治浙江”,加快形成民主完善、法制完备、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权利切实保障的法治社会。

  
  ●完善10大社会和谐促进机制:
  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机制;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
  基层民主自治机制;
  社会组织表达诉求与自律管理机制;
  公共安全监管与社会危机应急处置机制;
  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公正执法监督机制;
  法律服务和援助机制。
  
  对外开放经济国际化
  
  主题词: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拓展外贸“四个多元化”,加快推进资源、产品、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充分发挥外经贸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努力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开放型经济发展7个重点领域:
  培育若干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和生物医药出口基地,扶持软件、仪器仪表和微电子产品等高技术产品出口;
  扩大进口我省急需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引进一批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动漫产品、音像创作、中医药等传统文化服务产品等扩大出口;
  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导外资投向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扩容和水平提升;
  加快推进能源、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境外合作开发;
  促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体制改革职能转变
  
  主题词: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要求,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着力点,加快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以新一轮的改革促进浙江经济社会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发展。
  
  ●体制改革10项主要任务:
  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明确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和重点领域;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施财政预算和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高效规范、公正透明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国企国资改革。加快省级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的改制重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积极探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体制。
  规划体制改革。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统领作用,建立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综合协调管理。
  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与干部使用挂钩机制。
  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完善水权、排污权等交易制度;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发展资本、人才、劳动力、技术市场。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生产经营类、社会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优化重组;推进城乡公交、供气供热、供水排污等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化解乡镇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8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