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喻认知与词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军艳

  [提要]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探讨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重视基本词汇,帮助学生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并加强目的语文化内涵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Lakoff, G.and Johnson,1980:3)由此可知,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认知现象。
  词汇的词义变化复杂,几乎没规律可遵循,因此词汇学习成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观,隐喻存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它的本质是借助人们已知的的始源域去体会陌生的目标域,隐喻就在这两个认知域之间概念的映射中发生,而获得词汇的概念意义就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研究表明,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无处不在,70%的英语词义是隐喻或源自隐喻。因此要改善外语词汇教学效果,把隐喻认知理论渗入到教学中是必要的。
  一、隐喻认知在词汇习得中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很多学习者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在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上,但死记硬背等传统方法使他们对词汇的记忆理解缺乏具体感,达不到语言的使用和交流功能。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词汇的多义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只要学习者掌握了这些规律和例句,记忆多义词的各种用法这个困扰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就能输出词汇。Ullmann指出:“Metaphor is the main justifieafion of word generation,it is a mechanism for the expression and it i8 the souree of synonymous and multi-meaning which flus the blank ofvocabulary”(ullmann,1962:140—144)。这表明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要注重隐喻,它是同义词、多义词的重要来源,掌握了词汇隐喻就提高了学习词汇的效率。
  二、隐喻认知与词汇教学
  陆全和贾启鸿指出:“Maelennan也同样认为:掌握常用的隐喻模式可以简化词汇的习得过程;Lazar等指出:鼓励学生把词汇按一定的隐喻模式归类,有助于提高扩大词汇量的技能。”(陆全,贾启鸿,2002)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能帮助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目标语的文化内涵,认识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关系,在已知词汇及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由一及二地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理,有方向性地建构隐喻联想模式,掌握词汇语义的内在规则和联系,从而使学习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一)基本词汇优先,扩大基本词汇量
  受隐喻思维影响,当新的事物或现象出现时,人们无法用全新的词汇描述这一切的时候,通常会从已有其他领域的词汇来临时替代相同形状或同种功能的词汇。(Thomborrow&Ware-ing,2000:111)这就出现了隐喻思维,大部分其他领域的新词是通过隐喻认知功能从基本词汇中衍生来的,因而重视基本范畴事物的词汇是英语词汇习得中重中之重。将隐喻性词汇结合句子或段落展开分析,比较已知事物与陌生事物的相似点,根据个人的经历和经验去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产生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构建隐喻联想模式能增强单词记忆效果,比如crane(鹤)腿长、脖子长,形状和起重机很相似。mouse(老鼠)多是灰色或黑色,活动时拖着尾巴到处窜,“鼠标”在桌面上来回跑动酷似老鼠。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英语中许多词都通过隐喻在核心意义基础上产生多层词义。隐喻认知发展规律表明掌握基本词汇使学生理解中心义项和通过其隐喻发展产生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提高他们从上下文推测具体意义的能力。
  (二)借用隐喻,建构联想模式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很普遍的。学生对多义词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英语水平。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Lakoff,G.and Johnson,1980:237)。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每个词的词源,我们都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I-lester,1967:215)。诸如the armor a chair,foot of the mountain,head of a bed,face of a watch,face of a building,back of achair,back of a horse,mouth of a tunnel等短语中的斜体词语均体现了人体名词从人体域向物体域的词义引申,属于隐喻。目前,多数英语教师不了解词汇理论,词汇教学很少从认知角度考虑构建学生的词义网络,忽视其内涵意义和隐喻意义,致使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只能运用一些枯燥的词汇。龚玉苗曾讨论过教师要提高外语学习者的隐喻意识,及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觉察程度和敏感程度(龚玉苗,2006)。由于隐喻联想的“发散性,跳跃性”特点,它使词汇教学变得有趣,教师若能坚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文化内涵,加深对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理解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思维方式,它还蕴涵了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系统的文化内涵。尽管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相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隐喻表达方式大量存在于各种文化中,文化共性的存在能帮助学生理解隐喻。例如中西文化中人们均承认狐狸生性狡猾,用蜜蜂比喻辛勤、忙碌,用鸽子比喻和平。还有很多成语在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等同的表达,如“gives someone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鱼,乘人之危)、“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等。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各民族在各方面的差异造成语言的概念系统不尽相同。隐喻作为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意识和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英汉语言在隐喻表达上的不同比比皆是。比如我国人民就将“猫头鹰”看作一种不祥之物,但在英语中“owl”(猫头鹰)象征着智慧,有“as wise as an owl”。在我国文化中“孔雀”是吉祥的象征,孔雀开屏是件大吉大利的事,而在英语中“peacock”通常含有骄傲炫耀洋洋得意的负面喻义,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由此看来,许多英汉对应词汇的隐喻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有时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含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可能就是禁忌。所以教师应利用课外阅读和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习语典故来引导学生意识地学习词汇内涵意义,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隐喻思维能力,自觉比较词语不同的文化内涵,掌握词的字面意思,达到准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286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