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集中供暖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静怡 王海潮 王璐琪

  摘 要:我国北方农村地区现多采用的分散式供暖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而集中供暖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陷。文章以北方农村地区集中供暖工程为研究对象,指出该工程实施的现状并分析制约其推广的原因,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集中供暖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北方农村;集中供暖;实施现状;对策建议
  1 北方农村地区集中供暖工程的实施现状
  1.1 北方农村地区供暖方式的选择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农村生产用能以煤炭为主,且农民多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供暖方式。这一供暖形式存在着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危险性高、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影响身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宗旨,以我国北方地区人口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在部分农村地区实行集中供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北方农村实施集中供暖能够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治理雾霾天气;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
  1.2 制约推广集中供暖的原因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仅有少数新民居社区采取了集中供暖,如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八里河村金河社区、武城县萱草水乡社区,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贡献率较小。可见,尽管在北方农村地区实施集中供暖存在众多优点,但如果大范围推广仍旧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
  首先,农民人均收入相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较低。以河北省为例,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543元和8081元。在个别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其次,我国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房屋建设规划不合理,不利于大型的基础工程建设的开展。如果进行集中供暖工程建设,必将无形中增加工程量。此外,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民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不懂得分散式供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集中供暖的推广。
  以上不利因素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北方农村集中供暖不能实现。我国北方地区农村人口规模在2.5亿以上,如果在人口较多且集中的普通农村地区,大规模地推广集中供暖方式,那么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改变必定是巨大的且迅速的。所以,该工程的推广依靠于各界对其大力投入,包括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科研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协调与平衡各相关主体间的矛盾。
  2 北方农村集中供暖工程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2.1 政策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适时解决“三农”问题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措施,朝着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不断的努力。
  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起着正确导向的作用。农民群众的组织发动,科学规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及监督检查等各方面都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组织领导。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包括提高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政府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社会各界需要互相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发挥各自优势,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资金、出劳动、出技术、出智慧。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可以分别支持一乡一村,实行“城乡一带一,共建新农村”。志愿团体、民间协会等非营利组织可以自愿与农村社区建立交流和支持关系,帮扶一个村或几个村,为农村建设做贡献。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城乡之间相互促进、共同繁荣、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友好氛围。
  因此,在党和政府的科学引导下,北方农村地区集中供暖这一惠民工程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我国广大农民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农村”便不再是空谈。
  2.2 财政支持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农村面貌虽然有较大改观,但步伐相对较为缓慢。农村发展落后,一方面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之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表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与城市比较远远不是其收入差距的倍数所能反映的。正是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我国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
  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是关键。正是由于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资金到位率低导致农村发展受到制约。任何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投资做保障。政府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主渠道。我国长期以来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行城市偏向政策,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是政府投入建设,而农村则主要靠农民自己,这是农村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最根本原因。在新农村建设中,中央及省市县乡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是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此外政府还要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企业的赞助投资、非营利组织的帮扶等,从而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
  针对集中供暖工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当地农民可以自身部分承担集中供暖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辅之国家、省、市、县相关财政补贴,并可以申请将部分社会资金用于此项目上。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可以利用国家扶贫开发资金为主解决集中供暖所需的资金。所以,农村集中供暖工程可以采用国家相关补贴资金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与村民集资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社会投资来说,本项目可以从房屋改造、卫生与环保等方面的财政补贴里申请用于农村集中供暖的建设资金。对于村民集资来说一般农村大型项目建设的出资模式为村里与农户按比例分摊。故工程设计、锅炉购买、管道铺设所需费用部分可由国家相关补贴资金与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房屋节能改造、组织管理所需费用主要由村民自我承担。这样一来,与城市集中供暖相比,农村集中供暖减少中间环节,使其管理、运行、维护所产生的利润趋近于零。   2.3 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人们对在合适的农村地区开展集中供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识,可以由各级政府或村委会成立农村集中供暖研究小组,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为了让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对农村集中供暖有正确的认识,而不唯GDP是从,注重环境保护,可以在其中间开展相应的学习工作,如在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开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中强调农村集中供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为了让广大村民认为农村集中供暖是利民便民的好事,可以采取挨家挨户方式或利用广播等宣传工具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村委会积极组织村民到已经实施集中供暖的农村来参观与考察,详细讲解农村集中供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以上措施下,人们关于农村集中供暖认识的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与建成后的管理工作。
  2.4 加强管理
  为了增加工作效率和科学性,各级政府需要建立农村集中供暖项目办公室或农村集中供暖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和推进北方地区较合适的农村实施集中供热工程。该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监督的作用,保证农村集中供暖项目有序、科学、快速的开展。机构负责农村集中供暖相关政策的制定,统筹北方各农村地区供暖工程实施的进度,协调村委会与建设方、村委会与农民的关系,监督村委会集中供暖专项资金的去向等等。并在开展集中供暖的农村引导建立专门的农村供热设备管理机构--供热站。在集中供热的农村建立供热站,供热站直接隶属于村委会,接受村委会监管。供热站的主要负责人的选择需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同,如通过全村普选、公开招聘等方式产生。将供热站建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组织,其利润的20%需上缴村委会,其余利润则主要用于供热站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供热站工作人员只有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这样便实现了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分离,村委会负责“掌舵”,供热站负责“划桨”,提高了供热站的工作效率。同时,需要营造“顾客导向”的供热站文化,将村民视为自己的顾客,以此来逐步提高村委会的“公共服务”意识,供热站工作人员要不定时地到村民中去调查,倾听村民的意见,建立明确的服务标准,以实现改善供热站公共服务质量的最终目标。
  2.5 人才培训
  加强对供热站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供热站人员的素质。供热站可以与附近地区的电热厂加强合作。在日常管理、技术提高、人才培养等方面需向热电厂学习,如供热站工作人员定期到热电厂参加培训活动,提高相关专业技能;聘请热电厂的专家到供热站参观、指导。同时,供热站可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对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的管道进行免费检查或更换,等等。有条件的农村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或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提高供热站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水平。
  将企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供热站的管理,如通过合同出租制即招标的形式,把供热站的服务业务推向市场;对供热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对供热站的各项工作采用全面的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明确工作目标,重视工作结果,对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供热站要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即确定供热站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目标对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供热站的工作便更具灵活性、更具创新精神、更具有效率,朝着“小机构,大服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人民网: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61159/4343093.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685904.htm