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实践育人方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等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的发展要在端正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基础上,找到准确合理的工作定位、方向和目标,进而在相关的内容设计、方式方法选择以及人力物力投入和制度机制保障等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投入和努力,这样才有望实现实践教育育人价值的充分有效发挥。
  关键词 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一、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形势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实践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语。当前,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工作环境和方式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在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维度上,不断出现了新的有关价值功能的实现和融合的问题,相关问题对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性质认识、价值作用以及实施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实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再一次显露出来,高等教育中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的关系,作为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开始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一)党中央文件实践中育人精神要求:人才培养政治正确和德育保障
  随着市场的发展、价值的多元化与社会转型,传统的德育和思政教育不能适应发展。为此,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明确肯定提出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随后,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不同的高校工作场合谈到高等教育工作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意识、价值和功能,强调大学的人才培养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和问题,提出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之路。由此,在不同程度上,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领域开始通过不同方式纷纷兴办起实践教育活动,以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满足工作要求。
  (二)提升知识的有效性的要求:协调知识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维度上,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看,高等教育的核心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德育教育,二是专业知识传授。在此基础上,德育教育关注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而专业知识的传授关注的则是人对规律、科学的真理性认识以及人对世界的经验传承以及发展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当然,二者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也是互通和互相促进的。实践出真知,以实践来解决知识的效能的问题是一直以来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坚持的观念,而这里所要说的是,在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传授领域,在许多学科尤其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诸多社会科学学科教学方面,讲授的知识和经验往往缺乏中国的经验基础,缺乏中国社会的问题意识和关怀,这对人才的培养的价值是在市场还是和社会中的发挥都造成了重要的障碍。为此,在此相关领域,实践教育的话题再一次被重新提及、探讨和强调。
  (三)人才就业的技能和竞争力
  以上两个方面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永久性的问题,而现今,随着人才就业机制和模式市场化,保证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市场和职场上获得良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则成为人才教育和培养所要面对的新的现实问题。由此,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得不注重市场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即:无论是在德育方面还是在知识、经验和技能方面的都要注重人才培养的有用性、实用性的问题,为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不得不功利性地考虑如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等相关的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这样的一些现实的目标,在很多方面,高等教育工作中愈发呈现出结合职场的工作进行实践教育的强大紧迫需求,甚至,大量的中国高校为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极端明确地将自身的工作定位到职业培训教育,并全方位地把市场和职场的机制、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引入学校中来,使大学的教育职业培训化。
  二、当前实践教育的基本内容、形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从传统到当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设计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具体说来,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在以上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现实需求框架和体系上,实践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内容和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一)社会实践
  当前,在高等教育的实践教育工作体系中,社会实践是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重要方式和渠道。这种重要性一方面体现为较大数量上,另一方面体现为在多数高校,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教育唯一的活动形式和平台。当前,在此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是,虽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了,但是整体而言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很好的设计和定位,缺乏指导和有效管理,缺乏成果深化发掘,不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专业知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形式和方法比较僵化和单一,从而导致没有使社会实践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价值。
  (二)实习
  实习是高等教育中较为传统的实践教育活动,而且,如果从整个学生的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来看,其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一门学生必修的实践课。在这种定位上,实习课程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从经验上讲,其主要价值和意义一是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即:在学生经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后,必需要将自己的所学在入职前意识进行入职前的感受和检验,以此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对偏颇认识进行矫正,二是为就业做准备,实现入职前对职场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积累实务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为顺利成功进入职场,提高职位的竞争力做准备。
  当前,自从市场就业模式的运行,高校的实习课程设置虽然还在,但是实习活动的开展已经与传统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当前学生的实习一方面体现出灵活使用的特点,灵活指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市场中灵活选择职场进行能力训练和体验,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缺乏指导、管理和监督执行,导致实习的教育效果参差不齐,常常出现只是技能和经验的体验和传授,缺乏教育的价值判断和指导,普遍性地致使实习的育人价值无法实现。   (三)教学课程
  当前,一些高校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教育的需求,同时解决实践教育不足的状况,在传统的实习课程以外,逐步探索开设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实务课程,比如,在中国许多大学的法学开始开设诊所法律教育课程,通过对于学生代理案件或者从事现实中法律实务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育。可以说,这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其能够将大学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价值教育与职场中的经验技能教育充分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价值和功能。但是,这种实践教育虽然表现出极大的教育功能优势而备受欢迎,却又表现在现有的高校人力资源中,符合开设课程能力要求的人力缺乏、物力和时间花费成本高、资源不足以及评价体制上的缺位状态,由此造成其目前仍然存在的持续发展力量不足和发展状况不平衡的状态。
  (四)职业训练
  当前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为了提升自己学生就业的市场和职场的竞争力,纷纷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经验积累、职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培训等多种就业和职业训练活动。可以说,当前,这些活动能够较为直接地解决学生找工作就业的问题,因此,在就业利益驱动下,各个高校所开着的这些活动在学生中间是普遍受欢迎的。但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事实是,当前的这些活动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功利色彩,缺乏实践教育的定位、价值和相关元素。这种状况一方面在表象上体现为是使高校没有通过职业训练的实践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另一方面,在更深的层面上,在高校的职业训练活动无法绕开其中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元素时,也出现了职业训练因缺乏教育价值和元素而无法处理眼前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的矛盾,进而很难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平衡,由此不能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中宏观和长远意义上的人才培养的根本价值和目标,使就业和职业发展工作缺乏了工作的根本价值基础。
  三、大力开展实践教育的道路和方法探析
  (一)工作系统上要合理准确定位
  大力开展有助于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首当其冲必须在整个高等教育工作体系中对实践教育进行合理准确的工作价值和功能的定位,进而对内容和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并给予资源和制度保障。首先要将实践教育定位于高等教育中与专业知识传授活动相同位阶上的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不能将实践教育仅仅作为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补充来进行看待。在此层面和意义上,要深刻认识到,实践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共生,实践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不是可早可晚的事情,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偏颇,没有实践教育,或者实践教育没有发挥价值的高等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实践教育是整个教育方法论,也是关于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观念上的“区分”与“融合”
  面对当前现实中的问题,在实践教育的工作发展上,无论在观念和思维认识上,还是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首先要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区别开来,不但在观念上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德育教育的全部,实践性的德育教育并不都是或者说根本上并不是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中,也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来进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德育教育。另外,也是上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即:在合理适当区分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德育性实践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充分结合、融合起来,将德育教育内部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践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活动、职业发展和就业活动、国际交流活动等充分结合起来,使各种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以此解决当前非常严重的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德育教育与的二元结构等一些列的冲突问题,从而在价值和能力上实现人才培养的资源的最佳融合和效果的最优化。
  (三)完善实践教育的运行方式和模式
  在以上的定位、思路基础上,当前的实践教育的运行,必须要在整个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上实现课程化、互动化和社会化。课程化是指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若想实现真正的目标,必须要避免随机性、临时性以及任意性,必须要设置稳定的、体系化的课程来开展实践教育,以此一是使实践教育会获得稳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二是实践教育获得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能够实践教育成果化并获得较高的质量,四是由此会使实践教育的成果内化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元素和营养;互动化是指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和运用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促进知识在所有层面和群体中。要在内容设计上更应注重现实的经验和问题,在方法上要采取讨论、交流等促进互动的有效方法进行运行操作;社会化是指不仅实践教育,当前的大学教育要在信息、资源、运行方式和方法上紧密与社会互动、交流与合作,实践教育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当然更不能例外,因此,实践教育在坚持大学的价值认识和社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要将自身的实践教育活动与社会、市场和职场紧密融合。
  (四)当前必须加强实践教育的指导和专业化
  在当前的现实问题中,除了以上几个宏观性、根本性问题以外,本文认为,当前,在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追求方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加强实践教育活动能够的专业化的指导,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及时、有效、高质量地获得实践性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专业化的有效的指导是课程化和社会化的逻辑上的当然延续,但是,专业化的指导在当前的实践教育中更加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如前所说,当前的实践教育普遍性过于流于形式,没有较好的效果,由此影响整个实践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因此,当前加强专业化、高质量的、及时的指导,一方面可以增强实践教育的高价值标准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实践教育是为了育人,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指导应是其根本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为此,首先必须要形成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进行实践指导的工作人员,改变当前的实践活动的往往仅仅是行政性人员的管理状态,其次,要建立健全活动监控、信息反馈、提供指导意见、以及评估评价等专业化指导的制度和机制,以保障专业指导的充分有效实现。
  综上,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工作价值的发挥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为解决问题,重要的逻辑前提是认清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关于实践教育的现存问题是多样复合的,这有技术方性质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有能力方面的问题,也有态度方面的。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在开展具体的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现存的问题不仅是实践教育活动的表层技术问题,要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真个体系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误区和认识上的错误。因此,高等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的发展要在端正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基础上,找到准确合理的工作定位、方向和目标,进而在相关的内容设计、方式方法选择以及人力物力投入和制度机制保障等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工作投入和努力,这样才有望实现实践教育育人价值的充分有效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39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