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生友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带有社会特征的语言现象,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作为一名对英语颇有兴趣的中国外语教师,本人在教学与研究中发现英汉语言中皆存在不少委婉语,这些委婉语往往有着同样的心理基础和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它们也反映出中西方人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英语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于希腊语,它的构词法很有意思,前缀eu表示“良好、优美”的意思,词根phem的意思是“言语、词”,而后缀ism则表明该词为名词。显而易见,其字面意思为:优美的话语;好词或好兆头的词。《英汉辞海》对euphemism的解释如下:1.委婉语 用来取代一个粗俗不雅的或者令人讨厌的或禁忌的词或短语的令人愉快的或无害的词或短语:婉言 用并不令人讨厌的词句提到令人讨厌的东西―与dysphemism相对照 2.委婉的说法 用一个文雅的、圆滑的或不怎么直截了当的词来婉转指令人不愉快的、痛苦的或者吓人的现实。《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euphemism的定义为:use of other (mild, vague and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what is required by truth or accuracy: 委婉的说法;委婉的话。
  众所周知,语言交流既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也可以疏远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使交流的双方反目成仇,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策略,而委婉的说法就是策略之一。
  二、委婉语的社交功能
  每件事物都有其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委婉语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展是源于其巨大的交流功能,对于不同文化中的所有委婉语而言,它们的社交功能实际上都是相似的。
  1.替代禁忌语
  委婉表达的最初原因是避开禁忌语,禁忌语比比皆是,最早的委婉语始于对上帝和鬼神的称呼。在西方国家(希腊和罗马除外)很多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对上帝很虔诚,忌讳直呼上帝的名字Jehovah(耶和华),因而产生了许多与《圣经》或基督教中的传说和引喻相关的委婉语,其中上帝的代名词为数居多,如:“the Creator” “the Maker” “the Almighty” ,“the Savior” “the Light of the World”“Sovereign of the Universe”“Most High” “the Supreme Being”“Holy One”“the Eternal”“the Lord of Lords”“the King of Kings”。在我国,尤其在古代,人们认为各种自然现象皆由各类天神掌控,为了防灾祈福,他们向神祈祷并通过各种活动向神献祭。显然,他们因宗教迷信,对所谓的各路神仙怀有敬畏之心,婉言之为:“菩萨、大师、黄仙、胡仙”,甚至连村中的某棵大树也被称之为“树仙”。随后,禁忌语渐渐扩展至其它方面,如:疾病、性行为、排泄等。人们渴望健康,惧怕异乎寻常之病和各种伤残,像梅毒、淋病、艾滋病之类的性病往往委婉地称之为“social disease”“communicative disease”或“Cupid’s itch”, 癌症的委婉语为the big C。在英语中还涌现了一些与残疾人相关的委婉说法,如:the disabled, the handicapped, the inconvenienced, the invalid, auditory impaired, talk with one’s fingers。“sanctum / sanctorum”或“holy of holies”成了厕所的委婉语,而上厕所则有不少文雅的说法,如:to spend a penny, to go and see one’s aunt,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because nature calls, to pass water,汉语中的表达方式也很有意思,如:上1号(恰同make number one)、蹲点、方便(有点类似convenience station)、上洗手间(同wash one’s hands)。另外,鉴于怀孕时常使人联想到性行为,因此,拐弯抹角很有必要,于是乎有了“with child” “anticipating”或“expecting”之说,即汉语的“有喜了”“待产”。
  2.显示礼貌
  彬彬有礼不仅是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且还是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研究语言礼貌方面,最相关的概念是面子,在语用学中,你的面子是你的公开的自我看法。运用委婉语是顾及他人形象并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最佳方法之一。例如,当教师在学生和其家长面前评论学生的学业时,一方面,她(他)应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她(他)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家长的面子,因此,她(他)可委婉地说:“The student is a bit slow for his or her age.”而不是草率地说:“The student is stupid.”同样,法官可对罪犯宣告:“You have been sentenced to five years in prison.”然而,如果有人不得不对罪犯的父母或亲戚提及此事,他大概会说:“He has been sent to the big house.”或“He is now living under the government’s expanse.”不言而喻,他在竭力使用委婉的说法以避免因言语上的不礼貌伤及当事人父母或亲戚的感情。认为达到一定的礼貌级别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于采用更加委婉的例证来增加礼貌程度。请看下面的外交辞令:The US side clearly recogniz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ai Wan issue, drew on past lessons and kept its promise so as to avoid impairing Sino-US relations.这里提到对美国政府的看法时,使用了委婉的说法“past lessons”来指出美国政府对台湾当局采取的令人失望的政策,这不但达到了警告的目的,而且还恪守了外交上的礼貌原则。   2.不同的社会制度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经历了约二千年的封建社会。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完全实施种姓等级制度。皇帝至高无上,严禁普通人称呼皇帝的名字,普通人甚至无权提及与皇帝的名字同音的字。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名为嬴政,因此,人们不得不将“正月”改为“端月”。另一位名为田登的州官禁止老百姓使用与其名同音的汉字,于是,全州的人就都把“灯”叫做“火”,后来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然而,英美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人类,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所以,在英语中几乎没有关于名字的委婉语。他们甚至直呼父母名字以示友好,而且年轻人与老人同名并不唐突。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不一样,它映衬出社会制度对人的言行的影响。此外,基于人人平等这一理念,英美人在论及职业时倾向于美化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这不仅仅是出于安慰,而且也是为了避免造成精神上的刺激和不愉快,例如:garbage collector变成 sanitation engineer,automobile mechanic变成 automobile engineer。可是,汉语中这样的委婉语很少见,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崇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传承了中华民族诚实、谦虚的美德。
  3.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很重要,它是一种文化成员所共有的持久的是非观。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在各种情况下起主导作用。对西方文化而言,个人利益是神圣的、严禁侵犯。行走在英国的街头巷尾,时常看到“PRIVATE PARKING”“PRIVATE ROAD”“PRIVATE PROPERTY”之类的标识语。在“A man’s house is his castle”(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安全堡垒)这一口号下,任何关于私生活,如年龄、体重、婚姻、收入等方面的问题都只会得到婉转的答复。西方人很少谈及年龄(尤其是女子的年龄),对他们而言,“老”意味着无用,它是精力衰退,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的代名词,因此,他们常用“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elderly people(元老)”“seasoned man(饱经风霜的人)”“distinguished gentleman(高贵的绅士)”来指代老人。然而,在中国,老人因其丰富的阅历和日积月累的才智而倍受尊敬,汉语中有不少夸赞老者的成语,如,“老当益壮”“老成练达”“老马识途”“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而且,中国人姓氏后面的“老”字也表示对年长者的尊称,如,“王老”“徐老”。此外,汉语中的“老师、老板、老总”等称呼均表示经验、资历和尊敬。
  毋庸置疑,英美是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财富分配不匀的国度。“poor”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它意味着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在西方,人们因贫穷感到羞愧,千方百计加以掩饰,因而有了一些替代“poor”的委婉说法,例如:out of pocket, underprivileged,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 needy, disadvantaged, want, don’t have a penny to my name;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贫穷不是需要严守的秘密,穷者更问心无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视金钱为粪土”皆为赞美之词。汉语中,这方面的委婉语似乎寥寥无几,常见的有“拮据、手头紧、囊中羞涩、弱势群体”。
  四、结语
  Enright, D. J. 曾在Fair of Speech: The Use of Euphemism中写道:“A language without Euphemism would be a defective instrument of communication.” Rawson曾说:“And they are embedded so deeply in our language that few of us, even those who pride themselves on being plain-spoken, get through a day without using them.”而王福祥则认为如果没有委婉语,世界将因摩擦而停止运转;人们将随时随地遭遇精神上或心理上的敌人。
  在中国和西方许多地区,委婉语作为一种既典型又普遍的文化现象拥有悠久的历史,它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也就能反映出不同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人们思维和行事的方式因文化背景而异,这样就会造成误解或产生其他的问题,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深入了解和学习英汉委婉语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大家共同的愿望是逢凶化吉,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将委婉语运用得恰到好处以避免使人尴尬或生气,这样不仅能维护他人的自尊,而且还可以展示说话者的才能与学识。正如老话所言,“良言在腊月里也暖人心,恶语在六月天却寒人心。”可以断言,得体的言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为了达成双赢的协议,谈判双方也不得不使用委婉的话以回避某些不礼貌的词或隐瞒某些令人灰心丧气的问题;在外交活动中,如果外交界没有创造出委婉的外交辞令来缓解敌对状态,那将给人类造成惨重的损失。
  简而言之,只有全面了解并较好地掌握了委婉语才能更有效地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03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