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类招生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晶 喻晓玲 杨宝仁

  摘要:“大类招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等学校对精英人才的诉求。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试点,推行“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开放实践”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大类招生的内涵、背景、实践过程及成效等方面着手探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大类招生 经管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塔里木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25
  1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背景
  1.1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内涵
  经管类专业按照国家一级或二级学科进行招生,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后期根据学生意愿、成绩、社会需求等情况进行专业分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尤其要注意“平台教育”的广度和“模块教育”的深度。
  1.2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背景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这是改革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1]。2011年中国高校在学人数3167万,毛入学率26.9%,规模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突破40%。中国的大类招生教学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985工程”和“211工程”等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首先开始了“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率先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根本改变。
  2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开放实践”培养模式的改革涉及到从招生到就业的全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塔里木大学在2011夏季招生时已经开始按照经管大类进行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目前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6个汉本专业,三年招生人数共计1095人,以学科大类统一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内容,经管类专业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三个层次不同但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构成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任意选修课程模块构成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从2013年3月开始,第一批大类招生的经管类学生进入第4学期的学习,按照一、二、三学期综合成绩排名,双向选择,择优分配,进行专业分流。专业班规模最低人数标准25人,最高人数标准40人,不足人数专业按照录取原则调整,分流时间定于第三学期10-12月间进行,各教研室组织进行专业计划、宣传、介绍、指导工作,学生办公室及导师做好指导,组织填报《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分流申请表》,最后由学院、系进行分配公示。
  按照“开放实践”的要求,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诸如加强实验室建设、开展技能培训、第二课堂活动等。
  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顺利实施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经配套推行的教学管理方式包括学分制、导师制和选修制等,此外还构建了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正负效应分析
  自2011年7月至今,塔里木大学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已经推行了2年,当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此我们通过对参与此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相应调查,对此次改革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第一意向专业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66%,了解程度一般的占6%,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不到30%,说明学生对选专业的了解程度明显提升,专业意向也不再过多的倾向于某一两个专业,专业分流时更加理性和均衡。
  经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经济与管理学院大类培养模式比较了解或一般,相对于“专业招生、专业培养”的传统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受学生青睐。34%的人认为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基础更扎实,有利于培养通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24%的人认为增大了录取率且有助于缓解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31%的人认为有利于在专业分流中掌握主动权,20%人认为增加了解专业的机会,找到兴趣所在。
  在专业分流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般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组成的班级和寝室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分流后学生以往的人际关系、成绩档案面临重整,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学生管理的连续性都面临考验,辅导员制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这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心理引导、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等方面需要做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4 结束语
  经济与管理学院提出的“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开放实践”的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招生方式、教学计划、专业分流、学籍管理、毕业生就业、学生教育、院系机构调整和配套管理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内容,有些环节比较容易实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如“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而有些环节则较难实施,甚至成效并不明显,如后期的专业分流如何实现各专业之间合理的结构性分布,教学课程的合理衔接等。
  参考文献:
  [1]万爱莲.我国高校大类招生政策的背景、趋势与应注意问题[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93-94.
  [2]李斌,罗赣红.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5):11-16.
  [3]田昊,谢昆青,林思聪等.北京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大类招生的实践与反思[J].高等理科教育,2011,(6):35-43.
  作者简介:王晶(1982-),女,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喻晓玲(1963-),女,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杨宝仁(1981-),男,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989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