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研究生;党建;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18-2
  高校是培养社会急需的优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重要基地,它所培养的研究生是大学生中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的群体,更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宝贵资源和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1.研究生大规模扩招,给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新课题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数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从1998年7.3万人到2013年60.8万人,增长近9倍。尤其是985院校的研究生规模已达到本科生总数的50%以上,研究生党建工作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型高校尤其是985高校校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研究生扩招给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就业压力增大也影响了研究生党员对党支部生活参与的积极性。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压力使研究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中,很少有时间进行思想汇报、党内学习和参加组织活动,客观上影响了党组织在研究生中的影响力。
  研究生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大多数研究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独立的科研能力,分散在不同学科专业,有各自的导师和研究方向,个人学术科研能力较强,团队活动参与意识较弱。其二,生源来源广,年龄差距大。他们当中有应届毕业生,有工作后再读研的,还有在职攻读研究生的;年纪从20多岁到40多岁不等,入校后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住宿为两人一间,博士研究生为一人一间,个人生活空间增大,公共生活空间变小。年龄的偏差和生活的分散性使思想教育难度增大;其三,专业研究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日趋放松。不少研究生认为研究生阶段只需要完成科研项目和论文任务,思想教育可有可无。
  2.研究生新的时代特点,给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主体包括专职研究生工作人员、德育教师、研究生导师,他们从不同角度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教育。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重本科生轻研究生的现象,认为研究生已经通过本科阶段的思想教育,主要精力应以学术和科研为主,因此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专职辅导员及班主任人员配备、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及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研究生党员比例较之本科生要高,研究生支部开展活动的数量远远少于本科生支部。部分研究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模范作用不够,自身缺乏对组织的归属感,非党员研究生对党员的认同感不强,反映出研究生中党建工作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部分研究生党支部机构庞大、人数众多,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得到很好发挥,组织生活有走过场的现象;组织发展工作由于研究生之间了解不够导致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考察不够严格。
  其次,思想教育渠道的延续性不够。当前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一是以课程的形式。以工科类硕士研究生为例,一般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第二学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二是以讲座形式,部分高校要求研究生在第一学年参加一次形势与政策讲座。而博士研究生仅第一学年一门政治理论课程,硕士及博士的第二、第三学年基本上思想教育不作任何要求,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思想教育的连续性不够。
  再次,教育主体相对单一。很多高校提出“导师负责制”,产生的结果就是研究生从一进校与导师沟通交流机会最多,无论是课程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指导,还是在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导师都肩负很重的责任。部分导师本身科研任务繁重,又不擅长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样的“导师负责制”也仅仅是学术上的负责制,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个别导师因思想比较偏激,其言传身教还往往容易对研究生产生负面影响。一些高校尽管配备了由副高以上的青年教师或研究生导师兼任研究生班主任,部分老师由于教学科研工作繁忙平时缺乏经常与学生的沟通,未能尽到班主任职责。
  二、实现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
  必须创新的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
  党的十八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对研究生总体状况、思想动态、组织生活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估,制定有效对策使研究生学习生活、研究生党员活动、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等健康有序地进行,不断突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开拓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高校是培养社会急需的优秀科技文化创新人才重要基地,它所培养的研究生是大学生中文化知识水平较高、创新意识较强、科研能力较为突出的群体,更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宝贵资源和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急需的优秀高素质科技文化创新人才。
  三、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生党建的新模式,实现观念创新、载体创新和机制创新。
  1.观念创新,制定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
  高校党委应充分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校、院党组织要把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上重要日程,以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主线,强化研究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制定与实施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并将此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工作来抓。长期目标是建立一批党支部作用发挥优良,党员发展工作做得扎实,党员先锋作用示范效应好的基层研究生党支部;近期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和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并结合研究生的实际学习和科研创新特点,坚持开展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和强化研究生党员身份意识的活动,组织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发明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创新意识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以科技创新促发展,以活动增强党性。
  2.载体创新,开拓研究生党员活动新平台
  首先,党建的载体创新。根据研究生生活在一个分散性较大、独立性较强、区域化明显的生活空间的实际情况,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视野应当从教学场所延伸至研究生宿舍,及时了解每一位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研究生生活区为中心开展活动,建设既有浓厚学术氛围、又有扎实思想工作,安定团结,和谐文明的研究生生活区域。
  其次,党建的网络载体创新。网络不仅改变着当今社会,也深刻影响着研究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因势利导地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在高校研究生党建网站上开设党建论坛,新闻时政、理论学习、思想论坛、校园动态、在线咨询和电子服务信箱等栏目,使之成为了沟通校方、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成为了研究生交流经验,实现研究生支部活动创新的园地;成为了传播党建最新知识,拓宽研究生视野的舆论阵地。
  最后,研究生党建的校园文化载体创新。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治校理念、学术传统和科技创新精神的综合体现,其对学生心理和品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独立自主意识较强的研究生而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极为重要。将校园文化为中心开展的活动作为研究生党建的一个有效载体,做到以校园文化带动党建,以党建来指引校园文化,营造出具有时代科技创新特点和历史建校创业精神的优质育人环境,引导广大研究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对学生健康成长、人格优秀品质的培养将起到极大作用。
  3.机制创新,规范研究生党支部运作方式
  研究生党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基层党组织,其设立、构成和运作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设立比本科生更具有灵活性。研究生党支部可以按照班级、年级、专业等设立党支部;其次,其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来自不同专业和方向和不同阅历的研究生担任了党支部成员,能反映不同专业党员与研究生的心声;再次,其运作更加规范化。研究生心理上的成熟和阅历上的丰富使得党员更具民主权利意识。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优化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是创新的重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创新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党的组织建设重点在支部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研究生党员在严格的组织生活中接受教育,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其中包括组织生活考勤制度,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人制度,预备党员转正制度,定期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应更多地从联系学生的紧密性、活动开展的便利性等多方面来考虑,力争把支部建在专业上,建在系所和实验室里,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特色党支部科技创新和素质教育活动,请研究生导师加入到支部的各项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导师的言传身教和高年级党员的示范作用,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与德育育人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要培养具有先进创新理念和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在研究生中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并重的原则,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实现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最终既能将优秀的研究生吸纳进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培养了后备人才,又能让优秀的研究生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指导下不断的实现人生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大批急需的优秀高素质科技文化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徐泽: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434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