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视作品用方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宝莹

  摘要:方言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着,在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也不例外。方言总是给人以伴随区域性文化特色的感觉,因此,有着塑造人物形象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但是“方言热”现象也是正负意义并存的事物,对此如何对待值得讨论研究。
  关键词:方言 影视作品 人物形象
  自从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地区方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手机》中,张国立“做人要厚道”这句标准的四川话,至今还令人印象深刻并成为一句经典台词;越来越多方言话语成分的加入使原本略显死板、枯燥的普通话主导的影视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有一股人情味儿。因此,方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是很值得研究和分析的。
  一、方言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一)方言能为电影人物提供典型的生活环境
  方言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地域方言,通俗来讲就是各地区的方言。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东北方言是黑土地文化的表现,上海话是海派文化的表现,重庆话是川渝文化的表现等。方言就像是一个窗口,透过窗口能看到地方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往往肩负着传递地域文化的责任,而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传播地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真实生动而又质朴的方言反映了民间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方言能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它会如实地表现生活环境本身的各种信息。影视作品中方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让演员们觉得自己真的是置身在这样一个原生态的环境中。贾樟柯导演一向都坚持“朴素”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当代社会底层的问题,《三峡好人》是用山西话拍摄的一部电影,导演用一种朴实的方言来真实地表现人们被迫离开自己家乡的沉痛心情。
  (二)方言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真实性格
  无论是东北、陕北方言的粗犷与豪放,还是上海方言的精明与自私都为生动展现人物性格增添了亮点。颇具喜剧效果的陕北方言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较为常见。《武林外传》中闫妮饰演的佟掌柜,闫妮本身就是陕西人,说起自己的家乡话自然是驾轻就熟,原本粗犷、豪放的陕北方言在佟掌柜身上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外表看来豪放,内心实则精明干练但又透着婉约的韵味。她最令观众所熟知的一句台词就是“额滴神呀”,这句话直到现在也都很流行。佟掌柜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貌美、风韵犹存、风情万种的人物形象。但导演独具匠心地为这个小女人形象配以豪放、耿直的陕北方言,这一个巨大的反差使塑造角色相当的困难,但又颇具亮点。
  以上举例的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是单一方言独挑大梁,但有些影视作品掺杂了许多种方言来塑造各种各样的不同角色。《疯狂的石头》就掺杂了重庆话、山东话、东北方言等,整部片子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方言,每一种方言都被演员表现得夸张搞笑,因此这么小成本的电影赢得了高额的票房成绩是必然的。通过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角色的塑造,方言化的经典台词形成了人物的个性化标签,当一提起某种方言的时候,人们就会立刻想到种种经典角色,了解了该地区人的性格、进而深入地了解到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这是影视作品中用方言塑造人物角色的一个优势。
  二、方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一)方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正面意义
  从许许多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方言在影视作品中比重增加自有原因,而且与普通话相比,方言具有很多普通话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影视作品角度看,方言伴随区域性文化特色,也可以增加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有张力、同时也将地方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观众欣赏角度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语言比动作表达得更直接,而方言的运用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佟展柜美丽的外表下说着粗犷的陕北方言,顿时让人觉得不协调,但是又觉得很适合,很有笑料。倘若将佟掌柜的台词换做普通话来演绎的话,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那种真实的感染力会减少。
  (二)方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影视作品中逐渐增加了方言的比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口味,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的发展,精英文化的衰落,大众文化的兴起,影视作品从当初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逐渐转变成为以娱乐性为主,随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电影《天下无贼》中,“贼王”黎叔的手下说的是河南话;《武林外传》中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乞丐小米说的也是河南话;电影《落叶归根》中,郭德纲饰演的劫匪老大说的依旧是河南话,这不仅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一些土匪强盗等负面角色都用河南话来演绎呢?难道河南“盛产”土匪和强盗?文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自我保护意识,每一种文化为了保护自己的完整性,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歧视其他文化,所以现在社会上对河南人的嘲笑和挖苦其实就是这种作用的结果。“方言歧视”是方言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又一负面影响,造成这种现象是文化差异导致的,并不存在特定某一方言的“歧视”,而有些影视作品仅仅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而由于“惯性”才长期将河南话应用到一些反面角色中。“方言歧视”现象另一种与之相反的表现就是在一些影视作品,特别是港台影视作品中,一些成功人士、富商老板等角色都是用粤方言来塑造的。确实,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硬性的将这些财大气粗的富商角色用粤方言来塑造,而不给其他方言演绎的机会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影视作品中逐渐加重方言的比重现象如今比较常见,在日常生活中,“方言”可能会比普通话更有市场。方言影视作品丰富了影视表达的手段,使我国电影电视市场多元化,方言影视作品更加注重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表现,更加注重草根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展现。从而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但是也不能盲目地把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作为“定心丸”和“救命草”,影视作品的创作还是要内容至上、积极健康,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也有着它的局限性,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参考文献:
  [1]高飞,吴迪.方言与普通话[J].时代文学,2011(10).
  [2]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3]秦海燕,曹凤霞.东北方言的话语模式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5).
  [4]朱定峰.方言: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有效工具[J].电影文学,2004.
  [5]匡荣婷.谈影视作品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J].电影文学,2008(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189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