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绘就新的蓝图 促进新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七师党委

  农七师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也令农七师广大干部职工欢欣鼓舞。
  
  明确“十二五”发展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在刚刚结束的农七师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交大会审议通过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农七师“十二五”规划发展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占兵团生产总值的12%。人均生产总值7.82万元,年均增长20%。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到新水平。大企业、大集团规模效应集中显现,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攀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资源利用率稳步上升,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较大转变。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以工业为主导的六大产业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农业三大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产品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两大基地建设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力争走在全兵团前列;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联接和推动一、二产业作用充分发挥,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21:56:23。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状况得到基本改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
  重点园区带动作用凸显。乌苏红山工业园区和五五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形成引领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天北新区工业园区集聚、孵化、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建成北疆乃至全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轻工业、物流业示范区。
  职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职工群众衣食住行用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普遍享有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贫困团场实现基本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4%。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体系、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水域水质达标率、垦区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维稳戍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维稳戍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民兵训练基地。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各级应急、处突、反恐、维稳能力显著增强。民兵比例特别是应急民兵比例逐步提高,尽快实现每个团场至少有1个应急连,每个企事业单位至少有1支应急分队的目标。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和增进各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加突出。
  
  以对口援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
  
  今年是对口援疆全面启动之年,按照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的原则,认真落实与江苏省及淮安市确定的援助规划和合作意向,以对口援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为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职工群众,农七师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继续抓好廉租住房建设、通营连公路建设、连队卫生室建设、法律援助建设、连队综合活动室建设、人饮改水工程、团场养老机构和幼儿园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等十件实事,全面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继续高度关注困难群体,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着力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全师职工的凝聚力。
  加快推进以129团区域为中心的拟建市工作,重点支持123团、124团、125团、137团城镇化建设实现率先突破。从今年起,每年建设1个示范团场、1个至2个重点团场,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确定今年对口援建项目10个,总投资5.1亿元,当年安排援建资金1亿元。10个对口援建项目是,在123团车排子镇、124团高泉镇、125团柳沟镇和129团五五新镇(拟建市)分别援建1个淮安小区,援建廉租房3000套,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实施129团、137团小城镇及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整治项目。启动新建1.5平方公里五五工业园区项目。援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周转房。新建10个社区及重点连队党群活动中心项目。131团万头核心奶牛养殖项目。137团蔬菜交易市场项目。贫困母亲致富项目。干部人才培训及双向交流项目。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按照科学实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抗震节能、20年不落后的总体要求。在年内完成4698户保隆性住房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4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