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武术影视对武术艺术的传播价值与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主恒 王森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武术艺术,提出了武术艺术对武术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影视媒介高科技新形式的载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价值,探讨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相互依存的价值,为武术艺术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传播 武术文化 武术的作用 影视媒介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19-03
  1 引言
  中国的艺术都是融会贯通的。京剧中有“唱念做打”之说,其中的“打”指的就是武术。早在1905年,中国的影视最初也是将戏台上的戏剧用摄影机复制下来,逐渐演变而至今,武术与影视相互契合就不难理解了。影视是反映时代主题、折射民族文化的视窗,武术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二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武打影视。这样对于武术的宣传与推广是很有价值的。
  2 影视为武术艺术发展提供平台
  2.1 武术的技术美学与影视镜头组接
  从技术层面出发,武术的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Ⅲ。武术可归结成为一种空间的技艺,没有空间就得不到施展。而影视是记录空间和时间的最好工具。同时,武术的技术博大精深,实用且具有观赏性,影视选择了武术作为拍摄对象去传播也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因此,武术的技术美学特征在影视中被展现出来。
  2.2 影视展现出武术的“暴力美学”和“动作美感”
  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少林寺》,再到前几年的《精武门》,和新世纪得大奖的《卧虎藏龙》,这类与武术功夫联姻的电影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当年艺惊世界的李小龙到当代走红好莱坞的成龙、李连杰,让全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而吸引人们的地方正是武术本身的魅力。武术由套路和攻防两个部分组成,而在电影中,两个人或多个人对练就是对于攻防的延伸。武术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在影视语言的表现下,就会更加流畅,更加凝练,所以武术的“美”就被升华了,也自然而然的感动和感染了影视的观众,使观众自然接受武术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暴力美学”,或者是一招一式中的意蕴和“动作美感”。
  2.3 在影视平台下太极拳充分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在电影《太极宗师张三丰》的对练和集体演练的场面令人难忘。主角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的招式令观众刮目相看,过目难忘,而这部电影正是对太极拳的介绍和推广。通过臆想和杜撰,结合一定的历史根源,运用故事中的武术穿插,通过镜头的一个个组接,展现出了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技巧,并体现了拳中的禅宗佛意。电影中流畅的动作,力量的完美使用,都为太极拳的传播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3 影视故事提升武术文化价值
  3.1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武德
  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讲手德、口德和公德。手德即较技时以武力伤人,两个人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的两个人都不伤;口德即不出言不逊用语言伤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叶问》中叶问出场时的宁静祥和、谦虚和善就是这种武术精神的体现。而这一点,被影视拿来作为表现主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在许多影视中,侠义精神、武术品质、武德就成为表现的重点,也是贯穿影视内容的主线。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
  3.2 影视情节提升了“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特色
  武术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许多影视中也都有表现,例如由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中都有体现。《卧虎藏龙》一部电影一举拿下4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对于剑与人要人剑合一,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等,都给予了渲染。《卧虎藏龙》你的人物“碧眼狐狸”教过徒弟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3.3 影视情节再现了武术教育培养的作用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而在武术的学习中,有毅力,能吃苦是一种精神品质的体现。许多影视中都有明确的体现:《叶问》中,男主人公叶问带着自己的徒弟勤加练习,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将咏春拳一遍一遍的钻研吃透,用手臂击打木桩的镜头,给予我们很神的印象。这些精神和武术品质都是令观众难忘的。这样一来,武术的价值观得到了很好传播。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仁义当先,这样的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建立,也是为武术增添了光彩。
  3.4 影视情节展现了武术与电影文化的内在关系
  武术哲学的根基十分深厚。中国古典哲学,从其源头分析,太极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他们的两大源头,再与三才、四象、六合、八卦的思想相互补充,构成了其基本框架。而武术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就是一种体现,所以在武术中到处体现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气质和内在要求。而单纯的用理论和教学来解说是很难推广普及的,但是有了新的尝试,放在影视里面,通过人物的台词,习武时老师的教诲,通过影像和注解的多层次说明,这些最为内涵,最为抽象的理论也都会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故事情节中,常常隐含着哲学的深意,假若单独拿出来告知与人,是很难被买账的,可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古典文化,绝对是两全其美的手段,推广和教育的目的自然容易达到。
  4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艺术的作用价值
  4.1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作用是最明显的。有很多影视都是通过武术的竞技性,设计到故事当中,作为重要情节,推动着影视的进行。《拳霸》系列影视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4.2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健体防身作用
  在电影《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陈真这个角色,电影中的陈真不但武德高尚,一心为家为国。同时,在他学习武术的时候,强调精益求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通过习武和赢得与日本人的武术比赛,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在这样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武术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素质,强身健体”。电影通过人物的语言在电影中体现出这一点。
  4.3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对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的主要作用
  电影的人物和武术在电影《霍元甲》中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方面:霍元甲习武时,对功法精益求精,从不怠慢,一丝不苟,而切注重武德。所以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在霍元甲的茶里下药,使得霍元甲中毒而亡。但是在中毒后,霍元甲明知自己已经危在旦夕,却仍然坚持将比赛打完,而且即便是死了,也绝对不向对手低头,这是意志力的体现,也是品德的高尚都令人由衷敬佩的品质。
  5 武术在影视传播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5.1 “神功”的误导
  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电影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电影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好多人直奔少林寺去学武术。但是执意要练“轻功”“飞檐走壁”就是因为影视中的所谓“神功”误导了观众,人们开始憧憬自己也会那种“隔山打牛”的神力。歪曲了学习武术的真实意义,也影响了武术的品德。电影《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杨紫琼的一场追打戏,“飞檐走壁”很明显是吊着钢丝完成的,夸大了武术中,真正飞檐走壁这门功夫的意义和形式,误导了很多不懂武术的人。
  5.2 “舞蹈化”,的影响
  武术是一门艺术,对待艺术就要一丝不苟。而为了影视好看,有卖点,演职人员将戏中的武术情节设计得十分“舞蹈化”,致使武术的品格和特征别偷梁换柱,非但不能体现武术的灵魂,并且误导了观众。武术不像武术,舞蹈也不像舞蹈。对武术的严谨传承遭到了影视镜头的挑衅。
  6 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对推动武术发展的作用
  武术在影视中的展现不是用以炫耀、更不是用于征服、逞强,而是用于修身自卫、维护社会安宁、维护伦理秩序的一种手段;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影视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影视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武侠影视为武术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中国武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武术是中国武侠影视的源泉,中国武侠影视是武术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样看来,武术和影视通过一个“点”很好的契合了,武术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影视也通过武术找到了营销的卖点。两全其美,堪称完美。只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大战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弊端和影视对武术的副作用。
  7 结论及建议
  武术可以通过影视高科技新形式载体作为推销自己的工具。中国影视包括国外的大量影视,关于武术的部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巧性美学特征,展现了武术的文化品质精髓,也揭示出了武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使得人们在看过影视后对中国传统的体育――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的一种营销方式能够使得武术作为产业时继续发展,继续发扬光大。关于两者结合时的矛盾与弊端,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分析,尽量避免。武术在影视中的发展点和结合方式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更新、壮大。
  武术可以与影视制片公司联合,签订合约,每年出一定数量关于武术的影视,发掘武术题材,这样不但推广武术还加大了影视的看点;把专业武术运动员定量输入到影视公司,做专门的武术演员、武术指导、武术替身等。拍摄关于武术的记录片,用特殊的片种带动武术的传播,利用电视栏目、电影平台、高校宣传等多方联系、推广所拍摄的记录片。联合社会上的武术组织或者武馆,拍摄系列武术短片,为武馆等机构宣传的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06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