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实验课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慧萍

  【摘 要】开设数学实验课,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实施案例教学法,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1],高等学校的大部分本科专业都开设此课程,同时概率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遍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应该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会把它们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而在以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偏重于基本概念理论和各种题型的讲解,以提讲题,忽视了该学科的实践性,使得学生迫于应付考试,为做题而做题,没有实践的训练,会认为该学科比较难学,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运用学过的数学理论,建立概率统计模型,以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伴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应用领域逐步进入了定量化与精确化的阶段。在这些不同的领域中, 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处理, 经历着建立数学模型, 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 然后借助计算机加以解决的过程。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非数学专业的大学公共数学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高等院校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2]。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加入实验课教学,浅谈几点关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
  1 传统教学现状
  高等院校是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数学教育在人才教育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数学学科,在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应具备三个层面的功能[3],第一是,传授基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是,使学生得到统计思想及方法的培养,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第三是,使学生有机会将其所掌握的概率和统计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由于历来数学教学要为后继课程提供基础,在课堂上更多地是侧重讲授知识内容,概念理论和计算, 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介绍和训练欠缺甚多。导致目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育大多能实现第一个和第二个层面的功能,但是对第三个层面的训练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经过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学后不用,遇到问题联想不到概率与统计思想方法,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多关注概念定理,计算技巧和习题的求解。讲课以题讲题,考试以题考题,忽视了学以致用,学生会认为该学科比较难学没有什么用处,以后的毕业论文等也不会想到概率与统计方法。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很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无法与数学联系起来,而是缺乏了有效的联系与沟通的途径。故而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有必要开设数学实验课,实现软件教学,引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体现概率与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实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第三个功能。
  2 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图表、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然后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学习数学建模,就是要学会怎样用自己学到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描述;采用各种数学和计算机手段求解模型;从实际的角度分析模型的结果,考察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引入数学建模,侧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际问题与理论问题的转换,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和分析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开设数学实验课,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实施案例教学
  数学实验是指以数据、图形等为思想材料,以计算机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实验平台,通过对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得到相应问题的解,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在数学实验课中使用软件解决统计问题,常见的统计计算机软件有Matlab和SPSS。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学习,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学生讨论和自己动手,利用软件教学,对一些学生的浮躁心态也是一个很好的疏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适应社会需要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这一教学过程,至少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和必须的补充。
  经过数学实验课,学生能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把已有的数据通过软件得出统计结果,再结合已经学过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知识,对统计结果给与专业的解释,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的统计知识在其他学科的使用打下了基础。教师在讲实验课的时候,就要结合实际问题,引入适当的统计方法,介绍软件的基础操作,并对结果给出实际意义的解释。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概率统计的相应案例,指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解答。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逐渐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建模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比如在讲到正态分布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测量本年级男、女同学的身高,或者统计某学科的期末成绩,看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讲到相关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并验证学生的入学成绩与在校成绩之间是否有相关性。这些概率统计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对客观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应用所学的理论,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用一些相应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题让学生探讨研究,比如2000年基因分类问题用到贝叶斯判别,2012年葡萄酒评价问题用到配对比较、方差的意义以及相关性等统计知识。这样做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从知识的掌握到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我们更应该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体现学以致用,重实践轻理论,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去观察和分析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施庆生,陈晓龙,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6(3):94-96.
  [2]任普强,雷鸣.数学模型[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3]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曹明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14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