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望》及英译本的主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茶林 赖丽丽

  摘要: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系统已广泛的应用于翻译研究。本文从主位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春望》一诗的六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可以为翻译提供些许启示,进而检验该理论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主位结构;《春望》;对比分析
  1. 引言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关于古诗翻译,国内已有很多的研究。如何翻译中国古诗词,正确传达原作中的意境,做到许渊冲所提出来“意美”“音美”“形美”一直都存在争议。本文就从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语篇功能来分析对比《春望》原文与三个译文。通过对译文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古诗进行翻译,同时也可检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 主位结构
  语篇功能是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的信息,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结构。
  主位-述位结构是话语展开的动态结构,是语篇翻译所关注的首要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述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语篇的文体风格,而文体风格的保存在诗歌翻译中十分重要。主位是信息的起点,述位是说话人对主位的陈述。主位又可分为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单项主位是指句子的主位只表现一种功能,复项主位就是含有多种语义成分,表现着不同的元功能。同时,主位又有无标记性和有标记性之分。当充当小句的主位同样也是小句的主语时,这样的主位就是无标记主位;反之,当主语以外的成分充当主位时,就是标记主位。
  3.古诗及英译文主位分析
  《春望》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的五言律诗,当时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在战火连连的情况下,他很好的抒发了自己爱国、忧民、思家的思想感情。春望有很多译文,本文就选取杨戴、许渊冲、吴钧陶这三篇英译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句一
  国(T1)破(R1)山河(T2)在(R2) 城春草木(T3)深(R3)
  杨译:Our country has been completely crushed. And only rivers and hills look the same. The city is filled with tall trees and the high grass of spring.
  许译:On war-torn land stream flow.And mountains stand.In town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
  吴译:As ever are hills and rills While the kingdom crumbles.When springtime comes over the capital the grass scrambles.
  首联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高度概括了战争给长安带来的破坏,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叛军的愤恨。译文中,国破山河在杨戴用“国”“山河”做无标记性主位,和原文主位结构一致.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这其意为:只剩下光秃秃的荒山野岭和毫无生气的河流。杨戴的“only”就表达出了这种基调。许渊冲则用了一个介词短语作主位,属有标记性主位。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山河在”是在“国破”这一背景下的状况。在诗歌中运用有标记性主位,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突出主题。许渊冲的翻译就表现出了原文的意味。而吴钧陶则主位结构完全不一致,用“as ever”做主位,景物呈静态,没有原文中的动态感。“城春草木深”是指在暮春三月的都城里,乱草遍地。这是一个复项主位,乱草是经验主位。许渊冲译成了介词短语,吴钧陶是译成状语从句.杨戴把“草”做为述位,“城”做主位,描写出城里乱草遍地的惨景。
  句二
  感时(T1)花溅泪(R1),恨别(T2)鸟惊心(R2)
  杨译:Even flowers seem to shed tears for the sadness of our time. The very birds grieve at the sight of people parting from their beloved.
  许译:Grieved over the years the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Seeing us a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吴译:Blossoms invite my tears as in wild times they bloom. The flitting birds stir my heart that i am parted from home.
  这一联是说,因感叹时事,春花使我溅泪;因恨别之苦,鸟声使我心惊。此联采用的是乐景反衬哀情的手法。古诗中由于音韵和字数的限制,常省掉主语。这联可以理解为诗人感时。还有一种理解就是这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花和鸟感伤时事动乱,怅恨人间离别,因而溅出泪水,惊动心魄。“感时”“恨别”都不是原文的主位,属于标记性主位,在翻译的时候要保留标记性主位,表信息的强调,突出作者悲痛的深切。杨和吴都是用花和鸟做主位,理解属于后者。许渊冲的翻译是以“感时”和“恨别”做主位。许渊冲的翻译就是用“感时”“恨别”做主位,完全和原文的结构一样。这里使用了独立主格结构,花和鸟充当逻辑主语,也是把它理解为拟人,把花鸟当做人一样也会感时和恨别。形式虽然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是没有形式,就没有诗歌。许渊冲的翻译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保留了原文的画面,产生同样的视觉效果。
  句三   烽火(T1)连三月(R1),家书(T2)抵万金(R2)
  杨译:Now for these three months the beacon fires have flared unceasingly. While a letter from home is as precious as gold.
  许译: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吴译:For three months the beacon fires soar and burn the skies. A family letter is worth ten thousand gold in price.
  此联写出了诗人对战争漫长的憎恨和焦虑,渴望得到家信的思家之情。这两句主述位很明显,烽火和家书是主位,是单项主位、无标记性。这点就只有许渊冲的译文和原文相同。这里的三月也并非实指,意思是战火不断,若是实指的话,就是指战火接连到三月。许渊冲就把述位译成“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并但没有体现出原文“连”的意味。Alley、Fletcher、杨戴、吴钧陶都把单项主位译成复项主位,把述位成分的“三月”译成主位“third month”“for three months”。一个句子内部成分的排列顺序不是偶然的,这体现了作者传达信息的方式。对主位的选择及主述位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对信息轻重缓急的辨别。“三月”强调战争之久,“万金”强调了家书的重要性。把它们作为主位当做已知信息陈述,没有达到原文的效果。
  句四
  白头(T)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
  杨译:And when I scratch my head I find my grey hair grown so sparse. The pin will no more hold it.
  许译: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ed hair.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 pin
  吴译: I scratch my head And my grey hair has grown too thin,it seems, to bear the weight of the jade clasp and pin.
  尾联从国事家事中走出来,回到了诗人自己身上。一位白发稀疏的脸簪子都插不住的老人的形象被刻画出来。
  这两句都是对白发的陈述,因此把“浑欲不胜簪”也作为述位。但是因为英汉主位结构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不能照搬原文的主位结构。从动词“搔”可以看出,实施者是诗人,许渊冲、吴钧陶的翻译以“I”做主位,体现了实施者,补充了原文省掉的东西,描绘出一幅诗人搔头发的画面,和原文意境符合。第二句用“it”“grey hair”做主位,和上句紧密联系,连贯。这些都是诗人的琐细小事,通过这个画面,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译者在翻译古诗时,译文应尽量贴近原文。原文的标记性主位在译文中应得以保留。另外句子的语序是有意义的,译者应注意主位理论的意义,尽力保留原文的主位结构,重现作者的信息传递方式,使译文和原文在意义和形式上保持对等。但是中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众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也要顺应目标语的用法,发挥英语这门语言的优势。同时,诗歌翻译不同于其他体裁的翻译,除了意思上要忠于原文,形式上也要相像,要尽力做到形式工整。
  4.结语
  本文以主位结构为理论支撑,对春望一诗的三个英译本的主位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古诗英译中,还是要尽量形似原文,既与原文的主位结构一致,有能完整的表达诗歌信息;再者根据两种语言的不同可做适当调整。既要把神韵化入形式,有要用形式表达神韵。这也证明了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刘广辉.感时恨别、忧国思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
  [2]刘德军.杜甫春望英译错误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2003
  [3]陈玲美.汉诗英译:比较与欣赏[J].邵阳学院学报,2008
  [4]赵德全,宁志敏.功能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作用[J].安徽文学,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66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