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绿色课堂,共塑“生态”语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面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困境,本文提出了构建绿色课堂,打造生态语文的想法。从绿色之根本,绿色之源泉和绿色之形态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试图破解教学困境。
  【关键词】中职语文绿色课堂教学
  语文课在中职学校往往成为学生的睡觉课、手机课。不管老师在台上如何歇斯底里,苦口婆心地教导,下面都是一片沉寂,仿佛置身于广袤的沙漠之中,应声寥寥,希望渺茫。这种窘境的出现自然与语文科在中职学校的重要性(一般为公共课)有关,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但更主要的应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如何打破这种窘境?我认为打造中职语文绿色课堂应该是一条途径。
  “绿色课堂”就是以“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和谐的课堂。语文新课标指出: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既是语文教学的长期目标,也是绿色课堂的评价标准。在中职学校如何把语文课堂打造成绿色课堂?
  一、绿色之本:消除成见,走进心灵。
  中职生基本上是未达普高线的学生,他们往往学习意识弱,学习习惯差,成绩不如意,小毛病较多,上课不在乎。故在老师的意识中容易形成定势,即他们在学习上是无望的,教学不必太过认真。久而久之也就导致我们老师在教学上随意性大,对学生是否有听讲不在乎,结果是恶性循环,两头冷,课堂教学效果极不尽人意。
  要打破这种状况,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消除已有成见,端正教学态度,走进学生内心。绿色课堂环境的主要特征是:温暖,学生彼此熟悉,师生相互接纳;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都应该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这就应让语文课堂成为饱含“人文与情感”的课堂。“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课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善于做教学上的多情人,以“情感”来拉近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并能与学生交流感情,倾听学生心声,关爱学生,则定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喜爱,“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效果必然大有改观。
  其次,用赞许体现亲和力。他们虽然学习上不理想,但个性突出,思维较活跃,敢说敢做。利用这种特点,让他们有机会在语文课上展示闪光点。比如课文的朗读,字词的识别,简单问题的问答等,只要他们敢于回答,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表扬一声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尊重。
  第三,建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他们毕竟还未成年,显得单纯幼稚和任性,只有我们抛弃成见用心去了解他,他才可能接近你,才可能和你推心置腹地谈心理话,消除隔阂。语文课可以通过上面所说的提问或朗读等课堂方式让学生得到肯定,获得认可;也可以通过周记、作文和课前三分钟活动等平台进行交流,了解内心想法,化解心中迷惑,传递我们的关爱。通过这些方式,尽量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去敲开他们的心灵,达到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二、绿色之态:精心设计,发挥个性。
  中职生在45分钟里有多少时间是能真正用心的?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去取得满意的效果?这让人想到丘吉尔的话:“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就意味着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方面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按照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那么就大多数学生的素质而言,可能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收效甚微。由于中职生不受升学考试的影响,有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可以大胆地进行改革,以教材为依据,外延到课外,设置接近他们年龄、学识、感兴趣的专题,通过专题式教学,激发兴趣,提高素质。如针对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以下为同版本)第五单元和《静女》等内容,可以设置《掀起爱情的红盖头――中外爱情创作精品解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去发现和领悟这神秘面纱笼罩下的玫瑰,对学生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也是有益的;结合职业模块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有关财经方面的文学影视作品,如《乔家大院》、《胡雪岩》等,设置《创业的甜酸苦辣――作品中的财富人生》专题,既可以摆脱纯理论的说教,又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创业主要靠的是坚忍不拔、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要不断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就。
  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还有多种方式,比如文言教学,我认为可以重在朗诵,能完整地朗读下来那就成功了一半,至于其它的分析应点到为止;应用文的教学重在常见错例的分析和实际的写作。总之,在教材处理上应紧扣学生,最大程度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著名教育学家顾泠阮说过:“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对老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就会认真把它学好。”
  除了在内容上要精心处理外,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也应认真设计。大纲强调“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学习”。如果还是“一言堂”,那就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绿色课堂认为学生是关键,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得到乐趣。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好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课堂上,只有运用能积极让学生参与思考,甚至能让学生去“标新立异”去异想天开的教学方式,才能使他们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彰显个性,享受参与的乐趣,从而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如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可采用分组实践演练竞赛方式,模拟相应场景,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深深体会到交际中的一些注意点,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同时也让他们改变了对口语交际的轻视态度。如《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有同感的,学习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为此就安排他们开展一场辩论赛,论题是“读书对人生有无作用”,辩论中双方引用身边的事例激烈争论,辩论之热烈出乎意料,以此达到了让他们对读书能有正确的认识,希望能养成想读书爱读书的习惯的目的。又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教学前先安排学生(建筑专业)为自己未来的家进行设计,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表述,然后让他们上台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解说和展示,最后再把自己的设计与课文对照阅读,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   三、绿色之源:增强实用,贴近生活。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课程的性质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应是中职语文的重点。而工具性就体现在实用性上,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使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生活,也让生活走进课堂,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顾黄初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要让语文贴近生活,也就要让语文在生活中有用武之地。这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比如口语交际中的“电话交谈”“介绍事物”“接待”“洽谈”“协商”“应聘”等内容;应用文的“单据”“便条”“求职信”“应聘书”等内容。例如在教学“介绍事物”训练课时,结合建筑专业的特点,创设一个向客户介绍楼盘情况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重点是掌握如何把楼盘情况向客户清晰的介绍清楚,增强客户的购买欲望。又如在讲授《南洲六月荔枝丹》时,特意带了些荔枝,让学生拿上荔枝结合课文向大家作介绍,从而让学生明白了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使用,然后再挂出当地一楼盘的户型图,让学生进行介绍说明,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既要让语文接近生活,也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时代的活水”(于漪语)自然而然地注入到语文课堂中。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让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张欣)
  ]只有让生活的“活水”注入到语文教材中去,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例如,在上《胡同文化》一课时,我就先从身边的永定土楼结构谈起,再谈到土楼文化和客家文化,由此进入《胡同文化》的学习。这样从身边事物谈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明白“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的道理,也让他们知晓建筑风格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又如在教学《善良》一文时,结合“三鹿奶粉”“小悦悦事件”和“感动中国”里的人物事迹以及德国大众的辉煌业绩进行讨论,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善良诚实在生活中的实在意义,比单纯的分析讲解效果显著得多。再如教学“广告词”的写作,让学生去搜集街上和电视上的广告,特别是楼盘的销售广告,再让他们拿出来进行分析品味,这样再要求进行写作就容易,也让他们明白广告也是一门学问。
  绿,是生命的象征,是活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打造这一方绿色沃土,使之成为生态之洲,成长之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86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