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评改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院丽

  【摘 要】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文教学也如此,让孩子们在改评习作中好写、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养成好习惯,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文章不厌百回改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 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叶老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才能使功夫不“同于虚掷”,真正使学生做到“晓其故”呢?我在作文评改中做了以下实践,仅供参考。
  一、学会自评,改出学生作文的兴趣
  作文三年级学生作文评价的初始目标,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因为小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这会成为一种内驱力,让孩子乐于表达所见、所闻、所想,久而久之,就会在作文中产生成就感。
  首先,我把学生组织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要求小作者先把自己的习作至少读三遍,第一遍轻声朗读,旨在让小作者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毛病。
  其次,给孩子讲一讲这次习作怎样写,从选材到结构,材料安排,段落分配,详略搭档……然后,学生第二遍默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照习作要求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时,课堂上异常安静,大家都全情投入修改之中,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他们的习作将面临与自己年龄相仿、水平相当而要求又十分严格的同学的评价,大家当然希望能在同学中展示更好的作品,得到更好的评价。
  最后,引导改好自己的习作的学生再读自赏,把习作中最满意的地方画下来,写上欣赏批注,还可以多读几遍。
  二、互评共议,改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二者结合,反映在作文评价中,就应是学生能动地、有效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地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会合作互评。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小组长组织本学习小组的5位同学互相传阅习作,大家都对每个小组成员的习作谈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热烈空前。而我,则作为一名“流动的小组成员”,随时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评议完毕,大家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相互以眉批和总评的方式写在作文本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姓名,以备课后小作者有什么疑问可继续与之探讨。由于学生年龄相近、心境相通,他们比教师更容易发现同学作文中的出色之处,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更能让同学接受,评价者本人也能得到较大的启迪。翻开《我的老师》这篇作文,在“王老师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笑起来一双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散发着慈祥和蔼的光辉,仿佛在对你说,‘你有什么心事吗?老师愿意倾听。’我们全班都喜欢他。”这句话下面,赫然画着红色的螺旋线,边上是合作伙伴的眉批:“描写得太传神了,我越来越爱戴王老师!”这是对同学生动描写的赞扬。小作者看了同学这样的眉批总评,当然能与评价者心意相通,更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势了。
  三、佳作共赏,提高写作能力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佳作共赏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借鉴启发、优势共享的过程,是最让学生兴奋的一个环节。先由各小组派代表朗读推荐的成功作文或作文语段,并向同学们陈述推荐的理由,我的目的是把学生之间组内的合作发展为各学习小组间的交流、竞争。当欣赏完一篇佳作后,我适时激励其他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说一说是否同意同学的推荐理由,从同学推荐的作文中学到了什么,更鼓励他们提出质疑,以激励学生的新思维和新表达。别看孩子年龄小,但说起来还津津乐道。试想,当自己为大家公认的一篇好作文提出了更好的修改建议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时,这种感悟还不深刻吗?
  在一次作文评价课上,当同学们欣赏完《美丽的春天》后,张佳怡同学站了起来说:“我认为‘我开心地坐在草地上,把牛绳放在右边’,与生活中牛绳在左边不符;二是‘牛头昂着,尾巴翘着’也与现实生活牛吃草时悠闲的样子不符。”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马上响起了同学们的争论声,针对“牛吃草时”这个话题引发了全班同学的大讨论,同学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愈演愈烈。最后,雷童新同学骄傲地告诉大家,她家在农村,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放牛,对牛吃草时牛绳放左边烂熟于心,牛吃草时的悠闲地甩着尾巴也确信无疑,另一位同学也表示赞同,同学们都心悦诚服地直点头,小作者主动把作文本递到张佳怡跟前,让她把句子改好,临了,张佳怡还不忘在旁边写上眉批:“牛吃草时尾巴翘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佳作欣赏这个环节,能将教师或少数作文能力强的同学的经验、知识扩展开来,融会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通过师生双向交流或学生多边活动,学生的收获自然比只有教师一厢情愿的“精批细改”要大得多。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叶圣陶先生也在论及语文教学方法时曾指出:“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务必启发学生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文教学也如此,让孩子们在改评习作中好写、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养成好习惯,写出好文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90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