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小暑到处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 》
  小暑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天】
  7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暑” ,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人】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比较旺盛,然而也正是在这时候开始阳气慢慢衰退.此时暑热当空,影响人体。适当使身体排汗降温可以调节代谢,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对身体是有益的。而过多出汗,则耗津伤液,气阴 亏虚,使人们患病。
  【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由于暑热挟湿,常使脾胄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气候炎热,使人多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往往因食之太过,又伤脾胃。故切忌过食生、冷。此时的饮食应以甘寒清淡、利湿清暑、少油之物为宜。如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汤、薄荷汤、绿茶等均为清热利暑、利湿养阳之品,夏季可以经常服用。不可多食油腻厚味或不洁之品,以防痢疾、泄泻等胃肠道疾病。
  【养】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周 端
  上海首批市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病学术团队学科带头人,龙华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高血压研究室主任,心内科顾问,龙华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导师。第三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指导老师,在中医风湿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周端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在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擅长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饮伏茶,晒伏姜
  姜(艹畺),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日常烹饪常用佐料之一。
  大暑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天】
  7月22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大暑” ,此时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
  【人】
  大暑时期,外部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生】
  大暑时期,首先要重视补水,平时喝开水最好,必要时,则应该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所必需。此外,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还应重视以粥养生。由于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古人也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养】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人群,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立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陈丽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主任 教授
  【起居】少吹空调,调摄精神
  立秋属夏秋转换季节,天气变化大,应尽可能少呆在空调房、少开空调,早晚适当添加衣物,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应该换下麻将席、竹席等特别清凉的席子,可以换一些草席等低凉度的席子以防感冒着凉。同时,在起雾的早晨、太凉的早晨都不宜锻炼,并及时添加衣物少受风寒侵扰,以此来预防一些感冒、支气管疾病的发作。
  【饮食】少辛多酸,秋瓜坏肚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油炸食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也不宜多食,而应该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中药泡茶,驱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调理脾胃,为中、晚秋乃至冬季的健康奠定基础。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宜多食。
  【运动】快走瑜伽,排毒解压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开始进补以增强体质。相比而言,排毒比进补更重要,因为进补的东西越多,代谢产生的“废物”也越多,如不能及时把来自人体内、外部环境的毒素排出体外,对健康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肺脏排毒。
  在走路时加快速度,尽可能大地摆动和舒展手臂,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另外,练习瑜伽也是很好的排毒运动,能够帮助血液循环。
  处暑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起居】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气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同时,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饮食】减辛增酸,少食甘肥
  “养阴、多酸、润燥、补肺”是处暑饮食养生的八字诀。除了蜂蜜,葡萄、莲藕、杏仁也都是此季上好的养生美食。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食多食,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且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因此也不宜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市民应根据秋令气候特点和人体的反应,多吃新鲜瓜果蔬菜。
  【运动】量力而行,精神调养
  处暑过后,炎热天气仍会持续十多天,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此时应量力而行,避免过量运动。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在早上晨跑时活动过量,会使血压升高,血流变缓,极易导致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不妨采取散步或慢跑的形式加快新陈代谢。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多做一些登山、郊游等户外运动。当然,处暑也应重视精神调养,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情绪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以安定神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28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