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沃野焕发新生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泉

  落实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团场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机制。……要正确处理好团场和职工家庭的经营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摘自聂卫国同志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职工减负增收为主题,按照“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农资集中采供、产品订单收购”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在总结完善中加大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执行力度,加快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和“三大基地”建设。
  
  土地承包经营,让职工吃上了“定心丸”
  
  为进一步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行为,师、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若干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土地承包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经济责任制办法。
  农一师、阿拉尔市政研室主任汪天仁说,通过深化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政策,师、市党委明确了自用地、责任田和经营地的基本政策,制订了责任田和经营地的上缴利费标准、上缴方式和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土地等级和类别,对因客观原因或遭受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当年收入偏低或亏损的责任田承包职工,严格执行收补两条线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承包行为,确保了全师土地承包经营的顺利进行。
  政策是先导,好的政策调动了团场的积极性。
  农一师3团在执行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时,建立和完善了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机制,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一票到户”得到落实,初步实现了职工负担只降不升的目标。在与2496名职工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落实职工自用地,鼓励和扶持职工大力发展自营经济;对3.2万亩果林、64座泵房和畜群、养殖场,采取租赁、买断、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全部作价交由职工经营管理。
  “职工土地长期固定承包了,到退休之前种地都有了保障。有了这样的好政策,职工种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说起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政策,阿拉尔农场十一连职工罗永平不住地夸赞。
  “土地固定承包了,职工就像吃上了‘定心丸’。”8团7连职工白改英这样说,“今年初,我们就积极交纳生产资料自理金,交了钱种地就得上心。”今年3月初,白改英向团里交纳了6万元的生产资料自理金。
  白改英说,原先种地,地里长杂革职工都懒得管。现在要是发现地里有杂草,哪怕只有几棵也要拔掉。
  如今农一师已经改变“团场出钱,职工种地负盈不负亏”的承包局面。今年,全师共收取生产资料自理费78700.05万元,平均亩交纳自理金534.64元,全师生产资料费自理率达96.07%。
  对除奶牛外的公有牲畜、农机具、大棚、喷滴灌泵房等100%作价归户,林权改革也有新的突破。师、市对20.14万亩果林进行了分类,通过买断、租赁、承包等方式对产权进行明晰和合理更新;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生态林产权进行合理更新;对已到采伐年限的用材林,严格采伐审批手续,采伐后必须及时补栽,不能改变林地用途。
  师、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向非公有制为主体的转变。
  
  连务公开,让职工随时掌握成本支出
  
  “地膜每公斤13.8元,用量432公斤,金额5961.6元;滴灌带每米0.2元,用量5.8万米,金额1.16万元……”
  笔者在农一师10团4连看到,几名连队职工正在连队承包户上半年生产成本明细表前,查看自己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费用支出。
  连长洪克城说:“针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近两年,连队在每个生产周期,都要公布职工生产成本明细账,职工随时都可以查看自己成本支出情况。”
  让职工随时掌握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是10团近两年转变行政职能的一个具体做法。农一师在所辖农牧团场推行团务、连务公开,职工对团场、连队重大事项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初步得到体现。
  机关和干部职能的转变,使师、团机关和连队干部把工作重点转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师机关各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培训人才、传递信息、引进技术等工作中,各团场干部职能由管理指令型向服务指导型转变。生产资料费用全额自理、坚决撤销农产品卡点、完善订单收购政策等已逐步落实到位,连队干部按照职工意愿为职工服务,资金借贷、棉花品种选择、生产技术服务等关键生产环节,连队干部都为职工想在前、做在前。
  1团1连职工刘子芳说,好政策是引导职工致富的桥梁,只要勤奋肯干,学用科技,我们职工的日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原有机车的作业质量与速度已相对落后,今年,13团把明晰机车产权作为工作切入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购买大马力机车。职工自费一次性缴费40%,优惠机车总价值20%,其余部分5年付清。全团共更新大马力机车14辆、各种农机具103台,在今年的春耕春播中,这批新农机发挥了农业生产主力军的作用。“我投资,我有产权,我受益”已成为该团广大农机工人的共识。
  
  农资集中采供,给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师、市专门制定了《农资集中采供管理办法》,按照“集中采供、公开透明、一票到户、统分结合”的原则,对农资采供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农资集中采供的项目、方式和程序,加大了对农资采供各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形成了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农资采供的透明度,确保农资市场有序、规范、高效动作,大大减少了流通成本,农资价格较当地市场价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农资售后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实行农资集中采供后,农一师、阿拉尔市采取“统购分销”“联销配送”模式,由师物资集团集中采购、库存、供应全师主要农用物资,并实行“一票到户”制,减少了农资供应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减轻了职工负担。
  10团职工杨亚林告诉笔者:“师集中供应的地膜、种子价格要比市场上低得多。比如地膜集中采购每公斤13.5元,而市场上的地膜在春耕春播期间每公斤卖到了18元甚至20元,相差五六元,而且集中供应的农资质量也有保证,我承包了40亩地,仅农资就节约了近千元。”
  农一师各团场为加强农资集中采供工作,全都成立了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农资集中采供领导小组,健全了农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大宗农资全部从师农资公司进货,按进价供应给职工,为全师职工节约农资成本支出近3000万元。
  
  产品订单收购,使职工既省心又赚钱
  
  近年来,师、市坚持对大宗农产品实行订单收购,由团场与承包职工签订订单合同,加大了对大宗农产品实行订单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杜绝超标扣除水杂和压级压价现象。订单价根据近三年平均市场价格状况,由团场与职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并在承包经营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年终市场价高于订单价,差价部分团场与农工按照4:6进行分成;市场价低于订单价,差价部分由团场与农工按照6:4承担亏损。
  目前,师、市初步形成了团场与职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在产品管理上,师、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撤卡后团场订单产品的有效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品管理。
  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要求团场做到“十个必须”,一是土地必须长期固定;二是利费3年至5年必须不变或固定不变;三是生产资料必须自理,并实行租赁承包;四是必须允许团场自主销售粮食、棉花等大宗农副产品;五是棉花兑现价格必须与市场基本接轨;六是必须消化职工历史挂账;七是团场承包的棉花必须自己采摘、自主交售、核算到户;八是团场棉花轧花厂必须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九是必须强化团场内部管理,减轻职工负担;十是必须有一个善于改革、团结一致、真心为民的党委班子,确保“卡子撤得掉、产品管得住”。
  在贯彻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征程上,农一师、阿拉尔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师、市党委将把贯彻落实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以建立和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和机制为载体,朝着在兵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5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