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雅锦绣红花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青箐

  在名城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子尹路上,有一幢举世闻名的小楼,它就是遵义会议会址。
  1934年的冬天,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途经遵义,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工农红军从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2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花岗一带重创敌军,取得遵义战役的胜利。谱写了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红花岗区由此成为革命转折之地、好运之城。
  红花岗是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中心城区。春秋战国时期属鳖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鳖县,唐贞观13年(639)改名播州。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后改名“遵义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设市。1997年撤市设区,原县级遵义市以山名为区名,改为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拥有遵义会议会址为主的长征文化纪念体系,是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坐落于凤凰山麓小龙山上的遵义烈士陵园,和城内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街以及毛泽东等人在遵义期间的住所等18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革命遗址连为一体,构成了遵义历史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旅游观光者青睐的乐土。
  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不远处,湘江河逶迤而过。《遵义府志》载:湘江,在城东,亦曰穆家川。源出龙岩山麓……经回五百里入乌江。历史的湘江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而今的湘江却是红花岗人相依相伴的亲密朋友。人们常把遵义的湘江与湖南的湘江联系在一起,说湖南的湘江养育了毛泽东,遵义的湘江托起了毛泽东。于是乎,湘江便盛满了幸福吉祥之水,永远流淌着不老的传说。
  红花岗是长征转折之地。如果说30年代的红军长征,是用枪杆子改写了中国的命运,那么40年代的浙江大学举校西迁遵义,就是用笔杆子赢得了“东方剑桥”的声誉——浙江大学在遵义办学长达7年之久,以校长竺可桢教授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培养了李政道等一大批优秀杰出的人才,是浙江大学取得科研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时过境迁,红花岗人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文化盛事,在连接新城老城的湘江之上,修建了以竺可桢命名的“可桢大桥”。
  红花岗还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金鼎古刹和湘山寺的晨钟暮鼓敲奏出生命的详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佛学文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到这里,寻觅心灵的安宁;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的墓葬,修建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1),占地64平方米,其规模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宋墓中居首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者系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地情编研科科长 责任编辑/李 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238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