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声国 祖翰卿

  摘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关键词:太极拳论 王宗岳 综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78―04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界奉为圭臬的经典之作,它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拳术理论的最终契合,对太极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延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此文的属名者王宗岳也名以文扬,成为后人心目中的太极宗师。但此文论和作者在备受人们推崇的同时也一直存在颇多争议,成为太极拳史研究中一个关键性的节点,使得太极拳的历史因此而陷入一片云山雾罩之中,难识庐山真面目。这与目前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开展和国际化传播是不利的,澄清此历史疑问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在搜集相关著作以及检索、查阅中国学术期刊泡库)、维普期刊(镜像)、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CADAL、河南大学图书馆等资料库的基础上,对现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的一次全面、详细的梳理。
  1 对王宗岳其人的研究
  王宗岳是《太极拳论》的署名者,是太极拳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名字,因此对于他的个人情况,许多学者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目前发现最早对此进行考证的是关百益于民国元年在油印的《太极拳经》中的记述,但未下定论,随后,其在《太极拳传授源流》中则写出了“先师张真人三丰传王先生宗岳”。继之,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考证的是唐豪的《王宗岳考》,唐豪在其著作中分析和研究了相关著作中有关王宗岳的介绍后,认为王宗岳的师承、传授、籍贯、生活的历史时期等问题在《太极拳经》上是考据不出来的,并以其在北平厂肆购得《阴符枪谱》与《太极拳经》合钞本一册中的三点内容得出王宗岳就是写《阴符枪谱》的山右王先生,其为清乾隆时人,于陈沟学得太极拳及春秋刀等武艺。其研究结果被《中国武术大辞典》等著作引用。魏美智在《王宗岳生存年代考》也认为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的人物,但与苌乃周为同门师兄弟,同师于博爱唐村的李鹤林。翻而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的研究成果亦有很多,吴文翰就在《王宗岳其人》一文中认为唐豪的推论难以成立,而至于杜元化《太极拳正宗》里的那位山西王林祯,其论点与王宗岳《太极拳论》大相径庭,文风也不同,显然不是一人。其从王宗岳本人的著作及其姓名等有关方面探隐钩玄,为王宗岳画像为:清初山西人,约生于康熙四五十年间,卒于乾隆三十年后。学识渊博,精于拳法,晚年首创以太极学说阐述拳法奥秘,开一代武学之宗。他怀亡国之痛,具有光复之心,伏流奔莽,隐显无定,多往来于山西太原、河南温县、洛阳、舞阳之间,从事标号和盐引生意,受其拳法传授者有蒋发,受其拳理影响者有洛阳阎圣道等人。
  此外,还有相关研究从其它维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李师融、吴铁荣的《王宗岳籍贯考》在认定王宗岳为明代太极宗师籍山西的前提下,查阅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卷的明代山西省地图,同时逻辑推理王宗岳做生意的路径,且引郭福厚《太极拳秘诀评解》中的小注为佐证,认为《赵堡太极拳图谱》中记载的阳城县七里岗小王庄为王宗岳家乡的说法,比较合理。《关于王宗及王宗岳的三封信》一文中对部分史料中的王宗与王宗岳进行了分辨,李季芳随后在《由<关于王宗与王宗岳的三封信>谈起》中申明几个相关问题,并罗列了部分著作及史料中有关二王的记载,提出了对《王征南墓志铭》中值得推敲的两个问题,以期后学研究。李师融也在《王宗岳不是王宗》一文中,以胡转运、黄玮著《太极拳与气功》一书之末记载的王宗的事迹去陕西省查访王宗后人,再参以赵堡拳史及杜元化的记载,得出了内家拳源流的陕西王宗与王宗岳为两人的结论。
  康戈武在《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一文中凭籍早期太极拳文献说明:被视为在张三峰(丰)与后世太极拳传系间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山右王宗岳,是出自武禹襄一人之口的托名符号,此人没有实际存在的依据。随后,路迪民在《王宗岳蒋发考辨》中评议康戈武《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及其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的一些观点。并认为现存争议的史料中的两个王宗岳与蒋发――一个是杨式太极拳中流传的,一个是赵堡太极拳中流传的都是不能否定的,以各尊其说为妥。认为“王宗岳是无法否定、确实存在的太极拳大师。杨家和赵堡所说的两个王宗岳的传承关系都很清楚,无论按杨家或赵堡之说,王宗岳都是近代太极拳的开拓者。《太极拳经》的作者只能是一个王宗岳,但是由于人名相同,传说亦有混同,只要大家都承认著有太极拳经的王宗岳,具体细节就是次要问题了。”
  王宗岳三字广泛存在于各类武术著作和研究成果之中,但许多记述都是遵从某一观点,是没有来源考证的直接记述,从对王宗岳其人目前进行的研究成果资料搜集情况来看,研究者基本都是在认同王宗岳做为自然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对王宗岳其人的生活时期、地域、工作、学艺成就及混淆者等多方面进行推理与论证,材料为数不多,但结论却各自争鸣。王宗岳的生活时期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个时期,而对其在太极拳传承源流中的位置则相对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唐豪论:陈王廷――王宗岳;二是杨家论:张三丰(数传至)――王宗岳――蒋发――陈长兴――杨露禅,主要在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里记述。三是赵堡论:王林祯――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张宗禹――张彦――陈清平。虽然杜元化没有证明王林祯就是王宗岳,但其观点对后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很明显,以上结论都存在疑问,都无法证明其完全准确性,过多的结论也明显表现出各个结论的并不完全确定性。   2 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
  虽然《太极拳论》的署名是王宗岳,但有关其人资料的匮乏使《太极拳论》作者仍存在较大疑问。唐豪在《王宗岳考》中以《太极拳经》中的一节注:“此系武当山张三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养生,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在不同版本之间的有无和放置位置不同为依据展开逻辑推理,并参其个人有关太极拳史的考证结果,认为《太极拳经》确为王宗岳所作,而非张三丰遗论。龚克在《王宗岳是<太极拳谱>的作者吗》中则认为王宗岳作为拳谱作者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提出四点较大疑问,并在其随后发表的对此文的补疑中以“四两拔千斤”在相关文献中出现的时间为依据进行逻辑论证,得出武禹襄与李亦畲均有撰写《太极拳论》的可能,并推测作者托名王宗岳的原因。
  李师融则认为王宗岳是明代传播太极拳的当事人,王宗岳的著述是阐释张三丰所传拳诀的结果,且未以独立论文的形式而作,没有标题。并由按语:“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得出标题是王宗岳的衣钵传人蒋发所加无疑。李滨在《只恐相逢认不真――评唐豪的<王宗岳考>》一文中也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是王宗岳对张三丰的几首歌诀进行的传注。而魏美智在《王宗岳生存年代考》一文的证据之一中不但把《太极拳论》的作者赋予李鹤林,且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中所录其他太极拳理论文章都归于李鹤林所作。
  由此,目前《太极拳论》作者的不同以此几类为主,分别是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张三丰、李鹤林。但其依据如王宗岳其人研究的情况一样,同样是缺乏甚至是没有,研究方式也以文献和逻辑推理为主,所得结论同样难以信服众人。
  3 对《太极拳论》出处的研究
  《太极拳论》的出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但目前公认《太极拳论》最早由武禹襄、李亦畲之手传出,对此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仅吴文翰在《王宗岳<太极拳谱>为何什么会出于舞阳盐店?》一文中从明清两代晋帮商人的情况说起,推测王宗岳以才兼文武之身,隐身市井,踏入贸易之途,来往于晋豫两省,且引苌乃周、阎圣道等作旁证,还指出王宗岳晚年可能长期住于盐店并写出《太极拳论》,此事在当地必有传闻,所以数十年后武澄清方能“闻盐店有王宗岳拳谱,求索得之。”当然一切也只是推测。另外就是其在《北舞渡怀古》中以河南漯河王玉松与舞阳县邮电局的许水清两人北舞渡的实地考察为依据,观今忆古,追忆此处往日繁华,说明昔日北舞渡商业兴隆的风貌,客观上证明山西王宗岳客居此地留下《太极拳谱》的可能。《太极拳论》出处的问题是解决其争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却无实质性研究成果。关于流传没有单独性研究成果,基本上以武禹襄、李亦畲传出为实。
  4 对《太极拳论》的研究
  对《太极拳论》文章本身进行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多,大多集中在理论指导实践和文化研究两类研究之中。
  4.1 阐述理论指导拳术实践性的研究
  武秋瀛的《释原论》可谓是最早对《太极拳论》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解释性的研究,到近代顾留馨《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解》在认定《太极拳论》是总结的推手经验的前提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对拳论逐句进行讲解,表达了自己对拳论及拳论在推手应用中的理解。沈寿《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今译与研究》一文也对《太极拳论》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并对太极拳命名及拳论中部分词句进行了研究阐释。张宝银在《王宗岳<太极拳谱>串述及思考》中,将《太极拳谱》中的五篇拳术文献串述,相互参照解释,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谱》的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并在后续几篇文章中也相继对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大部分的词句进行分析与解释,表达出了自己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理解。陈钢《王宗岳<太极拳论>试析》则对拳论全文分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和理论分析。和有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与李师融《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两篇文章则就有关和式所传《太极拳论》与外间所传《太极拳论》中的不同之处各自进行了相应的观点探讨。左燕,石如平在《“太极拳”论,抑或“太极”拳论》一文中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则是一个比较新的观点。
  4.2 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的研究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层面的研究对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史角度来印证某些太极拳史的问题亦是大有裨益的。周庆杰,孟涛《理之大成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在认定唐豪考证的基础上对《太极拳论》中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了易学的评析,得出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问世,是太极拳理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与武术文化的最终契合。其内涵深邃奥妙,堪称太极拳理论的指南,使得太极拳实际演练得到了思想指导而变得更加细腻和耐人寻味。但同时也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在某些方面表现的过于抽象和晦涩,仍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认识和完善。罗卫民在《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现代解读》一文中从哲学的视角,运用现代语言,从太极拳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结合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对传统太极拳理论中的相关哲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现代解读。虽并非针对王宗岳《太极拳论》而做,但对宏观把握拳论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史怀刚,黄今在《哲学视域下的<太极拳论>――以程朱理学为背景》一文中认为:太极拳论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深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太极拳论是传统文化中儒道合流的产物。并分析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的关系,儒家“时中”思想与中正安舒之道,道家“时变”与舍己从人的原则,以及“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的关系,探究理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拳论拳理的上的体现。试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对《太极拳论》做出解读。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在《王宗岳<太极拳论>注评》一文中从文字渊源上入手进行评注,藉以探索王宗岳的学术思想和身世,在对拳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为研究王宗岳的生平提供了线索和资料。   沈寿在《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今译与研究》中对《太极拳论》进行了白话文翻译,并对太极拳命名及拳论中部分词句进行了研究阐释。吴明《由太极拳论品味太极拳的文化意蕴》中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博大而受世人的仰慕,又因其精深而受人们的求索。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语境”的变迁,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再容易被人们理解。太极拳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动作化的语言,并对《太极拳论》中部分拳诀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在对王宗岳《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以《易》学理论、中国古典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力学、拳式运用等方面进行的作者在对拳论进行思考或运用过程中的理解体会而进行的解释和阐述,但缺乏理论归类性的深度解析,且研究成果偏重于用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解释,较少涉及到《太极拳论》对太极拳的发展所做贡献的系统研究成果。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理念是极其深邃的,对太极拳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本研究在对此问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缺乏综合性的学术论文对此进行整体性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武术学者研究的缺失。
  5 已有学术研究的不足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王宗岳此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基本上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各种研究结果因依据不同,致使所得结论也不同。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大多是以部分史料的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缺乏综合性的、深层次的研究成果,一直也没有出现相对权威和清晰的结果;而有关出处的研究仅搜集到武式太极拳传人吴文翰所做以《太极拳论》出现于舞阳盐店为基础,推测其为何会出于舞阳盐店的两篇文章,而无其它研究成果,关于《太极拳论》的流传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不同而不同,但均认同从武禹襄、李亦畲的传出而广泛流传于世;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易》学理论、中国古典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力学、拳式运用等方面进行的作者在对拳论进行思考或运用过程中的理解体会而进行的解释和阐述,对《太极拳论》中的哲学思想和技击理念缺乏细致的分析和阐释,且研究成果偏重于用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解释,对《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方面的研究也相对笼统和含糊,不够明确。对于认同度也相对较高的王宗岳作《太极拳论》并传蒋发,蒋传陈氏的传承顺序,却无法解释王宗岳既然传出了如此高深的武术技术动作却为何不传下拳论,而且历经数代技术高手也没留下任何历史资料记录,仅凭后人的“口头历史”来证明,这并不符合我国武术界传统的师承模式的风格和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的表现,此说中蒋、陈后人又却从未有任何可证的历史资料,这确实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另外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以部分前人著述中所记录的观点来综合比较得出结论,而缺乏再深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对《太极拳论》本身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运用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依据作者自己经历对其所作的个人理解性的阐述和解释,缺乏全面和深层次的解读。
  总而言之,目前对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诸多研究仍处于争论之中,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已有研究成果在对王宗岳其人进行的研究中大都偏重于从史实角度去考证,在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中则多偏重在文化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12]唐豪.王宗岳考[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17]魏美智.王宗岳生存年代考[J].少林与太极,2009(2).
  [4]吴文翰.王宗岳其人[J].武魂,1995(9):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542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