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我同舟,天人共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冰华

  今年7月25日,83岁高龄、中国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和环保作家唐锡阳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他的“雪山寻梦”之旅。他的目的地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和维西县境内的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这里是中国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平均海拔4000米,长冬无夏,境内遍布高山、河流、峡谷与冰川冻土。这里海拔高,山路险,高山反应比较厉害,对年轻游客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来说,更需要强烈的愿望和坚强的意志。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着这位老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走进大山深处?
  见到唐锡阳先生那天,他刚刚从白马雪山回来不久。老先生精神矍铄,看不出一丝疲惫之色。在中国环保界,唐老有着极高的地位。唐老早年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浑身上下散发着儒者之风;言谈平和,举止雍容。每当谈及环保问题,他深邃的目光变得无比犀利,他的话语虽然声音不高却坚定无比。这个见证了中国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重视到写进国策的老人,环保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也为之奋斗了几十年。
  18年前的梦想与信念
  唐锡阳先生经常说:“环保是一场看不到胜利的战斗,越艰难越需要战斗。环保需要人类付出代价,总得有人为此付出代价。我想,我们也做不了太多的事,但至少可以多多少少帮助一些人,摆正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1995年11月25日,唐锡阳先生接到了一位云南读者熊建华的来信,转述了他专门拍摄野生动物的朋友奚志农的一个重要信息,云南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准备砍伐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林中还栖息着200多只滇金丝猴。这个信息震惊了唐老,他刚刚访问了7个国家,特别是在欧洲的几个国家,一片原始森林都没有看到。我们的一个小县就要砍伐100平方公里,而且滇金丝猴是十分珍稀的动物。他立即和奚志农电话联系,帮助奚志农给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写了封信,信中严厉而恳切地写道:“100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林和一类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这不是一个小事呀!人啊人啊,难道就如此残忍,如此自私,如此短视!这片原始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没有毁坏,为什么一定要毁坏在我们的手里?我这不是责备德钦县的政府和人民,这是全人类的责任。要解决经济困窘,要脱贫致富,光靠他们自己是有困难,确实需要地、省、中央甚至国际社会的援助,以及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支援。这个援助,也不一定是给钱。只要我们态度积极,办事认真,办法和政策还是会有的。我不相信只有‘木头财政’此路一条,吃完这片林子,就剩下一个保护区了,是不是又要吃这个保护区?吃完这个保护区,还吃什么呢?难道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既不讲天理良心,也不顾子孙后代,什么仁义道德、生态伦理,全不要了。我想谁也无法对这种心态承担责任,但谁也不能寻找借口逃避责任。在这严峻的现实面前,或者当机立断,或者遗憾千秋。”宋健同志当即写了批示,要求当时的林业部立即依法处理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唐老和他的美籍妻子马霞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环保组织——绿色营,前往德钦县进行调查。
  7月25日刚好是绿色营离开北京的日子,马霞因癌症离开了人世,她在弥留之际,还坚决要求丈夫随营出征,并在开营式上留下了一个动人的录音讲话。这个悲壮的传奇故事从那天开始,唐锡阳带着妻子的遗愿率领着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营”的成员,踏上了去往白马雪山保护滇金丝猴之路。这一天,对于唐老来说,意义重大。他失去了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爱人,他也迈出了中国民间有组织的环保行动的第一步。
  在宋健和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环保界、科学界、媒体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绿色营取得了很大成功——当地政府和人民看到了原始林保留下来给当地带来旅游和其他经济效益的好处:滇金丝猴保留了下来,游客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周边的香格里拉也出了名,给当地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通过一次民间环保活动,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不靠砍伐森林,依然可以带来地方收入,这也为长久保护中国的动植物物种作了一个范例。而同时民间环保组织“绿色营”也经受了锻炼,找到了大学生参与环保的一种模式。时至今日,绿色营已从“星星之火”遍布全国,被称为环保“西点军校”。
  18年后雪山寻梦
  ——与滇金丝猴的亲密接触
  如今,滇金丝猴已经从当年的200多只发展成了近2000只。中国人已经知道了这个“红唇一族”的珍贵物种对我们的意义。当绿色营第一届学员张旭光给唐老打电话,提议一起去白马雪山考察现在的滇金丝猴保护状况时,唐老心动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在几天内作好了出发的准备。83岁的老人,要去圆他的梦!
  唐锡阳先生说,“当年我们绿色营带着帐篷和压缩饼干,在这个地区考察了整整一个月,却一只滇金丝猴也没有看到。18年以后我们重返白马雪山,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想看到野外的滇金丝猴。
  唐老说:“我们一行5人选择在7月25日出发,因为18年前的这天,正是绿色营从北京出发的日子,也是马霞辞世、以生命壮行的日子。尽管道路难行、条件恶劣,但是我非常兴奋!高原反应我早就忘记了。我们的汽车行进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中间夹着的白马雪山,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而在澜沧江的西侧,是著名的梅里雪山。” 每天要坐几百公里的车,要爬山,要骑马,要适应高原反应,对一个83岁的老人来说,实在太疲惫了,甚至感到超负荷。同行的张旭光先生说:“路上我们走一条很长的栈道,在3000多米高的群山中,高原反应很厉害,唐老始终走在我们的前面,唐老的意志力与精神让我们无比钦佩。”唐老说,“人是有潜力的,精诚到处,金石为开。超越自我、超越人生、超越价值还是可能的。这个过程是痛苦与磨炼,也是喜悦、收获与自豪。”
  唐老说:“到了保护区,我就像回到了家。”让唐老兴奋不已的是,这一次见到了他一直关心的滇金丝猴。不仅见到了它们可爱的身影,更与它们进行了亲密接触。如今的滇金丝猴种群扩大,对人类也不再害怕。有一次唐老正坐在树下休息,一只公金丝猴从他背后跳上树去,吓了唐老一跳,看到是这个可爱的生灵,唐老从内心感到了欣慰。亲眼见证了他多年为之努力和保护的物种,见证了“绿色营”在保护滇金丝猴这件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在保护区,唐老与新老朋友聚集一堂,唐老谈起了这些年来滇金丝猴的保护之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保护进行了探讨。滇金丝猴保护区的成绩得之不易,未来如何持续发展,如何让这片珍贵的原始森林永远保存下来,都是让唐老忧心的地方。几经思考与讨论,唐老提议,应该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一座滇金丝猴博物馆。
  唐老说:“目前来保护区的游客都是自驾车的人,看看也就走了,并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只是单纯地觉得看到了滇金丝猴很高兴。我希望建立博物馆,能够让游人通过游览观看滇金丝猴,了解动物知识、环保知识、生态知识,更多地去思考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而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什么关系。要通过记录保护滇金丝猴之路的传奇经历,让更多的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起来,看到环保工作带来的成绩,激发大家对环保的热情。同时也为后人留下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和谐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面教材,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这位耄耋老者在大学生环保圈里,被誉为精神领袖。他的足迹遍及中国的自然保护区。1998至1999年间,唐锡阳与夫人马霞用了7个月时间绕地球一周,探访了许多国家的自然保护区,带回了300多公斤的材料,这成就了他的第二本书《环球绿色行》。这是中国环保的启蒙读物,很多人从这本书开始认识环保。 6年后,唐锡阳把对中国环保问题的反思写成了《错错错》,他用陆游一句诗来概括人类发展历程犯下的大错。那一年,75岁高龄的唐锡阳开始全国巡回讲座——17个城市、130多场演讲。“如果按每场平均240人计算,我的听众有3万多人。把历年加起来,做个夸张的比喻,孔子有弟子三千,我有听众10万。”而如今,这位一生经历坎坷的传奇老人依然心系中国的环保事业,他希望能在晚年看到滇金丝猴博物馆的建立,希望中国的环保事业继续长久地发展下去。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466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