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更弱的欧洲,更弱的欧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弗朗茨·瑙施尼格

  在三个条件下实现外部调整更容易:更强的外部需求,更友好的融资环境,更弱的欧元
  什么能够帮助南欧的“危机经济体”减少外部债务?这场争论经常成为“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和欧元区经常项目盈余国(特别是德国)之间的冲突。但近几年出现了新的、更重要的失衡:“欧猪五国”对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赤字,这提示人们一种解决欧洲经济不景气的可能办法――人民币升值。
  直到2004年,“欧猪五国”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赤字来自其他欧元区国家。但2005年,它们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总赤字为372亿欧元,比它们对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的总赤字多40多亿欧元。接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凶险时期来临前,“欧猪五国”全球赤字达到了创纪录的1165亿欧元,其中348亿赤字来自中国,首次超过了德国。
  关键在于,尽管“欧猪五国”对德国、欧元区和世界总赤字在2008年之后的四年大幅下降,但对中国的赤字依然很大――2010年为330亿欧元,2011年为290亿欧元。
  两大因素有助于解释为何会如此。第一,在21世纪初,欧元对人民币快速升值。2001年1欧元平均兑换7.4元人民币,2007年升至10.4元,接着又在2012年8月贬至7.8元。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于人民币盯住了美元,而美元在2002―2004年间对欧元大幅贬值。
  欧元票面上的迅速升值,导致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竞争力。其影响对“欧猪五国”尤其明显――这些繁荣经济体吸引了巨大的资本流入,推高了通胀和工资。
  对竞争力的消极影响被第二项趋势加剧。南欧经济体严重依赖于纺织、制衣和制鞋部门,它们开始面对来自廉价中国进口品的激烈竞争。IMF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纺织品出口是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巨额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相反,德国、芬兰、奥地利和法国的经常项目受到的影响要少得多,这要归功于它们的出口部门(比如机械,中国在这方面相对较弱)要坚挺得多。
  另一项IMF研究也指出,除了中国的崛起,中欧和东欧的融入以及油价走高,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欧元区经济体的贸易地位,其中“欧猪五国”受冲击最大。
  最坏情形没有发生,因为欧元区经常项目盈余国为“欧猪五国”的外部赤字提供了融资。
  但欧元区决策者怎样做才有助于现状改善?低利率、高债务和大额赤字导致货币和财政扩张,已无进一步扩大的空间。降低工资的压力也只能到此为止;事实上,这样做可能不利于生产,因为这会抑制内需,从而增加衰退风险。
  但是,危机经济体可能发现,在三个条件下实现必要的外部调整会更容易。这三个条件是:更强的外部需求,更友好的融资环境,更弱的欧元。很大程度上,这可以通过人民币对欧元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升值实现。
  这将给南欧经济体带来必要的外需提振,同时给它们留下减少财政和贸易赤字的空间。事实上,近几年来,正是外需走强使德国减少了财政赤字。
  欧洲决策者或许应该关注外需不振和中国出口可能给南欧造成的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弱的欧元有助于疲软的欧洲。
  (弗朗茨・瑙施尼格是奥地利国民银行欧洲事务和国际金融组织部门主管。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3.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06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