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声乐作品中的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楠楠

  俗话说“戏无女角不好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的故事,如果没有美女这个主线构筑,也许就不会使得那么多人难以忘怀了。美女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至今描写四大美女的音乐作品也是数不胜数,而四大美女的故事也正是通过这些音乐作品传入千家万户,流传至今。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为什么只选出了四大美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一种说法是权力选美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牺牲说。持前者观点的人士认为四大美女是美丽与权力综合的产物,身在男权社会中,为男人的政治做出了牺牲,所以被颁以四大美女的称号。可要说权力能推出美人,那么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入选,中国历史上的女人有谁比则天女皇更有权力?按这样排序,四大美女中武则天应该排第一才对!显然这种说法没有合理之处。另一种说法的人们认为四大美女身上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牺牲精神,当之无愧的授予四大美女的头衔。可要说到牺牲,昭君和番的历史意义并不比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更深远。何况文成公主的美貌,也不一定比昭君差,从社会地位到历史作用都不可低估,为什么她没有入选?
  由此可知,四大美女不是权力说和牺牲说这两种因素所能推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入选四大美女首先是因为她们都是心理战高手,不像大家闺秀那般羞涩,也不是小家碧玉那般不够大气,她们懂得在合适的时刻把握合适的时机展现合适的自己。她们不仅让自己人美,还要让历史美!其次是她们都识大体、有追求,让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她们的身上都轰轰烈烈的聚集了各种兴衰成败、浪漫悲情,这种气质和气魄是无人能比的。最后,笔者认为是她们都没有干预朝政,而是帮助当政者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为人所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可以说四大美女的“美”是帝王们用灵魂的“丑”勾兑出来的,她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她们的美都是散发着独特魅力的。
  人尽皆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尽管容貌今人谁也没见过,但关于她们的故事与美貌的描写可谓是车载斗量,世人百看不厌,百说不烦。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称的四个美人,她们不光在历史上扬名千古,也给了音乐家们无限的创作源泉。
  一、牺牲自我的女人——西施
  1、西施生平
  西施,原名施夷光,是春秋末期的绝色美女,她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苎萝村西村。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的宠妃,旨在消磨夫差的意志,消耗他的体力,分散他的精力。在吴国期间,西施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到了掩护作用。吴国最终被勾践所灭,这其中西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王宇,历史的胭脂痕迹[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99-104,)如果不是因为西施参与了越国灭吴的活动并有重大贡献,那么,虽然她仍旧美丽,但也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浣纱女,在历史上也不可能留下什么印迹。西施这种为了自己国家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也使得这样一个弱女子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历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的美,并不仅仅是她的相貌,而是她的心灵。西施的这种牺牲自我的爱国情操广为人知,音乐家也根据此题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2、与西施有关的音乐作品:
  京剧《西施》;
  越剧《西施归越》;
  滇剧《西施梦》;
  昆曲《西施》;
  歌曲《西施浣纱》(钱建隆词,颂今曲);
  大型二胡协奏曲《情殇》;
  第四扬琴叙事曲《西施泪》;
  古筝协奏曲《西施》(王正平作曲);
  二胡与乐队《千古西施》(史志有作曲);
  音乐剧《西施》(张广天作曲);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雷蕾作曲);
  五幕历史剧《胆剑篇》(著名剧作家曹禺和梅阡、于是之合作)等。
  3、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中西施的形象
  作为四大美女中排行第一的西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描述她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大剧院开山之作,原创浪漫主义大歌剧《西施》。此部歌剧不仅汇集了当今国内最顶尖的主创力量,演出阵容同样群星云集。
  歌剧《西施》是一部巧妙的将西洋歌剧形式与中国传统故事融合在一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的歌剧形式,剧中音乐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将宫商角徵羽的五声调式与钟、磬、萧等中国民族乐器遥相呼应,触动人心,赋予了全剧更加独特的韵律。配器中民族乐器的加入让音乐充满了深沉的古意,使得该剧更加唯美浪漫,犹如一卷美轮美奂的中国画,营造出水墨意境与气质,将金碧辉煌的吴国宫殿、宛若仙境的浣纱江畔、气势磅礴的金戈铁马等场景铺陈在观众眼前,意境悠远,韵味十足。剧情内容体现了西施的牺牲自我的高尚品德。
  作曲家雷蕾谱写的音乐呈现出清新、细腻、唯美、流畅的质感,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剧中的咏叹调。越王勾践的《影子之歌》《风吹的草籽》、越女郑旦的《梦一样美妙的生活》、以及西施的《绸缪》《春天的鲜花开满伤痛的祖国》《请你用手指向越国》都颇为动听。西施的咏叹调《绸缪》让人印象深刻,这首自《春江花月夜》改编而来的咏叹独具中国韵味,作为西施最重要的一首咏叹调,它在剧中反复出现:在满目苍翠的浣纱江畔,西施为姐妹们深情唱起了《绸缪》;在觥筹交错的吴国宫殿,思乡心切的西施再次唱起了《绸缪》;当亲爱的妹妹郑旦被残忍杀害,肝肠寸断的西施的耳畔又响起了这熟悉的旋律。《绸缪》代表了西施心底最宁静的渴望。西施的扮演者张立萍唱出最后一幕中《请你用手指向越国》,立即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将整场气氛推向高潮,全场沉浸在为西施感到惋惜的悲情中。戴玉强扮演的越王勾践,也将《影子之歌》演绎很到位,一个呼之欲出的“复仇战神”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郑旦的扮演者吴碧霞同样是鲜活可人,《梦一样美妙的生活》中活泼灵巧的花腔炫技将郑旦内心的喜悦刻画得入木三分。
  西施扮演者沈娜说对西施的定位用六个字就是:“小女人、大情怀!”,西施是一种淡淡的清香,给我们很大的感动!纪连海先生也在评价西施时说道:“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争霸战争中最出色的卧底,没有她,吴越的故事就不再是浪漫的传奇。”(纪连海,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可以说是对西施一生的功过总结。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开幕大戏、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用西洋歌剧的形式全新演绎关于西施的古老传说,与观众一同追溯古老传说,唱响令人心碎的美人挽歌,令我们重新认识、了解西施,很好的展现出这个为国牺牲、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女性形象。   二、深明大义的女人——王昭君
  1、王昭君生平
  王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兴山县)人,汉元帝时被入选进宫。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来朝求和亲,她自告奋勇请嫁匈奴。《后汉书》里有:“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短短几句述说了她举座皆惊的容颜。昭君出塞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她的出塞对汉朝和匈奴的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若说美人皆倾国倾城,那么昭君却是一个安邦定国的美女。她能够深明大义,为了国家利益而摒弃个人的荣辱,从而使得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近半个世纪。(王宇,历史的胭脂痕迹[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292-298,)
  有人赞美王昭君:“弹一声琵琶,迎着萧瑟西风远去。抖一抖黄沙,拂去世俗伦理。你的明眸,惊落飞天的大雁。小小女子,以身许国,只为江山社稷。阳关路漫漫,你走了六十余载,和亲的佳话因你的出塞而传遍天下。”(纪连海,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122,)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后将近60多年的和平,带去了中原的先进文明,增强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民族团结,也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音乐等创作所广泛采用的题材。
  2、与王昭君有关的音乐作品:
  京剧《大漠昭君》;
  汉剧《王昭君》;
  秦腔《昭君出塞》;
  潮剧《王昭君》;
  粤剧《昭君出塞》;
  粤曲《貂蝉与吕布》;
  歌曲《出塞曲》(席慕容词、李南华曲);
  歌曲《昭君出塞》又名《这样的爱》(张太旗词,王祖皆、张卓娅曲):
  歌曲《昭君出塞》(刘麟词、王志信曲);
  大型歌剧《王昭君》(张曙作曲);
  无伴奏合唱《昭君出塞》;
  民族器乐合奏《昭君出塞》;
  古琴曲《龙朔操》;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陈钢作曲);
  琵琶协奏曲《王昭君》(钱兆熹作曲);
  琵琶曲《昭君出塞》、《塞上曲》;
  二胡与乐队粤曲《昭君出塞》等。
  3、艺术歌曲《昭君出塞》中王昭君的形象
  关于昭君的音乐创作也是十分丰富,仅在艺术歌曲中就有两部作品,一部是由张太旗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又名《这样的爱》,另外一部是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的声乐作品《昭君出塞》。
  两首同题材、同名的艺术歌曲《昭君出塞》是不同的词曲家用不同的曲调歌唱相同的人物性格,将这位深明大义、胸怀博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
  这两首艺术歌曲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乐曲风格迥异。
  从歌词上看,王志信版本的《昭君出塞》第一段的“别家园,出雄关”首先就交代了王昭君即将告别家园,远离故乡的历史背景。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昭君当时的心情,也许她将一辈子也回不了故土了,心情肯定是悲伤的。然而她并没有哭哭啼啼,而是“昭君琵琶马上弹”,这几句描写出了王昭君深明大义,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操。相反,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直接从昭君内心的情感出发“这样的爱,敢牵万里伤怀,不惜香魂大漠青冢埋”,一开头就是充满悲壮的呼喊,与王志信的版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同样表现了王昭君的大气形象。
  从曲式结构上看,王志信版本的《昭君出塞》属于ABA。三段曲式,总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A):离别的伤感,此部分从开始至间奏出现之前,描述了昭君即将离别家乡的不舍之情。第二部分(B):热烈的欢迎,这一部分是快板,有一种载歌载舞的感觉,作曲家采用琵琶曲《塞上曲》、内蒙民歌、古曲《春江花月夜》等曲调元素写出塞外民众对昭君的热烈欢迎。本段演唱者要注意这八句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合理把握演唱情绪,将此段作曲家的意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第三部分(A。):激情的歌颂,此段是从转调的部分开始,属整首乐曲的高潮段落,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歌颂昭君的功绩,作曲家运用音乐的语言呈现了昭君出塞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王祖皆、张卓娅版本也分三部分,但它属于ABC三段曲式,整首曲子都是用第三人称来描写昭君的艺术形象。总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A):从开始至间奏部分,这部分速度比较缓慢,创作手法接近西部曲风,展现出昭君一个人虽身处塞外大漠,但心系祖国“宁可香魂大漠青冢埋,也不愿汉宫秋里自徘徊”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B):作曲家采用快板的速度,用形象的音乐语言描述了家乡的父老对昭君无比的怀念,盼望着昭君早日回到故乡迫切的思念之情。(C):作曲家应用了对位的创作手法,将全曲推向了一个制高点。最后以慢速、自由的方式结束了全曲。纵观全曲,单从旋律发展来看,曲作家意在刻画出昭君出塞的伟大历史形象,合理的采用了地方音乐素材,将地方的民族曲风与昭君的爱国情结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成功的完成了一首经典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三、聪明机智的女人——貂蝉
  1、貂蝉生平
  貂蝉,原名任红昌,陕西米脂人。自幼才华出众聪敏过人,因被选入汉宫,担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后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她本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因其倾城之貌以及聪明机智,成功帮助王允实施连环计而被世人所广为传颂。正是因为这么一个智慧过人、胆量非凡的绝色美女,才最终导致吕布与董卓父子反目为仇,帮助了王允达到了消除董卓的政治目的。然而历史上是否有貂蝉其人仍然是个谜。
  貂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出色的女间谍,评价貂蝉有文: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子间谍,没有她,三国的战事也就泯灭在了历史的硝烟里。正是因为她超人的胆识与过人的智慧,才更快的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更促成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代雄才伟略的出现,使的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延续。(王功尚,陈中安,四大古典美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112-118,)根据貂蝉的生平事迹所产生的作品有许多,其中以戏剧作品最为丰富。   2、与貂蝉有关的音乐作品:
  昆曲《梳妆掷戟》;
  京剧《连环计》;
  秦腔《吕布与貂蝉》;
  越剧《貂蝉》;
  蒲剧《凤仪亭》;
  晋剧《赠冠》;
  徽剧《王允赐环》;
  川剧《关公盘貂》;
  潮剧《吕布与貂蝉》;
  淮剧《吕布戏貂蝉》;
  婺剧《貂蝉》;
  评剧《吕布与貂蝉》;
  流行歌曲《貂蝉》(晏菲演唱);
  粤曲《貂蝉怨》(秦太英撰曲,苏春梅演唱);
  音乐剧《貂蝉》;
  二胡独奏《国色天香之艳舞貂蝉》;
  笛子与管弦乐协奏曲《貂蝉》(钱兆熹作曲,王宁配器)等。
  3、粤曲《貂蝉怨》中貂蝉的形象
  关于貂蝉的音乐作品中戏剧作品极为丰富,但是音乐剧、歌剧、艺术歌曲等形式的声乐作品几乎少得可怜,在为数不多的声乐作品中,粤曲《貂蝉怨》是不能不提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在省港澳“粤韵风华”粤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独具风格,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粤曲《貂蝉怨》为秦太英所撰写,经陈焯荣设计唱腔后由苏春梅演唱的声乐作品。一般印象中描写貂蝉的作品都是一个聪明机智,忍辱负重,挑起董卓与吕布的父子矛盾,从而达到诛杀恶贼董卓的刚烈女子形象。而此曲由曲名上即可看出,这是一部描写以貂蝉自身出发,抒发她本人对自身以及当时的社会充满怨恨情绪的一部作品。
  曲子一开头就是“烽火晨侵,刀兵夕斗”,这是此曲开头的[倒板],之后即起[雨霖铃]:“如雷势猛,怒震九州,金鼓频敲,三军狂吼”点明了貂蝉当时的处境,接着从高到低的清唱“貂蝉女没路投”将貂蝉此时身临绝境,呼救无门的悲凉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来[雨霖铃]是哀怨迟缓的,陈焯荣先生根据内容需要将这四句设计成快速强劲的一字一拍,使得情绪变得凌厉高亢,气势汹涌。一开头就凝成千军万马,仿佛从四面八方向貂蝉压来。
  交代完貂蝉的处境之后,乐曲开始[长句二黄]和[反线中板],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诉说清楚。这一部分描述了貂蝉虽身在董卓身边但还要对吕布略施心计,加以引诱。对于吕布她也并非出自真心,只不过是想他们父子为她反目成仇,就在这一切都按着她的计谋慢慢达到目的了,世人却将她的功绩抛于脑后,反而“因何招致世人唾骂,惨哉命难留!”
  “反线二黄”转“千般恨”:“问世间怨是谁铸就?丈夫一战,若功成,玉带紫衣赐封王侯……惨哉命难留”此段是全曲的核心。这一段体现了在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群雄混战时期,貂蝉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吕布即使有什么罪,也罪不及她。然而,此时这位曾牺牲自我,挽救大汉危亡的弱女子不仅“早被世人忘于脑后”,更被世人指责为“红颜祸水”而受唾骂诛杀。因此,她发出了这样愤愤不平的责问,这也正是此曲的可贵之处,它能触及到以前同类题材的剧本和唱曲所未能触及到的这层思想。
  接下来转为C调的[乙反木鱼]中,貂蝉无限悲愤地唱出“真是天无公道,日暗千秋……。”到了这时她已经是看透了上层统治者的虚伪,在[饿马摇铃]中,她痛骂“朝廷将相,只会逐利,全是冠带猕猴。”可是,骂也没有用,大祸就要临身了,当初满怀忧民之志结果下场确实如此,不能不令她寒心。
  在极其悲切的“乙反”调中,设计者陈焯荣先生突然起唱抒情的新曲[江南游]:“人到死时更恋人世,何况年尚青春如花茂,青风正绿江南岸,逍遥踏马好畅游。”充分展示了这个不幸女性对人间对生活的向往……。然而,震天的战鼓声把她从理想中带回现实,情绪转为更凄凉、哀怨、遗恨了。
  最后,[新腔乙反二流]:“貂蝉女昔日救汉亡,如今有谁将我救,恨似云崖山叠叠,怨如天堑水悠悠”表现出她身处绝望而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号,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控诉,也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此曲不光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独特之处,陈焯荣先生在音乐唱腔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工夫,成就很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段貂蝉把满腔怨恨宣泄尽了,精神接近了崩溃,极之悲哀地想到自己的身后事“悲雪骨,谁睑收乞远山,坟半丘”陈悼荣先生将这儿设计的峰回路转,将貂蝉这一个人物的怨恨、不平、冤屈等思想情绪表露无遗,为全曲打上个完美的有力的句号。(阿骥,谱出新声自不凡——粤曲《貂蝉怨》赏析[J],南国红豆,2001,(6):42,)
  “貂蝉”本属旧题材,但由于从思想内容到音乐唱腔都发掘到新的东西,使得这首曲子颇有时代感,因而得到听众的一致称赞,产生强烈的反响。
  四、对艺术无上的追求——杨玉环
  1、杨玉环生平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到杨玉环的姿色后,纳入宫中。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其父兄也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为安抚军心,杨贵妃被缢死。虽然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但她却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胖著称的美人,她宛如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盛开在盛唐的骄阳下,《霓裳羽衣曲》中的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了绵绵无期的人生长恨。引用一段对杨玉环的评价:品一盅美酒,伴着霓裳羽衣舞而至。问一声花儿,诉说女儿的心思。你的华贵,惊羞了娇艳的鲜花。回眸一笑,那六宫粉黛顿失了颜色。盛唐因为你走向颓衰,千般宠爱终也化作一缕香魂消散。(纪连海,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249-252,)
  2、与杨玉环有关的音乐作品:
  京剧《杨贵妃》;
  华剧《杨贵妃》;
  黄梅戏《长恨歌》;
  艺术歌曲《贵妃醉酒》;
  歌曲《新贵妃醉酒》(李玉刚演唱);
  芭蕾舞剧《杨贵妃》;
  秦腔音乐剧《杨贵妃》;
  历史舞剧《长恨歌》;
  二胡协奏曲《杨贵妃》(钱兆熹作曲);
  大型音乐电视《贵妃醉酒》(冯晓泉作曲,晓城作词);   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的主题曲《大唐歌飞》等。
  3、大型歌剧《杨贵妃》中杨玉环的形象
  关于杨玉环的作品有许多,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不同艺术家都对她进行不同的审美诠释,由中国歌舞剧院耗资数百万元创作演出的大型歌剧《杨贵妃》,不仅追求音乐的戏剧性,同时追求音乐的抒情性和人物音乐形象的鲜明个性,成功的塑造了杨玉环的人物艺术形象,旋律优美,令人倍感亲切。作曲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尽情讴歌了人世间的美好感情。其主体演出阵容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团、管弦乐团担任,在主要演员中,云集了目前国内音乐界最有实力的歌剧演员,他们均有在多部中国和外国歌剧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舞台经验,并在国内外重大音乐赛事中获奖。
  与之前的艺术作品截然不同的是,此部歌剧切入点比较独特,原来杨玉环并不是缢死于马嵬坡,而是被人所救。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接待了一批日本留学生。他们向杨贵妃学习中国的歌舞技艺,并见证了杨贵妃曲折凄美的爱情故事。“安史之乱”后,杨贵妃被两位日本留学生所救。日本姑娘贞子顶替杨玉环而死,她的恋人赤雄保护杨玉环东渡日本,受到了日本天皇的礼遇。杨贵妃虽身在东瀛,却日夜思念着家乡,盼望有朝一日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团聚……歌剧《杨贵妃》不仅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深情厚谊,也歌颂了她对艺术无上的追求和为情讴歌的艺术形象。(居其宏,骆中姝,在真实性基础上展开音乐戏剧性——评歌剧《杨贵妃》[J],人民音乐,2004,(7):13-15,)
  大型歌剧《杨贵妃》由著名作曲家金湘担任作曲,这是他继歌剧《原野》《楚霸王》之后的又一力作。他创作的歌剧《杨贵妃》在音乐风格上不仅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而且吸收了日本音乐的素材,使音乐风格更加绚丽多彩,用优美的旋律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共鸣。在这部以“情”动人的歌剧中,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情绪跌宕起伏,不仅有催人泪下的咏叹调,还有精美重唱,气势磅礴、感人肺腑的大合唱,其中男女主角优美抒情的重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主题音调贯穿全剧。在乐队配器上,五幕音乐分别以“金、火、土、木、水”不同的乐队音色布局,与歌剧五幕场景、剧情的色调交相辉映,体现了古代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徐文正,为情讴歌——歌剧《杨贵妃》音乐浅析[J],人民音乐,2004,(7):10-12,)歌剧《杨贵妃》推陈出新,从音乐和配器上给予我们全新的听觉感受,使听众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是剧本实在是有失偏颇,无形中给这部歌剧在整体效果上有所减分。
  四、结语
  美丽的女人犹如一株藤蔓,妖娆动人。美女们不光在历史上千古扬名,也给了音乐家们魂牵梦绕、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因她们而产生的文艺作品无数,仅戏剧就约百部。由此可见音乐和美女之间是密切相关。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几个美女是不懂音乐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在音乐作品中的展现正是体现了美女与音乐的一种交相融合。
  首先,美女的典型代表四大美女个个都是在琴棋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音乐方面的才能更为突出。她们这几位美女们自身都是能弹能跳能唱。如:西施在进入吴国之前就首先进行了音乐方面的培训,所以也才能在此后的长久时间里可以控制住夫差的心,在颠覆吴国的斗争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貂蝉也是能歌善舞,才能在司徒王允招待吕布的宴会上大显身手,被吕布看中,进而挑拨董卓与吕布的关系,成功实施连环计;昭君在汉宫中习得一些音乐舞蹈的技艺,每当提及她都是怀抱琵琶的一个形象;玉环的“霓裳羽衣舞”更是享誉古今中外,说她是宫廷舞蹈家一点也不过分。
  其次,有许多音乐作品来塑造、歌颂、讲述她们的故事。上文提到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开山之作《西施》就是描述西施与她的祖国的一部浪漫主义大歌剧;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扮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与昭君有关的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昭君出塞》这两首同名艺术歌曲讲的就是这个19岁小女子一路行去,风雨兼程不再回头的担待与勇气;耗资数百万元的大型歌剧《杨贵妃》,不仅追求音乐的戏剧性,同时追求音乐的抒情性和人物音乐形象的鲜明个性,成功的塑造了杨玉环的人物艺术形象,反映了唐明皇与杨贵妃感天动地的爱情历程。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音乐创作不再只是追求一种风格,而是朝着创新、与时俱进的方向前进。然而永恒的美永远被人传颂、赞扬,美女在什么时候都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古代或者传奇中的美女更是受作曲家们的青睐,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产生的音乐扣人心弦、韵律悠扬、永恒不止,这也说明美女与音乐联系十分紧密,二者交相融合,从而演绎出千古传奇的佳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21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